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两晋南朝的更替263年,魏国灭蜀。265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吴。(三国结束)魏吴265年西晋司马炎280年263年一、朝代的更替一、西晋的短暂统一1、根据课本中的知识,找出西晋的起止时间、建国者。起止时间:建国者:265年建立西晋---280年统一全国---316年灭亡司马炎西晋末期的形势材料一:官僚石崇靠掠夺商旅而致暴富,皇帝的舅舅王恺与他比富。一次,王恺拿出皇帝赐给他高约2尺的珊瑚向石崇炫耀。石崇随手将它打碎,叫手下人拿出好几株三四尺高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挑,作为赔偿。另一个大官僚何曾,每天一个人吃饭要花掉1万钱,可他还说没有下筷子的地方。他得儿子也是一个大官僚,每天吃饭要花掉2万钱。材料二: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但晋惠帝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材料三:晋惠帝时期,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晋朝国力大大衰弱。五胡乱华政治腐败分封制→八王之乱→国力衰弱西晋灭亡民族矛盾(五胡乱华)2、思考:为什么西晋是个短暂的王朝?东晋与南朝2、阅读课本回答:南朝包括那几个朝代?1、阅读课本,在书上找出东晋的起止时间、建国者、都城。起止时间:建国者:都城:317年—420年司马睿建康淝水之战(383年)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南朝从420年至589年——隋灭陈)南朝政权的更替:265316280西晋三国吴304十六国317420东晋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386南朝581宋齐梁陈589两晋南北朝政权交替示意图隋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西晋—479年萧道成479年—502年萧衍502年—557年陈霸先557年—589年两晋、南朝简表洛阳建康(南京)东晋南朝司马炎司马睿刘裕265年—316年317年—420年420年宋齐梁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唐)白居易二、经济重心的南移永嘉南渡1、“永嘉南渡”:西晋灭亡前后,北方战乱不断,大批北方汉人弃家南逃,人们以为单位聚在一起,逃到长江下游或中游,即今天江、浙地区及湖北湖南一带,这样的人口大迁徙主要集中在西晋末年,故称“永嘉南渡”.作用:宗族、村落永嘉年间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永嘉南渡”与南方的开发1、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提供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工具和经验。(永嘉南渡)(主要原因)2、南方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条件。3、战乱较少,社会秩序相对安定。4、统治者政策:奖励耕织、兴修水利。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条件:①、农业:②、手工业:③、商业:表现:(2).南方开发的表现开垦田地,兴修水利,改进育种施肥,推广铁制农具。主要有冶铁、纺织、造船和青瓷制造业等。出现了商业性城市(建康)。牛耕技术的传入农业方面:1.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农家肥的使用㈡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和区域手工业方面:1.南方的手工业发展非常迅速;2.灌钢法的发明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3.瓷器在这时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生活用具,有壶、罐、碗、盘、灯等许多种类。吴·青瓷楼阁飞鸟坛罐冶炼技术青釉鸡首壶青瓷神兽尊青瓷灌钢法商业方面: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商业性质的城市;2.建康城内商品贸易繁荣。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区域长江、淮河流域湘赣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标志着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㈢影响:材料1:(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2: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读史料:思考:《宋书》里描写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描述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1、《史记》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2、这是因为西汉时江南尚未开发,魏晋北方人口大量南迁,逐渐得到开发。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匈奴鲜卑鲜卑羌氐羯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嘎仙洞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大兴安岭一处高百米的峭壁上。“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它是鲜卑族拓拔部的发祥地。关于鲜卑族“畜牧迂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鲜卑拓跋--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游牧为生、流动性强擅长射猎、骑兵凶猛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北魏建立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北魏统一北方,标志着北朝的开始。鲜卑族的文化极其落后,统一北方后,面对民族融合的趋势,摆在北魏统治者面前的最大的难题就是巩固统治,如果你是当时的统治者,你该怎么办?改革拓跋宏(元宏)467~499孝文帝庙号高祖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即位时只有5岁。一切军国大政均由他的祖母冯太后主持。冯太后是汉人,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亲自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孝文帝对汉文化传统十分敬佩,这对他推行后来的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更好地维护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和冯太后一起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改革运动。改革的内容(一)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创建新制度请看书找找有哪些新制度?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马克思说过:“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二)迁移都城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24岁的拓跋宏开始亲政,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汉化改革。洛阳平城议一议: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吗?他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迁都的阻力——迁都的策略——迁都的决心——鲜卑贵族反对迁都,包括太子南征(巧施计谋)处死太子(以牺牲儿子为代价)(三)实行汉制、移风易俗请看书找找有哪些属移风易俗?学习汉文化——两家融一家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用汉姓女子服饰穿汉服男子服饰孝文帝下令,无论何人一律禁穿胡服,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孝文帝带头纳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陕西李冲等汉族大士族的女儿以充后宫,并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室,六个王妃中,除次弟之妻出于鲜卑贵族外,其余都是中原的著名汉族大士族。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说汉语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动脑筋1)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加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的影响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农业生产定居畜牧业“胡人汉服”、“汉人胡食”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文化教育读《敕勒歌》胡汉杂居汉人胡食北朝的《齐民要术》也谈到胡人的饮食习惯对汉人的影响,它提到的“胡物”有:胡饼、胡椒酒、胡饭、胡羹等。中原地区的汉人已经把胡人的饮食习惯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逐步采用烧烤兽肉、奶酪为饮料的胡人习俗。就座方式:“席地而坐”木兰的家庭已经汉化,木兰家庭成了众多汉化了的鲜卑家庭的一个写照!“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敕勒歌》等被译成汉语广泛流传反思:你怎么看待孝文帝的改革?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应加以肯定,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胆识的改革家。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肯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籓篱。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了,孝文帝是千古罪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判断的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