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规两导则规划编制管理体系天津市规划局2011.05第一部分体系建立背景第二部分体系内容与深度第三部分规划管理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体系建立背景第二部分体系内容与深度第三部分规划管理主要内容1、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规定:(1)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报同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2)划拨和出让土地须依据依法批准的控规,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核提出让用地规划设计条件;(3)修改控规要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人意见,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同意后,编制修改方案,履行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程序。(一)法律法规要求1、2011年1月1日起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施行的《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规定:(1)依法批准的控规是规划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2)控规内容包括:用地功能与用地指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与地下管线控制;规划“四线”(基础设施用地、各类绿地、历史保护范围、地表水体的界线)控制要求。(一)法律法规要求1、落实《城乡规划法》、《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要求,提高控规的原则性和灵活性;2、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减少因规划编制的局限性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控规频繁修改的现象;3、实现控规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建立“一控规两导则”编制与管理体系,将平面控制与立体控制相结合形成综合管理方式。《天津市城乡规划条例》----依据控规编制土地细分导则、城市设计导则。(二)体系建立的必要性第一部分体系建立背景第二部分体系内容与深度第三部分规划管理主要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对单元用地主导性质、使用强度和总体建设规模进行控制,对公益性公共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安全设施、绿地的空间环境制定控制要求的规划。法定规划由政府审批。其审批和修改需履行《城乡规划法》的程序要求。土地细分导则依据控规制定的,对具体地块用地性质、使用强度等规划指标进行控制,对公益性公共设施、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公共绿地等进行落位,制定控制要求,作为城乡规划管理依据的行政措施。城市设计导则结合城市设计方案,与土地细分导则相适应,对街道街区、开敞空间、建筑形态等提出控制要求的行政措施。行政措施实施法定规划,由市规划局依据法定规划进行审批与后续管理。总体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以“单元”为单位以“街坊”为核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功能、用地指标、三大设施、六线控制强调土地的兼容性土地细分导则开发强度控制规划管理最直接的依据以“地块”为单位对土地开发控制细化用地功能、用地指标、三大设施、六线控制强调土地的兼容性++城市设计导则空间形态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依据以“单元”和“地块”为单位对空间形态控制细化对街道、开放空间、建筑等提出控制与引导要求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品质单元确定用地功能,控制开发建设总量,提出公益性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布局、规模和控制要求总量控制分层编制分为单元和地块两个层面进行编制,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分级审批一控规由市政府审批,两导则作为行政措施由市规划局审批分类管理动态维护针对不同区域导则的控制要求,制定不同的管理内容一控规两导则三者之间按规定程序实行及时动态维护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技术路线1、先完成了两个导则的编制,通过导则提炼形成单元控规与两导则。2、结合专项规划(六线规划)对导则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等落位核查、补充与完善,调整相应的空间形态。控规:从整体角度落实系统性规划的总体控制;土地细分导则:从平面角度落实强度指标的开发建设控制;城市设计导则:从立体角度塑造城市三维形象的空间形态引导。以次干道围合的范围“街坊”确定用地主导性质、平均容积率、平均建筑密度、平均绿地率、平均建筑高度等控制指标;提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地下管线控制要求;提出“四线”及控制要求。街坊控制指标一览表街坊控制指标一览表道路交通规划图管线规划断面示意图市政工程规划图土地细分导则现状图规划图交通图工程图第一部分体系建立背景第二部分体系内容与深度第三部分规划管理主要内容(一)建立控规管理动态维护机制1、工作要求:依法行政、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公开政务---保证控规调整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保障控规动态维护工作过程公平、公正。2、工作内容:主动深化、项目调整、定期实施评估1、主动深化:对控规(导则)主动深化、调整和完善,包括:(1)因总体规划发生变化,对控规功能和总体布局产生重大影响;(2)因专业规划编制和调整,导致对控规进行调整;(3)因市政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设施难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且不具备更新条件;(4)因实施国家、本市重点建设项目需要修改。如:保障性住房规划、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地区规划、教育设施布局调整规划、重点地区规划。(一)建立控规管理动态维护机制2、项目调整:在规划实施中,根据开发项目的申请组织论证,对受理控规调整申请的项目明确调整程序,通过申请、研究论证、审查、公示、批准、备案六个阶段。调整技术论证,包括:论证规划调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分析交通、市政基础设施承载情况、分析居住公共配套设施配建情况、分析城市景观和环境的影响,提出调整意见或解决措施。(一)建立控规管理动态维护机制3、定期实施评估:以季报、年报的形式对控规动态维护情况进行定期总结评估,对建设用地变化和建设规模总量统计分析。(一)建立控规管理动态维护机制(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规划布局以组团为核心。布局要充分统筹安排用地功能,既相对完整又有机联系,提高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不能零散分布,造成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公共和配套设施以公众利益为核心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安排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安全设施空间落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公众权益。在大型商业中心规划中,兼顾配套为本地区居民服务的小型商业配套设施,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供周到的服务。配套公共设施:小超市、诊所、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等商业和服务设施集中统筹安排,居民步行5----10分钟便可以到达,形成了更为方便的宜人居住生活环境。(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充满活力的邻里中心2、公共和配套设施以公众利益为核心连廊连接住宅和社区服务设施、公交站点、多层停车库等,构成步行路线,方便人们在晴热或是暴雨天气里出行。社区内公共绿地设置儿童游乐场、健身角、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的活动运动场地。多种形式绿化(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3、路网结构以功能为核心,根据地区用地功能不同,确定路网骨架,强调对外交通联系和地区自身路网密度,确定满足功能需求的道路断面形式;4、高度以区位为核心,位于历史街区、空间景观轴线、风景区、军事、安全区、机场控制区周边的用地高度应严格控制。(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5、滨水区空间形态与用地功能的协调对于中心区、滨水区等特定地区策划方案应强调空间形态与用地功能的协调,重点放在城市设计导则与土地细分导则的统一。创造人性化•居住商住居住办公停车场剧院零售科研(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6、对于工业区,核心问题是混合使用土地、开发强度、路网格局的问题,采取灵活的用地分类,在立体上用地分类,每幢建筑、每层建筑明确用途。在同一块土地、同一栋建筑中,允许有多种用途。建设综合体,容许产业、服务、教育、商业、办公、科研、居住等不同功能、性质用途综合在一个地块、一栋建筑中共存。科技园面积:200公顷用地类型:工商业、白地、发展用地地块划分:0.3-4公顷容积率:3.0-4.0居住用地商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商务金融用地保健卫生用地发展用地绿地工商业用地白地维壹科技产业与传播产业中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用途: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办公写字楼商业、零售公寓剧场食格儿童乐园等(二)动态维护机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7、土地使用与交通的一体化规划(TOD)在地铁站点周边地区布局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形成区域性中心,实现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商业综合体地铁站地下人行道有盖走廊停车中心土地使用与交通的一体化规划(TOD)总结规划管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做到简化、高效,既重点突出,又细致到位,该细的很细,该放的就放,提高了行政效率。重点地区(体现城市形象、特色和城市主导天际线以及重点开发建设的地区)实施细化管理;其他地区按照有关标准、导则进行规范管理,使城市面貌形成局部重点突出,整体协调、简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