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第九章__中药总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章中药总论主讲王德海概述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部分天然物及其加工品。据《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连素不算中药,虽然它是黄连的提取物。本草:因植物药占大多数。所谓“以草为本”。官药:古代一般只官家使用。国药:反映我国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的若干特点。汉药:日本人的称谓。几点说明中药学主要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包括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应用方法、有效成分及药理等知识。第一节采集、加工和贮藏李时珍采草药1、产地道地药材:由特定的地区出产,并具有特定的疗效,治疗效果特别优良的药物。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临床疗效则是其关键因素。道地药材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用药实践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上党人参绝灭,人们遂贵东北人参,川芎在宋代始成为道地药材,三七原产广西,称为广三七,田七,云南产者后来居上,称为滇三七,成为三七的新道地产区。道地药材的异地引种问题。采集“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掌握采药季节和方法中药采集注意事项中药的采集时间应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植物类药物动物类药物矿物类药材中药的采集首先,植物生长年限的长短与药物中所含化学成分的质和量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随月份的变化,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再者,时辰的变更与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含量亦有密切关系。植物类药物的采收总原则全草类: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有些花要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而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取未成熟的幼嫩果实。以种子入药的应区别采收。根和根茎类:一般以二、八月为佳,因此春初“津润始萌,未充枝叶,势力淳浓”。“至秋枝叶干枯,津润归流于下”。并有“春宁宜早,秋宁宜晚”。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剥取树皮。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类似。动物类药物的采收: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矿物类药材的采取:随时可采中药的初加工方法有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贮藏原则必须保持干燥保持凉爽注意避光防止氧化防止毒物散失中药的贮存贮藏方法为保证药材的质量和疗效,防止发霉、虫柱、变质,对药材必须妥善贮藏。干燥贮存法:有晒干、阴干、烘干和石灰干燥法四种。其他贮存法:有低温贮存,避光贮存,熏药贮存,对抗贮存(牡丹皮与泽泻同贮一室,泽泻不易生虫,牡丹皮也不会变色;蕲蛇、鹿茸、海马、海龙中放花椒等)第二节炮制炮灸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又称炮炙、修事或修治,是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据辨证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包括对药材的一般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经炮制后的药物成品,习惯上称为饮片。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清除杂质和非药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炮制的目的增强疗效或转变药物性能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总之,炮制的目的是为了用药的安全和更好地发挥药效。炮制方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修治包括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和切制处理,从而利于其他炮制或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等。水制用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达到清洁药物、软化药物(便于切制)、和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及不良气味等目的。包括淋、洗、泡、漂、浸、润、水飞等方法。水飞:利用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离获取细粉的一种方法。火制将药物直接或间接放在火上加热处理的一类炮制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加热的温度、时间方法又分为:炒、炙、煅、煨、烘、炮、烫、焙等,是最广泛的炮制方法。炒黄调整药性炒焦:多为消食类中药采用炒炭:炒炭存性,烈性药和止血类中药采用炒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抄,使辅料渗与药物组织内部或附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如蜜炙、米醋炙、酒炙、姜汁炙、盐炙等。明煅闷煅煅水火共制将中药通过水、火共同加热,使之由生变熟、某些性能改变、毒性降低、疗效增强,以符合药用要求的炮制方法称为水火共制。主要有:蒸、煮、抄、淬等。制霜发酵发芽其他制法第三节中药的性能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以偏治偏治疗作用不良作用中药的作用又称为中药的功效副作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祛除病邪消除病因恢复和重建脏腑功能,增强抗病力纠正阴阳偏胜偏衰中药治病的基本作用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味和效能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等。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是药物治疗作用的直接概括,与药物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以机体为观察对象。中药性状中药功能基本功能:凡能反映药物治疗作用的本质特征,又能以药性基本理论来阐述者。一般说来指药物的主要作用和特殊作用。如:附子的回阳补火,麻黄发散表寒,黄连泻火解毒。衍生功能:基本功能延伸,衍化,派生出来的功能。如:紫苏安胎。配位功能:指药物配位后才有的功能。中药性能分类四气五味性味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此于热,凉次于寒。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故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两性。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五味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还有淡味和涩味,但由于将涩附于酸(涩味为酸之变味),淡附于甘(淡而无味又附于甘味)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古人记述药味时,往往酸涩并举,甘淡并提,只称五味。通过口尝以功效推断五味的确定五味的作用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涩:收敛固涩淡:能渗能利辛味发散,用于表证。行气,用于气滞证。行血,用于淤血证。总之,辛味药能散能行,解表药,行气药,开窍药,活血化淤药大都具有辛味。但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甘味补益:可用于虚证。缓急止痛(和中):用于拘挛疼痛。缓和药性:缓解其他药物的烈性、毒性或副作用,如甘草又称“国药”。总之,甘味能补能缓,一般的补虚药都具甘味。但甘味大多腻膈碍胃,令人中满,凡湿阻、食积、中满气滞者慎用。酸味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滑脱不禁之证。收涩药一般为酸性,因涩味是酸味的变味,故其作用和运用与酸味药相似。注:滑脱证:机体正气虚弱,机体内营养物质不能固守而溢出体外的一类病证。酸味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气未尽之证当慎用。苦味燥湿作用,用于治疗各种湿证。通泻即泻下作用:用于便秘证。清泻即泻火作用。降泻即降逆作用:用于气逆证。坚阴作用:即对阴虚火旺者,能维持津液。总之,苦味能燥能泻。清热药,泻下药皆具此味。但苦味大多能伤津、败胃,津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使用。泻下作用:运用于便秘,如芒硝。软坚散结:适用于瘿瘤、瘰疬痰核。咸味具有渗湿利水作用,运用于水湿停蓄的小便不利,水肿等证。淡味收敛固涩: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芳香气味:此不属于五味之例。化湿:用于湿阻中焦证。开窍(心窍):用于窍闭神昏。涩味甘、辛、淡属阳酸、苦、咸属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五味的阴阳属性一般情况下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五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关系升降沉浮药物进入机体后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表现的趋向相对而言的。升即上升,降即下降,浮即向外发散,沉即向内收敛之意。升极则浮,降极则沉。因此升和浮,降和沉之间只是一种程度的差别。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升浮药和沉降药分别具有的作用升浮药:发散、渗透、升阳等作用。沉降药:降逆、泻下、潜阳等作用。性味药物质地炮制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因素配伍旋覆花独降牛蒡子独升辛甘温升酸苦咸降酒姜汁制升醋盐炒沉降人为控制;少数服从多数;引经药作用。归经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指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治疗作用,它指出了药物治疗的适应范围。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是以所治病证为依据而确定的本经用药五行用药药物归经的应用提高用药准确性执简奴繁药物归经的优点探索药物的潜在功能毒性中药学的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西汉以前是以“毒药”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中医学的毒:疫毒(病因)、疮毒(病名)、解毒、攻毒(治则)、红肿热痛(病症)。掌握中药毒性的意义:既治病又不伤人的目的。并且能以毒攻毒。广义毒即药,古代指一切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狭义对机体的损害性(即毒性作用和副作用)中药学的毒药物的毒性反应的产生因素配伍,剂型有关用量大小有关给药途径有关使用时间的长短以及机体的体质、年龄和征候性质等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有关对药物毒性的注意事项合理加工炮制严格控制剂量配伍煎法恰当选择恰当的剂型掌握药用品种(五加皮南无毒,北有毒)选择恰当的给药途径第四节配伍禁忌配伍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的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的用药形式。七情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以及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的“七情”。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单味药难于取效,且难于全面兼顾治疗有的药物具有毒副作用,单味应用难以避免不良反应药物配伍的目的配伍的方式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应用单味药治病。单行性能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从而增强原有疗效。这类药物称“姊妹药”。相须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的疗效。相使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相畏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相杀相畏和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不同提法。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相反相须、相使——使中药的功效增强相畏、相杀——使中药的毒性减弱相恶——使中药的某些功效下降相反——配伍禁忌。“七情”总结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的,要充分利用,如相须相依。可能相互拮抗而相互抵消的,削弱原有功效,应加以注意,。相互作用而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如:相畏相杀可考虑使用。合用产生毒副作用,即应配伍考虑。七情中除单行外属配伍关系。“七情”应用禁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即避免使用相恶和相反的用药配伍。但相恶和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芨;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细辛、芍药。硫黄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又忌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石脂相见便跷蹊,大凡修合看逆顺,炮煎炙煨要精微。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畏石脂。十八反和十九畏,义同字不同,均属配伍禁忌,属七情中的相反的配伍关系。十九畏和相畏,字同义不同,十九

1 / 8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