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大学生自杀情况调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大学生自杀情况调研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光荣吴才智2010年3月2汪海燕刘华山陶嵘梁宇颂章劲元田晓红赖海雄章星波张春燕吴先超段文婷黄模建郭兰等10多名专家王铭朱旭凌霄张璐龙玉玲安静胡然张婷等华师、地大的研究生40余人近4年来支持调研工作的我省数十所相关高校的领导、教师、及众多同学致谢3汇报内容一、背景与意图二、具体内容与做法三、研究结论四、推广应用情况4一、背景与意图5教育厅于2005年发布《湖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实施方案(试行)》;从科学角度和工作实效的角度来看,对大学生自杀的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对自杀预防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认识不足;05年后自杀事件仍时有发生。2006年9月成立课题组,透过现场调研方式,收集、分析、解剖2006年以来发生在我省高校的全部自杀案例。意在研究大学生自杀的真正原因,了解自杀预防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危机干预的经验\教训,提出改善和加强工作的针对性措施。6二、具体内容与做法7(一)调研内容1.学校概况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侧重学校大学生自杀预防体制和工作机制与制度建设等的考察。2.死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解剖学研究:压力事件,精神障碍,身体疾病(缺陷),人格问题,人际关系,应对方式,学校环境,家庭原因及其它原因。3.学校所做的工作:了解事件过程(前、中、后)中,学校所做的工作以及相关经验、教训。8(二)调研方法1、结构式问卷:对学校基本情况、个案基本情况进行调研;2、深度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全程录音,同时笔录。集体访谈对象为个案的室友及一般同学6—8人;个别访谈对象包括:个案的男/女朋友;或者是密友;个案的辅导员、班主任;职能部门负责人1人;院系领导1人;心理中心负责人1人;曾帮助过个案的人员1—2人。保卫人员1人;访谈过程中,注意问题的相互印证、补充,因此材料真实可信。9(三)组织与实施1、调研的前期准备成立课题组,物色研究人员。每年的专家都有近10人设计调研方案,统一工作规程。正式进校前进行培训运用行政手段,支持调研工作做好悲伤辅导的准备。要求现场处理并提醒学校2.调研的实施:分组,各由二个专家二个研究生同行3、撰写报告:各组在调研后讨论形成、个案报告;全体专家开会讨论修改并做精神医学诊断;汇总全年个案撰写调研总报告。10(四)完成情况覆盖部属、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独立学院及民办本科高校。已完成05年部分、06年全年、07年全年、08年全年及09年大部分自杀个案的调研工作。还将完成对2010年个案的调研。11三、研究结论12(一)、湖北大学生自杀的流行学特征性别比较:女生自杀率是男生的1.33倍。专业比较:文科类学生自杀率是理工科类学生的2.47倍学段比较:研究生自杀率高于本科生,本科生高于专科生。研究生是本科生的2.0倍,本科生是专科生的1.6倍学段新变化:毕业生的自杀率明显上升时间特征:存在自杀高峰和低谷现象。自杀地点:校内自杀占74.5%,以在宿舍自杀的最多。自杀方式:跳楼是主要方式,其次是溺水和自缢。精神疾病:确定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为73%。治疗史:全部精神障碍患者中,只有25%的人得到过治疗。69%的人不曾受到心理帮助。但是08年例外13(二)、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分析:大体可分为三大方面:精神障碍;性格偏差;应激因素⑴精神障碍:精神障碍者占总数的62%,占死亡个案的73%。最突出的是抑郁症或双相情感障碍,占全部精神障碍的77%。精神障碍得到注意(或怀疑)的不到30%。⑵性格偏差:超过90%的自杀大学生存在性格偏差。在自杀者中可观察到三组特征性人格样式。一是自卑、内向、自限、敏感;二是过分追求完美,事事要强,自恋,不能跟人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内心有一颗不向人开放的“核”。三是类边缘人格:任性、冲动、依赖,身份感不确定14⑶应激因素:自杀学生100%遭遇到不同种类和数量、不同程度的外部应激因素。主要应激源有:恋爱受挫(失恋或被抛弃);家庭问题(家人关系不良,或当事人与家人关系不良,亲人去世);疾病和生理缺陷(身体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生理缺陷和体貌问题);学习困难和压力;经济困难;实习、就业和前途的困扰以上三类原因并非独立起作用,而是跟应对策略缺陷、社会支持缺乏等结合在一起,联合起作用。15(三)、自杀的分类经对自杀原因、自杀前的行为特征、自杀方式和后果的综合分析,调查组发现可以把全部自杀个案分为两种类型。调查组初步将两种类型命名为“真性自杀”和“功能性自杀”。另有一类“错乱性自杀”,还缺乏更多案例佐证16(四)、自杀者的现象学特点(1)认知狭窄化(管状认知):他们只看到了死亡是解脱之道,看不到别的选择,别的出路。他们进入思维的死胡同,不能回头。有的个案存在高的负性情绪唤起,加剧了认知的狭隘。(2)绝望:痛苦的体验和长期挣扎无效,使得自杀者最终承认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努力和挣扎是徒劳的。(3)身心耗竭,活力尽失:几乎每位自杀者都经历过一段努力、挣扎,力图挣脱困境。这些努力和挣扎耗尽了一个人的能量。所以到了最后一段,不少自杀者真正到了“精疲力竭”的状态。(4)孤独感,无助感:不少自杀者客观上并不缺少关心者,如同学、家人等。问题在于由于当事人的原因,这些关心和帮助显得非常苍白无力。17(5)对自杀和死亡重新定义:变得自己可接受。如自杀者大都相信有来生,或者“那一边”、另一个世界。而那边没有这么痛苦,自杀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寻找灵魂”。(6)犹豫与自我鼓励:不少当事人在最后关头还是存在矛盾、犹豫。当事人在最后时刻似乎还是需要鼓励。如采取行动前喝酒。(7)决定后的冷静:少数下定了决心的自杀者,在最后一程反而比较平静、从容。自杀计划变成了他日程中的一件待完成事项,是最后一件要做的事。他们往往留下遗书,把后事安排妥当。这种自杀者的方式往往最具致死性。难以发现,难以防范。18四、推广应用情况19(一)、在各种工作会上宣讲1、2007年4月,江光荣在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湖北大学生自杀预防”研究报告;2、2008年4月,江光荣在教育部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武汉大学)上作“湖北大学生自杀调研引发的思考”报告;3、2008年11月,江光荣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自杀预防座谈会上作“湖北省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建议”报告;4、2009年9月,江光荣在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作“大学生自杀调研及启示”研究报告;20(二)、在各种培训班上宣讲1、先后对9期政工干部培训班的学员进行培训:自2007年4月起,在历届全省高校政工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上宣讲;并将相关成果编入讲义;参训学员1639人;2、先后对2期湖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进行培训(2007年及2009年);3、先后举办2期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坊(2008年6月及2009年6月)。21(三)、利用短信平台发布心理危机预警信息自2007年4月起,在大学生自杀的敏感时段,面向全省高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常委副书记、学工部长,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及历届参加省中心培训的政工干部发送危机干预短信预警;目前累积发送11批次,近18,000人次22(四)、在湖北青少年心理健康简报上开辟自杀问题讲座专栏自2007年起,在教育厅主办的《湖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简报》上开办“湖北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系列讲座”8次;简报发送至省内各高校学工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3(五)、受邀在省内各高校政工干部或学生干部培训中宣讲课题组的专家,先后应邀深入湖北30多所高校,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讲座前后参加本讲座的政工干部、学生心理委员等达6000多人次。24252627282930313234谢谢大家!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