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笔记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药学概论1,中医理论的形成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金元四大家1,刘元素河间以火热理论用药以寒凉为主称寒凉派。2,张从政子和病由邪生攻邪祛病称攻邪派又称攻下派。3,李杲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称补土派4,朱丹溪震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又称养阴派中医理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1.整体观念;指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思想。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心主血脉,肺朝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2,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二,辨证论治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生理和病理反应状态的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的转变趋势及本质。症候:临床认为具有一定内在关系的一组症状群。中医治疗的特点同病异治,异病同治。1,同病异治:同一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2,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由于所表现的正相同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三,阴阳五行阴阳;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阳属性的特征:1,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相关联性3,阴阳的相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对立性2,阴阳消长3,阴阳互根4,阴阳转化1,对立性: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用药)指自然界一切相关联着的事物或现象,都存在对立的两个方面。2,阴阳消长;指事物或现象中两个对立的方面并非处于相对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者此长彼消的变化之中。3,阴阳互根;指阴阳两方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有阴无阳称孤阴,有阳无阴称孤阳4,阴阳转化:指阴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为各自对立的一方。即,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五行学说五:指木火土金水行:指行列次序,运动变化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及其运动变化。木-东火-南土-中金-西水-北五行学说基本内容1,木木曰曲直春2,火火曰炎上夏3,土土曰稼穑长夏(夏末秋初)4,金金曰从革秋5,水水曰润下冬五行归类:1,取象比类法2,推演络绎法五行相克乘侮1,相生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关系木-火-土-金-水-木(生)2,相克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关系五行:木火土金水五位:东南中西北四季:春夏长夏秋冬五脏(阴里):肝心(脑)脾肺肾六腑(阳表):胆小肠(三焦)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爪)脉肉皮骨五液:泪汗涎(唾)涕血五色:绿(青)红(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甜辛咸七情:怒喜思悲(忧)恐(惊)六欲:视(看)意(想)尝(吃)触听五志:愤恨怨恼烦五感:酸麻胀(肿)痛木五觉:热沉乏(烦)紧凉五变:硬(僵)软(松)粘结(瘀)弯六邪:风燥暑(火)湿寒3,制化生中有克克中有生。4,乘侮指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相乘:指五行相克太过为害相侮:指五行反克为害脏腑经络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机体外部的象征。五脏属阴五脏:盰心脾肺肾共同功能:藏精气六腑:属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共同生理功能:传化物。《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合称。一,心1,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如润作用。2,心主血脉的条件1,心的阳气充沛2,血液充盈3,脉道通利脉-血府心主血脉功能失常会通过脉象,舌象,面色胸部的异常感觉表现出来。心藏神神,广义之神指整个人体生命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指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故又称心为君主之官。二,心的系统联系1,心在志为喜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3,心开窍于舌4,在液为汗一,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1,肺主宣发:指肺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排出浊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卫气,(向上向外)2,肺主肃降:指肺气清肃和向下通降的功能,吸入清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向下向内)清肃异物。3,肺通调水道4,宣发:宣发水液布散全身外达皮毛余液(汗,津液)由汗孔排出体外。5,肃降:肃降水液至脏腑组织器官浊液经肾到膀胱排出。肺主行水的功能是通过非得宣发肃降来实现的。肺失宣肃,水液输布和排泄障碍会导致水肿痰饮。3,肺朝百脉\全身—---含浊气的血液--------》肺(气体交换)------含有清气的血液---》全身若肺气虚衰不能助心行血会出现胸闷,心悸,唇青舌紫等症。4,肺主治节肺主治节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活动。所以称肺为相傅之官肺的系统关系1,肺在志为忧(悲)2,在体合皮其华在毛3,肺开窍于鼻4,肺在液为涕5,在腑合大肠四,肝1,生理功能1,主疏泄疏既疏通泄既升发开泄1,调畅气机:肝主疏泄直接影响气机调畅,所以干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血的正常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和血畅,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表现为疏泄不及,使气机郁结,若气行阻滞则胸胁,两乳或少腹胀痛,若血行瘀阻,则胸胁刺痛或成癓癓【拼音】:[wēi]积,肿块。另一方面表现在升发太过,令肝气上逆,可见面红目赤,头目胀痛,烦躁易怒,血随气逆,可见吐血,咯血,甚至薄厥。2,调节情志:肝气抑郁则见胸胁胀满,郁闷不乐,多疑善虑等,肝气亢盛则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痛头胀,目眩痛晕等。故有“郁怒伤肝”之说。3,促进消化: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保持脾胃升降的重要条件,肝失疏泄可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影响其纳运功能。会出现嗳气,呕恶,腹痛腹泻等症状,肝的疏泄还调节着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助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气郁结,影响胆汁的分泌与调节会出现口苦纳呆,甚或见黄疸等。4,疏通水道,肝失疏泄,三焦气机阻滞水道不利,水液不行,,可见痰饮水肿等症。5,调理冲任:冲脉为血海,血量主要靠肝的疏泄来调节,任脉为阴脉之海,与肝经脉相通。肝的疏泄正常则任脉通利,冲脉充盈。肝失疏泄,则冲任失调,气血不和。2,肝主藏血二,肝与体液志壳的关系1,盰在体合筋肝血充盈,筋的所养,关节运动灵活有力。2,在窍为目3,在液为泪4,在志为怒5,其华在爪6,在腑合胆四,脾脾位于中焦,主要功能云化升清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脾与胃相表里。一,生理功能1,主运化脾主运化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输布全身。1,运化水谷指対食物的消化,吸收,饮食入胃,脾助胃将水谷化为精微后,经脾的传输和散精功能到肺以散布全身。若运化功能失常则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液只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若功能减退可产生湿痰饮,喘咳,泄泻,水肿等。2,主升清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脾气的特点,以上升为主将水谷精微等物质上输于心肺头目化生气以营养全身。脾气的升举还具有防止人体内脏下垂的作用,以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若脾气不升清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腹泻,脱肛,或内脏下垂等。3,主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若脾失健运则脾的固摄作用减弱导致出血,脾不统血,便血,尿血,崩漏及肌衄(证名。非外伤之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脾在体合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在腑合胃六.肾腰为肾之府一,肾的生理功能1,肾藏精:只具有贮藏人体精气的生理功能。肾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精的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2,促进并维持生殖功能3,化生血液肾中精气充足与否的标志:牙齿,骨骼,头发。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2,肾主调节全身之阴阳。肾阳,又称元阳,真火,命门之火,为人体阳气之本,对全身脏腑组织起推动和煦作用。肾阴,又称元阴,真阴,真水,命门之水,为人体阴液之本,对全身脏腑起滋润和濡养作用。久病及肾-------指的就是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阴虚全身之阴皆虚,主要症状: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湿盗汗,遗精,舌质红二少津等。肾阳虚全身之阳皆虚主要症状:腰膝冷痛,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不利或遗尿失禁,舌质淡以及性机能减退和水肿。3,肾主水指肾对水液代谢具有维持和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起促进作用。2,肾的气化升降作用与人体水液代谢有关的:1,肺的宣发速降。2,脾的运化传输3,肾阳的蒸腾气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不纳气,可见呼多吸少,呼吸表浅,动则气喘等。二,肾的系统联系。1,肾在志为恐2,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3,肾开窍于耳及二阴4,肾在液为唾。六腑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和胆的生理功能。1,贮藏和排出胆汁胆腑内的胆汁在肝的疏泄作用下才能排泄注入肠中。胆汁分泌受阻影响脾胃功能,厌食腹痛等。;胆汁外溢,----------黄疸(目黄,身黄,小便黄)胆汁上逆-------------口苦,呕吐黄绿苦水2,胆主决断胆气虚决断失常-----------遇事胆小怯懦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或遇剧烈刺激魂魄不宁惊骇失眠等。胆即为六腑,亦属奇恒之府形态似腑,-------中空性器官与肝相表里。功能似脏------内存胆汁(精汁)不直接转化物。主决断,与精神意志形态有关。胃的生理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精液所以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2,胃主通降:胃的气机应保持通畅下降的特性。3,胃失通降一则饮食停滞,胃脘胀痛纳呆厌食或嗳腐吞酸。二则胃气上逆恶心,嗳气,呕吐,呃逆,口臭。三,小肠1,主受盛化物1,接受容纳胃初步腐熟的食物2,小肠内的饮食要进一步的消化吸收。2,泌别清浊。1,清,--------脾的升清散精-----》上输心肺2,浊,1,水液由此渗于前(膀胱)------形成尿液2,糟粕由此归后(大肠)----形成粪便夏天时小儿腹泻利小便所以实大便(车前子:车前的种子)四,大肠传到糟粕功能失常:主要变化粪便失常。注意:中药中带“仁”德大多有润肠的作用五,膀胱与肾的关系密切(肾主水)膀胱1,贮存尿液2,排泄尿液。六,三焦三焦为划分胸腹腔内脏的区域或部位。隔以上---------上焦隔至脐-----------中焦脐以下----------下焦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道路1,通行元气2,运行水液生理特点1,上焦如雾------指上焦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2,中焦如沤-------指脾气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3,下焦如渎-------肾膀胱大肠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脏与脏之间得的关系一,心与肺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心主血脉,上朝于肺:肺主宗气,贯通心脉。血的运行虽以心为主,但必需依赖肺气的推动;宗气要贯通心脉又必须得到血的运载,才能敷布全身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只有正常的血液循行,才能保证肺司呼吸的正常进行。宗气具有贯心脉行呼吸的功能。二,心与脾心与脾主要是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心赖脾气的健运以化生,而脾气的运化功能又赖心血的滋养和心阳的推动。三,心与肝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情志两方面。心主血是全身血液运行的枢纽,肝藏血是贮藏血液和调接血液的场所。二者相互配合以完成生理的血液环流。心主血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血行不致瘀滞,有助心血运行,而心血充足,肝血亦旺,肝得阴血滋养疏泄才可正常。心藏神,主持精神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四,心与肾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与火精与血两个方面。心在五行属火位居遇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在下者以上升为顺在下着以下降为和。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阴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心肾功能协调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心主血,肾藏精,精血可互相滋生相互转化。五,肺与脾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方面。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精气共同构成人体之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六,肺与肝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肺居上焦,其气肃降,肝居下焦,其气升发,肝升肺降,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气机升降运动。七,肺与肾肺与肾表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肾主水,肺为水之上源。肺司呼吸,肾主纳气此外肺肾樑脏的阴液还有相互滋生的关系,既金水相生。八,肝与脾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