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检测及措施(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挖,人工配合进行清土。石质地基采用风动凿岩机钻孔,浅孔松动爆破施工。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浇筑一层5cm厚砂浆垫层,基坑开挖尽快进行基础施工,避免基坑暴露时间过长而降低地基承载力。基础钢筋在车间加工,现场绑扎,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模板检验合格后,浇筑基础混凝土,插入式振捣器捣固,基础混凝土养生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护。框架主体及边、翼墙采用采用组合大型模板(>2m2)一次拼装到变截面处,整体浇筑混凝土;框架顶板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满堂红支架现浇施工,利用顶、底托进行高度调整,顶托上铺装纵横方木,方木上铺装大型钢模板,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检查合格浇筑混凝土。施工时满堂支架在预压后,立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分层浇筑成型。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拌和运输车配合混凝土输送泵浇筑。入模前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浇筑混凝土时,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时做到不欠捣、不漏捣,插入式振动器深入下层5cm左右,振捣时避免撞击模板及其他预埋件。详见“框架涵施工工艺框图”3.8.3.10桥面系桥面铺装施工主要包括防撞墙、信号通信电力电缆槽、过轨预留孔、接触网支柱基础、人行道挡板及声屏障和桥面防水层、保护层、伸缩缝的铺设安装施工。人行道盖板、挡板、声屏障及所需遮板在制梁场的预制场统一预制,统一运输和现场统一安装;防撞墙、电缆槽竖墙、接触网支柱基础等在梁体架设完成后在现场采用预拌混凝土进行浇筑。防撞墙:为减轻梁体吊装重量,防撞墙在梁体架设完成后进行现场浇筑,预制梁体时在防撞墙相应部位预埋防撞墙钢筋,浇筑梁体混凝土时一同浇筑100mm高的防撞墙,待作桥面时再现场浇筑至要求高度,以确保防撞墙与梁体的整体性。电缆槽:电缆槽由竖墙和盖板组成。竖墙在梁体架设完成后进行现场浇筑,预制梁体时在竖墙相应部位预埋钢筋,使竖墙与梁体连接为一体,以保证电缆槽竖墙在桥面上的稳定性。过轨预留孔:为保证通信、信号电缆过轨需要,在每孔梁的梁端电缆槽内安设直径100mmPVC管,兼作电缆槽内排水孔。接触网支柱基础:预制梁体时在相应位置预埋接触网锚固螺栓及加强钢筋,支柱基础混凝土在梁体架设完成后与电缆槽竖墙现场一并浇筑,如在桥面设置接触网锚柱,还需要预埋锚拉线基础预留钢筋。人行道挡板及声屏障: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道挡板或声屏障,通过现浇竖墙混凝土时的预留钢筋安装于桥面;人行道挡板、声屏障及所需遮板在预制场统一预制。防水层、保护层:防水层及保护层在防撞墙、电缆槽竖墙浇筑后现场铺设。防撞墙施工时应在相应部位预留保护层连接钢筋,根据轨道专业要求在保护层施工时预留与无砟轨道支承层的连接钢筋。3.8.4桥梁工程质量检测3.8.4.1原材料等基本要求1)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的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2)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的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3)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规定。3.8.4.2明挖基础1)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和高程、基础尺寸和高程满足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要求。2)基坑检验方法按地基土质复杂及结构对地基有无特殊要求,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钻探(钻深至少4m)取样做土工试验,或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3.8.4.3桩基础1)孔径、孔深、孔型及清渣和水下混凝土浇筑符合设计要求。2)对钻孔桩桩身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法符合《铁路工程基桩无损检测规程》(TB10218)的规定。对桩身混凝土质量有疑问和设计有要求时采取钻芯取样进行检测,执行《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桩的承载力做桩的静载试验。3)桩头与承台连接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承台边缘与桩外缘净距满足《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的标准要求。3.8.4.4墩台为满足高速行车时列车安全性和旅客乘车舒适度的要求,墩台基础的沉降量、相邻墩台工后沉降量之差满足《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的要求。1)无砟轨道对桥梁墩台的要求根据无砟轨道对桥梁的要求,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墩台的均匀沉降量不超过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超过5mm。2)测试数据的取得在桥梁墩台上布设测点。测量体系的设置考虑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期间的测试,以便获取更多的数据,校核测试结果。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3)观测数据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墩顶的观测主要是提供架梁后的墩台和基础的沉降,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根据双曲线预测将来的沉降结果,和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定预测的可靠性和沉降是否趋于稳定。4)桥梁沉降的评估根据计算确定,如果预测精度准确,且预测最终残余沉降差小于无砟轨道对桥梁的要求,方可进行道床施工。3.8.4.6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1)悬臂浇筑梁段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线形监测,发现超出允许偏差及时纠正,特别是施工梁段高程的监测,其影响到合拢段施工。2)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外观质量、梁段和成桥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3.8.4.7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1)钢筋混凝土基础、立柱、梁体和挂梁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2)梁体混凝土表面局部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用刻度放大镜检查。3.8.4.8支座1)支座尺寸和质量、支座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盆式橡胶支座满足《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圆柱面钢支座满足《客运专线桥梁圆柱面钢支座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2)支座与梁体及垫石之间密贴无空隙,垫层材料质量和强度符合设计要求。3)预留锚栓孔注浆材料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8.4.9桥面附属设施1)伸缩装置满足《客运专线桥梁伸缩装置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桥面防水层和保护层满足《客运专线桥梁混凝土桥面防水层暂行技术条件》的要求,铺设完成后,用橡胶测厚仪检查涂层厚度,每孔梁10处;保护层达到设计强度后,应钻取芯样进行混凝土与卷材的粘结强度检测,每孔梁3处。2)挡碴墙、电缆槽及接触网支柱基座位置和尺寸满足要求,梁上预埋件位置准确,浇筑后表面不得有宽度在0.2mm以上的裂纹。3)人行道、遮板、栏杆、声屏障基座、围栏、吊篮的规格、质量、安装位置及施工符合设计要求。3.8.4.10涵洞1)涵洞地基处理和明挖基础的质量检验符合3.8.4.2和3.8.4.3的要求。2)装配式涵洞管节、拼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3)就地制造涵洞预制盖板和混凝土涵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4)就地制造涵洞涵身施工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后再施工中、边墙及顶板混凝土。预制盖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方可吊装。各做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5)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形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符合设计要求。沉降缝不得渗水。6)渡槽和倒虹吸管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7)附属工程中砌体的原材料和砌筑检验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的规定。砌体附属工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规定。3.8.5施工技术措施3.8.5.1桥梁墩台沉降观测及工艺控制技术措施3.8.5.1.1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1)明挖基坑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工程地质相似比较法:根据设计文件中所附地质条件说明,当基底为中风化至微风化岩石地基时,对所开挖基坑的地层断面、地下水情况进行对比,尤其是对基底的地层岩性与结构进行核查,判定其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有灰岩地区,配置地质钻机对基底以下7m范围进行补充钻探,钻孔不少于5处,以确保基底岩面顶板厚度不小于6m。承载力判定法:当基底为强风化至全风化岩石地基、各种土质地基时,基坑开挖距基底30~50cm时,根据基底土层岩性选定动力触探类型,判别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本标段所有框架桥对地基承载力的均匀性要求较高,因此每个基坑承载力至少检查9个点,根据基底岩性检测方法分别采用N63.5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2)钻孔桩地质条件判定与核实补充钻孔勘探法:钻孔内未见溶洞时,每个桥墩考虑3孔(周边出露岩层或钻孔发现有溶洞时,每墩5孔);钻孔见溶洞时,逐桩勘探。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记录与勘测钻孔资料进行对比。本标段桥梁当采用桩基础时,地质条件应满足以下内容:支承桩尖的岩层顶板厚度不小于6m,并应注意桩的临近钻孔岩溶情况,当无厚度6m以上的顶板时,要求桩侧累计顶板厚5m(其中厚度小于1m的岩层顶板不计入),且桩尖置于下层岩溶的支撑顶板厚度不小于3m,并嵌入岩层不小于0.5m。3.8.5.1.2桩基础沉降控制的施工措施在准确探明地质的条件下,采取以下施工措施控制沉降:钻孔桩要支承于可靠的持力层内。钻孔桩成孔采用悬浮力强、比重较小的高性能泥浆,机械排渣和清孔,减小孔底沉渣厚度和孔壁泥皮厚度。电子测孔仪检测孔底沉渣厚度及成孔质量。缩短空孔时间,及时浇筑桩身混凝土。对成桩质量进行检测。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载荷试验,检测桩基的承载力与桩基的沉降数据,以取得能满足基础沉降要求的、经济的桩基设计参数。3.8.5.1.3桥梁基底沉降观测及评估1)无砟轨道对桥梁墩台的要求根据无砟轨道对桥梁的要求,无砟轨道施工完成后,墩台的均匀沉降量不得超过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应超过5mm。2)测试数据的取得在桥梁墩台上布设测点。测量体系的设置考虑各个施工阶段和运营期间的测试,以便获取更多的数据,校核测试结果。仪器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控制精度为1mm。架梁前,每周观测一次,架梁后第一个月,每周测量一次;第二、三个月,每2周测量一次;第四、五、六个月,每月测量一次,架梁后观测相同。3)观测数据的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墩顶的观测主要是提供架梁后的墩台和基础的沉降,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根据双曲线预测将来的沉降结果,和实际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判定预测的可靠性和沉降是否趋于稳定。4)桥梁沉降的评估根据计算确定,如果预测精度准确,且预测最终残余沉降差小于无砟轨道对桥梁的要求,方可进行刚性道床施工。3.8.5.2涵洞地基承载力验证方法及措施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水、排水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底不被水淹引起沉降。基坑开挖后要尽快进行触探检测和处理,避免基底暴露过久,降低承载力。对基底和碎石垫层进行多点检测,检测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当各点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较大时,采取换填措施进行处理,以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涵洞沉降缝填缝连续密实,端面竖直平整,上下不得交错搭压影响沉降。路堤过渡段施工时,要在涵身结构混凝土及砌体砂浆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从洞身两侧同时、对称、水平分层进行,确保涵身受力均匀。涵洞两侧紧靠边、翼墙部分和涵顶规定高度范围,采用轻型机械施工,并防止施工机械冲撞、推压结构物,涵顶填筑厚度超过1.0m后,方可通行重型施工机械。3.8.5.3为保证桥涵质量达到设计及规范所规定的强度、刚度与结构几何变形等要求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3.8.5.3.1钻孔灌注桩开工前进行定位复测,安设护桩,放置水准基点,施工期及时测量孔位和孔深,及时调整钻机位置。钻机平台稳定,整体性能好,无移动及晃动现象,护筒埋设稳固,孔口处用粘土夯实。钻孔过程中,做好进尺记录,并严格控制孔内泥浆,有专人负责检测。通过不同地层时要及时取样与设计核对,发现与设计不相符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