1982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四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社会主义劳动英雄、苏联元帅、国际列宁和平奖以及列宁文学奖得主列奥尼德·勃列日涅夫在其位于莫斯科近郊的别墅“河对岸6号”(Заречье-6)内去世,享年76岁。苏联领导层决定成立一个治丧委员会来全权组织勃列日涅夫同志的葬礼。根据该决议,由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主持该委员会,许多人认为这一信号是安德罗波夫作为勃列日涅夫的接班人,接替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证据。据官方公布的消息称,勃列日涅夫的死因如下:“在关于列奥尼德·勃列日涅夫的疾病及死亡原因的医学报告中,确认他患有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随腹部动脉瘤、冠状动脉狭窄且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伴有节律紊乱,心肌梗塞后心肌瘢痕性病变。1982年11月10日8点至9点,勃列日涅夫发生心脏骤停。在验尸检查中,医生的诊断得到了充分证实.....”由于列奥尼德·勃列日涅夫的去世,苏联当局宣布11月12日至15日为国家哀悼日。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工会大厦(ДомСоюзов)的圆柱大厅内举行。根据苏联官方编年史记载,莫斯科市劳动人民、其他城市和加盟共和国代表,以及外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场一直持续到11月15日早晨的遗体告别仪式。11月15日,全苏联的中学因勃列日涅夫的葬礼放假一天。当天11点15分,苏联领导层在安放着博列日列夫遗体的棺材旁排起了长队。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勃总的女婿)和加利娜·列奥尼多弗娜·勃列日涅娃(勃总的女儿)在勃列日涅夫的棺材旁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时任苏联内务部副部长的尤里·米哈伊洛维奇·丘尔巴诺夫俄罗斯东正教会的代表安放勃列日涅夫遗体的棺材被安装在由装甲车牵引的炮架上。在莫斯科驻军官兵的陪同下,陆军和海军的将军们手托着由红色垫子盛放着死者生前荣获的无数荣誉(毕竟是勋章帝嘛),缓缓地向红场前行。参加葬礼的人数众多,包括驻军队伍。苏联国家领导层位于列宁墓上方的观礼台上。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和俄罗斯苏维埃联盟社会主义共和国达标、党和社会组织代表、军方领导人、工人代表以及外国代表团成员则位于宾客观礼台上。装甲车牵引着安放在炮架上的勃总棺材在此之后,治丧委员会成员们手抬着勃列日涅夫的棺材,将它移到了克里姆林宫宫墙前的墓地里,准备下葬。勃列日涅夫的近亲在这里进行了最后的遗体告别。12点45分,棺盖被合上,随后被下葬到墓地中。当棺材下葬时,苏联国歌响起,礼炮齐射声也随之响起。与此同时,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首府、英雄城市列宁格勒、伏尔加格勒、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新罗西斯克、刻赤、图拉、布列斯特,以及加里宁格勒、利沃夫、顿河畔罗斯托夫、古比雪夫、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新西伯利亚、赤塔、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北摩尔斯克、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扎波罗热、第聂伯捷尔任斯克都响起了对空鸣枪的声音。全苏联境内的所有企业停工5分钟,所有水路和铁路运输工具以及工厂都鸣笛三分钟以示默哀。尤里·安德罗波夫(左)、康斯坦丁·契尔年科(中)、安德烈·葛罗米柯(右)等手抬勃列日涅夫的棺材戴眼镜身穿元帅军服者便是乌斯季诺夫尤里·安德罗波夫、德米特里·乌斯季诺夫、阿纳托利·亚历山德罗夫、莫斯科计算分析仪器工厂磨工维克多·维克多罗维奇·普什卡廖夫以及苏共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市委第一书记阿列克谢·费奥多洛维奇·戈尔季延科先后在葬礼上发表了哀悼演讲。罗马尼亚领导人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印度总统英迪拉·甘地东德领导人埃里希·昂纳克(戴眼镜的老者)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首脑亚西尔·阿拉法特叙利亚总统哈菲兹·阿萨德勃列日涅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曾担任乌克兰第4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战后历任苏联党政机关要职,他于1964年10月14日参与了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随后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在他执政的1964年至1982年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为增强,尤其是在核武器的数量上超过了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了军事上的超级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在其执政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一沉不变,许多人在一个岗位上任职长达10-20年之久,这导致权力滋生腐败,而领导岗位的老龄化则导致苏联经济改革趋于保守,“个人崇拜”风大行其道,这也造成了苏联经济陷于停滞。他的去世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当棺材运抵下葬地后,勃列日涅夫的亲属与好友对其进行最后的遗体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