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五完整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物种起源》绪论一、说教材地位作用:本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多为说明文,重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学生学会从文章中筛选提取信息。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文章语言准确严密,充分显示达尔文审慎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1、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2、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3、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根据本节课特点再结合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认识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特点,把教学重难点定为整体把握文章,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并训练学生对相关信息的组合输出能力。二、说教法学法教法本着“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点拨法,拓展延伸法。学法上,为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本课的学法是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勾画圈点法,诵读法。三、说教学程序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课下自己查找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回答:1.达尔文是个怎样的人?2.《物种起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一)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这样设计导语的好处是激发学生探索文章观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二)解题:1.辨析绪论与序言。绪论即导言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2.让学生自己简单介绍《物种起源》和达尔文。教师归纳总结。(三)初步感知,疏通文意给学生三四分钟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阅读过程中给文章分层。教师点名让学生概括段意。集体讨论得出答案。共两层,第一层(1-4)写作经过;第二层(5-9)介绍著作内容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四)精读课文探究文本1.理清文章思路后,指导学生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A、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B、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C、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D、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2.呈现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每一节并根据指导筛选出能概每段主旨的中心句。最后由教师给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组内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由各组派代表向教师质疑,最后再由教师归纳总结问题答案。这样既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3、指导学生阅读,品味语言,体会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上。分析文中典型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想一想这些加点词语对体现达尔文的人格魅力有什么表现作用。(五)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对学生训练。通过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巩固筛选归纳概括的能力。四、板书设计筛选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我的说课题目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科技之光”专题的第一板块“探索与发现”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一板块侧重人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同时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认识与思考。本文是一片科技说明文,介绍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宗旨,分析了人类的遗传信息,全面介绍了这一计划的重大意义,为人类对自身的生命研究提供了基础。作为一篇介绍前沿科学的说明文,准确的表达至关重要,作者在结构安排上,采用总分结构,先总体介绍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然后分述这一计划的重要意义,并以一个科学家的责任心,冷静地意识到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以及防患于未然的必要性。条理清晰,解说严谨。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文章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使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浅近易懂,通俗晓畅。因此,我选择了一下两项作为我的教学目标:1、能找出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并简述其效果;2、对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形成自己的理解,培养科学的人文意识。由于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在语言运用上比较复杂,所以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关键信息的挖掘,文章的这种总分结构对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说明对象的概况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1、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说明对象形成综合理解;2、把握本文总分结构。对科学的人文意识的重视,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科学的“双刃剑”性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因此我把课文的教学难点就设置为学生对科学的“双刃剑”性质形成自己的理解。教学目标:一、学生通过文本研习,进一步了解科学,激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二、能独立阅读,认真思考、收集、分析、筛选和提取相关信息。三、进一步认识说明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说明文的一些新的特点。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略见教参)二、文体介绍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三、学生自读课文,抓住文章结构的总体框架,用提纲或图表的方法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筛选出来。(结合文本研习3)一、(1-2)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二、(3-10)这一计划的意义(六个方面)三、(11-18)谈这一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总分结构,条理清楚,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四、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下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工程。”列数字:“人类基因组计划……技术人员参加。”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极为少见。”这些方法的使用都使得说明更清楚、通俗。五、体会本文语言通俗的特点。提问:本文语言通俗性表现在哪里?明:除了绕不过去的专业术语外,尽量用大众化、通俗形象的语言,收到很好的科普效果。六、小结课文。七、布置作业:1、完成《评估》上的作业;2、思考“积累与运用”第3题;3、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南州六月荔枝丹》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具体又包含三个方面)1、教材简析《南州六月荔枝丹》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一专题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专题是说明文单元。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使学生体会到只有抓住特征,才能有可能将事物说明白。那么《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说明文单元具有代表性的起始课,它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外,还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它是一篇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言而喻,它对后面的说明文教学有着领启、示范作用。2、教学重难点:本文属科学小品,文章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讲析时不要面面俱到,要以学生的实际和大纲要求出发,有取有舍,突出重点。我将第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以下两点:①通过认真阅读,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和结构。3、教学目标:在明确教材特点和重难点后,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写法。(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说明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德育目标:了解作者仔细地科学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专业的感情。二、说教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以杜朗口教学经验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意识。三、说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要始终体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指导。1、观察法或课外阅读法:课前布置学生认真观察荔枝或时令水果的构造或者查阅有关荔枝资料的书籍。2、朗读体悟法:本文引用大量诗文、资料,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本文富有诗意的语言风格,在情感得到满足和愉快后能更加深刻获得知识。3、练习法:结合本文课后练习题一、二、三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具体又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课前预习,扫清障碍2、导入新课,激起兴趣(10分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实物导入)3、提出问题,朗读课文(17分钟)4、分组研讨,自主学习,理清结构(突出重点②,突破难点)(15分钟)5、总结本节课(3分钟)五、说板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外部形态有关知识说明方法果实内部斑纹(周晓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自然界的斑纹。2、过程与方法: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兼有说明文的知识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度社科类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形象艺术的表达能力,对哲理性阐述的理解能力;领会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兼有说明文的知识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教学过程:【预习导引】《斑纹》收集了我近年来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这十篇或长或短的散文,动用了我心底的那部分温存。【创设情景】周晓枫,女,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曾做过数年儿童文学编辑。后调入北京出版社,现任《十月》杂志副主编。出版有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斑纹——兽皮上的地图》等。曾获冯牧文学奖等奖项。周晓枫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她对散文艺术的丰富可能性,怀有活跃的探索精神。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她的体验和思考表现了一个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和建构充盈、完整的意义世界所作的努力和面临的难度。她的视野也许可以更为广阔,更为关注当下的具体的生存疑难,当然,她的艺术和语言将因此迎来更大的挑战。【学生活动】1、题目“斑纹”在文中有哪些含义?(1)具体的:指动物皮毛的形与色(图案与颜色);(2)抽象的:指其他自然与社会现象,人类内心的精神生活,带有哲学意味,指一切的存在。2、文中提到了哪些斑纹?答:蛇、蓑蚰等其他动物、大地、生活。3、作者写出了蛇的哪些习性?(1)充当寓言家;(2)运动时的种种几何图案;(3)眼睛不能辨别线条和轮廓;(4)没有听觉。4、如何认识和蛇有关的文化?答:文章引述故事,创造了一个阴鸷、诡秘、恶毒、凶险的形象。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人们对动物产生了许多神话、故事、传说,它融入了人类的许多愿望、理想、想像和审美意识。因为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同一种动物会有许多不同形态的传说。5、文章写出了蛇的哪些生活特点?(1)身体柔软富有弹性;(2)容易攻击或报复,且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6、作者探讨出斑纹呈现的规律是什么?答:斑纹起源于对一种简单图案的特别嗜好,动物的外表要么是斑纹,要么是斑块,要么是斑点。7、除了蛇,文章又描绘了哪些动物的斑纹?答:鲑鱼、螺壳、瓢虫、鹰隼、长颈鹿、斑马、老虎、豹子等。8、作者对虎和鹿生活习性的探讨中得到了什么启发?答:文章在对虎和鹿生活习性的说明中发现,虎一般单独生活,而被捕食动物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