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37张PPT)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掌握内容经济史学习主要方面:经济领域: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近现代:资经济、社经济经济政策:古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近现代: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国家干预社:苏:战共—新经济—斯模式—社会主义改革中:恢复—三大改造—三面红旗—改革开放—社市场经济掌握层次经济发展原因经济发展表现经济发展影响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可划分为早期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所谓早期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的农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的农业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形成。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石器锄耕石刀、石斧、耒耜。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少量青铜农具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采集经济种植经济)1、起源:2、表现:3、意义:4、特点:刀耕火种原始农业出现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五谷:黍稷粟麦豆(菽)麻稻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①生活方式改变:从迁徙走向定居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商、周原始农业农作物耕作技术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石刀、石斧、火耒耜。石器木器骨器为主,少量青铜农具刀耕火种排水、沤肥除草、治虫南稻北粟粟、稻、黍、稷、麦(五谷)桑、麻等(采集经济种植经济)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独立发展,自成体系1、起源:2、表现:3、意义:4、特点: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1)先秦:种植五谷,南稻北粟,还有桑麻(2)汉:从西域引进大量的农作物品种(以蔬菜、水果为主,如胡萝卜、核桃、葡萄、蚕豆)(3)魏晋南北朝:农作物的格局仍然是南稻北粟,但麦类的种植更加普遍(4)隋唐:改变粮食种植格局,形成南稻北麦,还种植茶叶,棉花,食用菌(5)五代宋元时期:引进占城稻(6)明清:引进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土豆、烟草古代农作物种植发展变化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2、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就(1)、扩大耕地面积;(2)、提高土地利用率;(3)、提高土地生产率;(4)、选用良种;(5)、科学掌握农时。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明清铁犁牛耕垄作法都江堰耦犁、犁壁耧车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代田法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曲辕犁,犁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3、精耕细作的表现一年一熟(完善)(农用动力革命,汉代逐渐普及)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春秋战国时代的铁农具和牛尊西汉唐代二牛抬杠的牛耕画像石曲辕犁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都江堰造福千秋◆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余秋雨)李冰父子白渠漕渠龙首渠宋朝高转筒车筒车(唐)翻车(曹魏)明清的风力水车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1、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2、商周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农具排水、锄草、培土、沤肥、治虫粟、稻、黍、稷、麦、桑、麻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4、两汉耦犁、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5、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6、隋唐曲辕犁筒车7、宋朝高转筒车8、明清一年两、三熟风力水车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B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2、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第一阶段:东晋南朝——南北趋向平衡第二阶段:隋唐五代——重心开始南移第三阶段:两宋时期——南移最终完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社会环境;②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③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调整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而且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⑤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特征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二是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封建割据或封建战乱时期最突出;三是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中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试总结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可以看出推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影响农业发展的原因一般有哪些?1、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2、生产工具的改进3、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农业书籍等)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7、政局的稳定6、赋税制度的改革5、土地政策的调整8、统治者的重视9、经济文化交流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其他因素10、自然环境的优越★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农业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演变: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锄耕(奴隶社会)→铁犁牛耕(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的变化:三、男耕女织小农经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1、含义:2、形成⑴时间:⑵原因:3、性质:4、特征:①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②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③自给自足,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④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⑤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基本特征;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①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也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②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④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如何评价我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积极方面:消极方面:③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农民起义•2.评价•(1)积极性:较稳定,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2)落后性:规模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脆弱性: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其破产。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是开放的,与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其生产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生活和交税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探究四: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从农业起源、内部分工、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基本模式和土地制度等角度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铁犁牛耕为主;精耕细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农业起源:(2)内部分工:(3)耕作方式:(4)耕作技术:(5)基本模式:(6)土地制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作物水利灌溉1、原始农业石刀、石斧刀耕火种水稻、粟2、商周耒耜、石锄、石犁、青铜农具排水、锄草、培土、沤肥、治虫粟、稻、黍、稷、麦、桑、麻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垄作法都江堰4、两汉耦犁、犁壁代田法、一年一熟漕渠、白渠、龙首渠5、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耕耙技术翻车6、隋唐曲辕犁筒车7、宋朝高转筒车8、明清一年两、三熟风力水车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