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著汇报人:余丽君专业:民族教育学号:20150103072016年4月12日一部“人类学”研究领域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创造性地提出并运用人类学田野工作的方法。特洛布里恩群岛为中心的库拉贸易,揭示出当地土著社会的巫术神话、宗教、风俗信仰、贸易、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这部书也奠定了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它在理论建构、田野工作方法、文本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成为后来追随者普遍奉行的具体操作规则的来源。作者简介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受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金枝》这部著作影响,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有《野蛮社会的犯罪和习俗》、《西北美拉尼西亚的野蛮人性生活》、《自由和文明》等著作。1902年他18岁时进入大学读物理学和数学,1908年他以全奥最优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1910年,马林诺夫斯基进入英国的伦敦经济学院,加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列。1915年5月至1916年5月和1917年10月到1918年10月,马林诺夫斯基到特罗布里恩岛进行考察,开始了漫长的人类学之旅途。1934年,他又领一大批同时代优秀的人类学家到非洲大陆对非洲的部落社会进行田野工作。三次调查花去了他两年半的时间。在这段经历和所获得的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同时,他确立现代人类学的田野工作规范的依据。马林诺夫斯基处于人类学文化理论演进历程的实证——结构论时期(1890-1970年),他建构以客观民族志记载田野调查成果的方式,并开创最早的社会人类学课程,故有人称他为“民族志之父”。他不但是第一位来自在当地长期研究并以客观的民族志材料取代过往充满研究者主观论述的人类学家,也是首先提出完整的文化理论以取代以往演化论传播论的观点,进而开启新研究方向的理论大师。他与克罗德·列维·斯特劳斯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导论本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第一章库拉地区的风土于居民第二章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第二章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第三章库拉的本质第四章独木舟及其航行第五章瓦加的礼仪性建造第六章独木舟的下水及礼仪性的访问——特罗布里恩的部落经济第七章一个库拉远航船队的启程第八章船队在穆哇的第一次停泊第九章在皮洛路海湾航行第十章船只失事的故事第十一章在安菲列特——库拉的社会学第十二章在特瓦拉和萨纳罗亚第十三章在萨如沃纳海滩第十四章在多布的库拉第十五章回家的路程第十六章多布人回访西纳科塔第十七章巫术与库拉第十八章巫术词语的魔力第十九章内陆库拉第二十章基里维纳和基塔哇之间的远航第二十一章其余库拉分支及旁支第二十二章库拉的意义第一部分导论第二部分(第1-22章)库拉第三部分库拉的意义马林诺夫斯基宏观上把握自己所写内容,总结概括他所运用的方法论,在实际操作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建立科学目标、足够的理论储备;与所研究对象零距离接触(实地采风)、核实各种材料等。跟据这些创立了科学民族志。(P5)确立科学的目标创建一个条件:亲身与所研究对象的接触使用特殊的方法搜集、处理核实证据。保持与研究对象的密切接触,最好与当地人一起生活,无论何时,发生特殊事件,都便于观察,并抓捕细节。在参与观察中,人类学家需要观察一个特定的风俗得以施行的习惯方式,在遵从那些被民族志者如此拟定的原则时的行为,在社会学现象中总是经常发生的例外。民族志者需要更积极的民族志证据收集方法,需要受到最新科研成果、原则和目标的启迪,应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预拟问题。田野工作首要理想是清晰而明确的勾画社会构造,并从纠缠不清的事物中把所有文化现象的法则和规律梳理出来,民族志工作者的任务不是猎奇,而是描述部落文化每一个方面,对平常、乏味、普通的事一视同仁的记录,才能对整个部落文化所有方面都给予研究。部落组织以及文化构成以翔实的大纲记录下来,这一大纲必须要以具体的、统计性资料的方式提供。这一框架应以实际生活的不可测度方面以及行为类型来充实。这方面资料必须通过精细的观察,以某种民族志日记的形式来收集,这只有密切接触土著人的生活才有可能。应当提供对民族志陈述、特殊叙事、典型说法、风俗项目和巫术程式的汇集,作为语言材料集成和土著人精神的资料。必须须怀有科学的目标,明了现代民族志的价值与准则;应该具备良好的工作条件,主要指完全生活在土著人当中而无须白人介入;使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搜集、处理和核实他的证据。什么是库拉?一种交换方式,是在特罗布里恩群岛内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物物交换”。同时在库拉中还伴随着多种复杂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等,交换的物品臂镯(逆时针)和项链(顺时针)它把众多的部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简单说就是有组织的社会构造。库拉分为远航库拉和内陆库拉。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建造独木舟独木舟下水仪式库拉船队的启航集结交易前的停留到达,进行交易返航内陆库拉范围较小,是每个库拉社区中的内部交易,它不会有大型的,整批的交易,通常是个人的vaygua(宝物)交易。两种手工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是库拉交换的对象,其在社区中几乎没有其他用处。其在库拉中交换的次数越多,经手交换伙伴越多,越具有收藏价值。臂镯和项链的价值都与其同类相比较而决定,特有的价值往往会被赋予一种名称,并伴随有一个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会被保存并在交易中被津津乐道,被人景仰是因为环绕着它们的历史情绪。在库拉中项链只能交换臂镯,而臂镯也只能交换项链,绝无例外。交换发生在个人之间,但作为一个库拉社区成群结队的从一个岛或社区到另外一个岛或社区库拉伙伴是终身制的,它只发生在固定伙伴之间,而非任意人都可以交换。一个成年男子至少要有两个库拉伙伴,一个是库拉圈的上手伙伴,一个是下手伙伴。有的最多可以达到一百人,如酋长或头人。交易者条件:过了少年期,有指定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懂得库拉巫术,拥有一个vaygua(宝物)。项链和臂镯是库拉圈内所有人的共同财富,虽然是落在个人手中,但不属于私人物品,个人不应该长期占有某件宝物,社会观念驱使他们不得不把宝物传递出去。交易者是不会与他的伙伴争论交换物品的价值的,相应的交换物品由对方决定,收方不能要求添加或取消交易。如收方没有同等物品时,可以暂时付一小礼品(表示信用)下次补上等价物品,归还小礼品。两个主要的原则:第一,库拉不是物物交换,而是礼物之间的延时交换。第二,等价与否由回赠者决定,对方不能强迫,不能争辩,也不能取消交易。库拉的交易是半商业、半礼仪性的,是为了交易而交易,以满足内心深处的占有欲。库拉代表着土著人对财富的心态,代表财富的东西并不被视为或用作金钱或通货。它处于商业和仪典之间,并反映一种复杂的思想态度。库拉代表了土著人的财富心态,用实践证明了西方人理解的错误,(往往理解这种交易是一种奇怪的行为)。在这里库拉宝物不被是作为金钱或流通货币,也不做交易媒介或价值量服务,库拉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换类型能给予人们社会声誉而引起钦慕。我读到本书是功能派代表马林诺夫斯基的重要著作。马林诺夫斯基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西太平洋特罗布里恩岛上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他们远离西方文明世界,他们的生活以一种奇特的贸易形式——库拉为中心展开。作为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不仅在其著作中显示出了他独特的田野作业方法,同时还对当地的民俗文化作了一番功能性阐述。马林诺夫斯基对巫术进行了定义:“巫术是一种由传统遗留下来的控制力量,它使人类能够控制他的创造物,它引起的事物,或者大自然对他活动的回应。”土著人认为,巫术支配着人类的命运,为人类提供主宰大自然的力量,它是人类抵御各种危险的武器和盔甲。土著人认为巫术还能提高个人魅力、获取重大利益等。巫术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需求,增加人们的自信,调节人格,宣泄不良情绪。其次,巫术又有组织和规范作用,有利于巩固社区和文化组织。巫术还把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它是人们与祖先保持传承关系的本质。首先神话可以控制部落生活以及人们的行为,它建立了风俗、制度以及各种行为规范。神话也透露出一些美德,如诚信、慷慨、礼节的重要性,并引起人们的重视。另外神话为巫术的施行建立了基础,提醒人们懂得巫术,就会有某些好运,神话通过相关巫术对社会制度发生作用。这里再次提到神话和巫术是联系在一起的。库拉贸易中交换的项圈与臂镯不断转手,从不停息。这些臂镯与项圈曾在他们氏族中伟大的人物手上保存过,他们得到这些礼品会感到光荣、自豪。库拉贸易给予了人们心理上、精神上的力量,当他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时,坚信能够获得祖先的力量去战胜困难。另外,这种贸易圈中的礼物必须转手,每个人对于礼物来说只是一个暂居的“客栈”,该习俗使土著人形成了一种美德:得到并不是为了占有而是为了给予。库拉也有凝聚组织的社会功能,将氏族团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其它贸易活动也得以在这个网络中进行,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巫术、神话、库拉贸易紧密相连,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反映出土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功能主义是近代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流派,它强烈主张应通过有机整体地把握文化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中的设计功能主义在现代工业中的设计诸要素的功能,把文化作为一个合成体来理解。其创始人是英国的马林诺斯基、拉德克里夫·布朗两位从功能主义立场出发的社会人类学家。功能主义强调的是文化如何“发挥功能”来满足特殊的需要。英国的文化社会学起源于功能学派的社会人类学,主要代表人物是B.K.马林诺夫斯基、A.R.拉德克利夫-布朗。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科学的人类学应当知道它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审慎严谨的文化论。这个文化论应当包括比较社会学,统一所有的社会科学”。他还认为,科学的人类学是对各种文化作功能的分析,要“根据经验的定律”或遵守“功能关系的定律”进行。拉德克利夫-布朗在《现代社会的人类学研究》(1935)一文中认为,任何文化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因而主张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他把自己的功能人类学称作“比较社会学”,认为比较社会学与社会人类学是功能的理论化。他着重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他的比较社会学也是“功能的文化社会学”。1922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K.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分别发表实地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西太平洋航海者》)和《安达曼岛人》,最早把功能主义思想贯彻在民族学著作上,人们因而将发表两篇专刊的这一年作为功能学派创立的年代。其后,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又在其论文和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功能主义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受到了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开始摇摇欲坠。因此,英国政府希望人类学家能提出适合各地情况的办法以维持其殖民统治。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西方的实地调查研究开始流行,科学界和思想界都开始重视比较的方法和事物的功能研究。这一切为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理论准备了社会的和思想的基础。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人类学界还打着功能主义的旗号。由于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曾到美国讲学,因此,功能学派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市场。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主要有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年鉴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功能学派,以及40~50年代的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功能的需要,文化的本质在于维护社会规范,是一种价值工具。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切为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提出功能主义理论准备了社会的和思想的基础。直至今日,英国社会人类学界还打着功能主义的旗号。由于马利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曾到美国讲学,因此,功能学派在美国也有一定的市场。年代中期,邀请拉德克利夫-布朗来中国讲学和辅导研究生,派研究人员去英国,直接受教于马利诺夫斯基。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现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