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李乐2010.5.21一、农民工与农民工市民化•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他们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兼有农民与工人的双重身份。•农民工市民化:泛指农民工逐步向市民转化的过程。它不仅是指农民工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转变为从事非农产业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组织形态等由农村范式向城市范式的转变,最终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农民工“半城市化”•农民工“虚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是农民市民化的第二阶段•我国的“半城市化”表现相当突出。它是指农村人口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并没有完全成为城市居民(市民)的现象。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被城市社会所完全接纳,另一种是不能适应城市社会。•我国农民工的“半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六化”:就业非正规化、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社会名声污名化、发展能力弱化、社会认同内卷化。所谓的“内卷化”,是指农民工认为自己不应该是农村人,但他们又不被城市人所认可,他们只能被认同于“农民工”这个特殊的流动群体。•农民工“虚城市化”现象是指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由于缺乏户籍制度以及依附其上的相关制度的接纳,导致其不能改变农民身份,难以形成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成为游离于城市之外特殊群体的状况。•当前农民工“虚城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职业与社会身份的不一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不平等、就业与生存状况恶劣、缺乏城市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国的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过程被分割成两个子过程:•第一阶段从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农民工的过程(即农民非农化),此阶段已无障碍;•第二阶段从城市农民工到产业工人和市民的职业和身份变化过程(农民工市民化),此阶段目前依然步履维艰。三、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出路•一、使农民回归农村,与土地相伴•二、通过加速城市化,将农民工转化成城市居民•三、通过适度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其居住环境与工作条件,使农民工问题有所减缓四、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因素•(一)思想观念障碍•(二)体制制度障碍•(三)经济障碍•(四)农民工素质障碍•(五)社会关系障碍(一)思想观念障碍•中国人自古以来受城乡对立的思想影响严重,对于一般的农民而言而言,能够从农村到城市中生活或者工作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表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和农村的距离也在不断扩大,更近一步的推动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思想观念障碍•虽然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城市的管理者和城市居民又对这些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民时刻保持着一种警惕的心理。•首先是出于对社会治安稳定的考虑,城市居民害怕大量的农民进城会造成城市的交通紧张、环境破坏、治安恶化等负面影响;同时大量的农民工就业也会对城市的劳动力供求产生很大压力。(一)思想观念障碍•所以,城市决策者在制定和出台政策时,常常会站在城市居民的角度,有意无意地将农民工群体和城市居民区别开来。而这些政策一般都是更加有利于城市居民的利益和发展。•同时,在城市居民的意识当中,他们和农民工是有严格区别。而农民工也很难在城市当中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一方面他们不能将自己看成是完全的农民,而另一方面他们又苦于城市居民的身份根本得不到认可。•上:农民工受歧视•左上:呼唤市民对农民工别冷漠•左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二)体制制度障碍以户籍制度为中心包括土地制度、社保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人为地阻碍了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化的过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从根本上阻止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对立,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巨大障碍。这种阻碍主要体现在户籍制度把城乡人口人为地分隔为两个不平等的阶层,使得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不仅仅在身份和地位上,而且在各种福利待遇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无法真正的融入社会。(二)体制制度障碍•城乡分隔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民工在劳动就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完全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等的待遇。在劳动就业保障方面,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拟保证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当中享受平等的权利,但是市场上争对农民工的歧视现象仍然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歧视,通常同等能力的劳动力,优先考虑城市居民的就业。二是职业歧视,一些城市仍然存在就业的职业和工种限制。这些歧视就像一座大山,阻挡了农民工向城市居民的转化。(二)体制制度障碍•在社会保险方面,我国的社会保险同样具有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特点。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项目齐全、保障水平较高的保障体系。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制度近几年才开始在农村开展,并且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差别很大。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极不完善。农民工既缺乏农村的社会保障,但又无法加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这使得他们几乎是出于一种孤立的状态。养老保险73.37%医疗保险73.77%失业保险84.65%工伤保险67.46%来自湖北的6岁女孩彭博文在北京一家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行知打工子弟学校上课。北京有400多家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大约8万至9万名农民工的子女在这些学校就读。条件简陋、环境恶劣是许多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学校从办学之初就生活在夹缝中,时时面对“非法办学”的包袱。对于它们来说,教学合法化,把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办下来是当务之急.(三)经济障碍•城市的高消费水平与农民工低水平收入之间的矛盾使市民化之路遥不可及。我国现在虽然将城市化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方向,但农村人口流往城市却被定义为自发性流动、自发性迁移,国家不承担迁移成本。•因此进城安居成本是农民工在做出迁移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农民工在城市定居的成本是十分高昂的,不仅需要支付转移费用,而且生存费用比农村高得多,同时农民工在个人收入方面和城市市民相比也有天壤之别。500以下,19.67500-800,33.66800-1500,36.67中国农民工收入状况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966元支出占收入40%以上的50%左右农民工平均月支出为463元支出占收入70%以上的14%•有专家经过调查指出,一个农民工一年给城市创造的价值约25000元左右,而本人充其量才拿走8000元。•此外,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更不容乐观:工资偏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比较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农民工的午餐》(四)农民工素质障碍•主要是指农民工知识水平较低和技能缺乏。•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能的缺乏使得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同时,农民工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虽然绝大多数时间在城市打工生活,有的农民工甚至已经在城市居住了好几年,但其原来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难以改变的。一些农民工不注重生活卫生、不遵守城市交通法规等行为方式往往成为城市人排斥他们的理由。文盲3.9小学17.6初中52.3高中14.9中专6.9大专及以上4.4长三角十六城市农民工现状调查左:地下通道随处休息右:醒目的标语(五)社会关系障碍•在中国,人际网络中相互信任关系的建立一直沿袭着特殊主义的规则,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的差异,直接导致资源获取和发展机会方面的差异。在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社会网络关系是一种既不同于市场也不同于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微观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如求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着实际作用。(五)社会关系障碍•外来农民工不仅损失了原有农村的亲戚邻里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网络,而且由于在城市居住分布的边缘性、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局限性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底层性,虽然能够通过血缘、地缘和亲缘关系在所在城市结成新的社会关系网络,但这种关系型社会资本质量较低、异质性较差,难以为农民工提供在城市向上流动的机会。•另外农民工固有的社交习惯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跟农民工圈子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老乡”。这样的生活状态使农民工减少了与城市居民接触的机会,在思想、文化当中与城市居民越来越远,逐渐形成独立的两个群体。亲戚朋友介绍:28.20%打工同乡介绍:25.99%自己寻找:10.51%自主就业:7.94%招工广告:7.38%工头老板招募:5.15%劳务市场:3.85%招聘会:2.46%媒体:2.05%四、对策和建议•解决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我们最终还是得根植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对我国现存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相关体制政策进行改革,使之一方面能更大程度的保障和覆盖农民工的权益同时又能更进一步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城市居民以及整个社会的责任。只有政府、社会和个人团结协作,帮助农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城市当中来,同时农民工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融入社会,这才能更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将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受益者。第一、政府层面•端正对农民工问题的认识,要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充分认识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深化改革各项制度政策,特别是对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歧视性制度。•进一步支持农民的就业,要保证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竞争•积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机制,提高他们工作技能。•积极打造能够使得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群体共同受益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动城市工业化进程,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建立完整的人口流动推拉机制。第二、社会角度•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创造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和广泛的社会支持,以更加欢迎的态度迎接农民工的到来,并为农民工提供切实的社会帮助。只有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创造出积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舆论,才能为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空间。我们需要城市宣传以及各种非政府的宣传与监督。第二、社会角度•一方面积极地宣传能够帮助城市市民对农民工问题形成更加公正的认识和判断,同时也能把农民工的声音尽快地传递给政府,督促政府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另外,城市市民要彻底抛除对农民工的偏见,放弃对农民工的歧视态度,对农民工多一份宽容和理解。要认识到,农民工是未来市发展和繁荣所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在同农民工的互动中,共同营造一个相对公平、和谐的城市生活空问。第三、农民工个人角度•农民工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和文化素质,积极地适应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对城市务工人员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工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水平,才能够在城市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城市的生活节奏与生活环境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农民工必须克服自身来自农村的落后的生活习惯,积极地接受新的生活规范,才能使得他们在心里上更加与城市生活靠近。•农民工要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只有建立起自己的诉求机构,才会真正拥有在社会中的话语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