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西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法学111班学生:帅贤梅学号:20114121指导教师:李德龙职称:讲师论网络言论自由下的宪法权利博弈——以“人肉搜索”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为例分析摘要:言论自由,它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主张、观点等自愿以媒介手段和方式公之于众而不受他人的干涉、控制。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因其置身于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范围内,自身的行使以及行使的方式、范围注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行使的过度或者不当还会造成对他人其他宪法上公民权利的损害。因此,网络言论自由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民主权利,其行使也应有一定的范围,法律是对其行使范围最好的规定。但是,法律的规定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对权利进行限制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为了对其进行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人肉搜索事件,根据我国现存的权利行使弊端,谈述对其规制的理由和限度原则,最后综合分析我国现状和借鉴国外经验,对我国网络环境下的言论自由表达与隐私权保护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人肉搜索网络言论自由宪法权利隐私权比例原则Abstract:Freedomofspeech,itisreferstotherightofpeoplewillclaimtheirvoluntarytomediaandmadepublicwithouttheinterferenceofothers.Freedomofspeech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becauseofitsexposuretotheInternet,thevirtualspacerange,exerciseandtheexerciseofitsrange,destinedtobeinfluencedbymanyuncertainfactors,theexerciseofexcessiveorimproperwillcausedamagetoothers’constitutionalrights.Therefore,thenetworkfreedomofspeechasademocraticrightofcitizens,itsexercisealsoshouldhavecertainscope,andtheprovisionoflawisthebestofitsexerciserange.However,thelawshouldalsobelimited,theultimategoaloftherighttolimitshouldbeinordertoensure.Inthispaper,byanalyzingthehumanfleshsearchevents,accordingtotherighttoexercisethedisadvantagesexistinginourcountry,totalkaboutthereasonandlimitationoftheregulationprinciple,thecomprehensive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inourcountryanddrawlessonsfromforeignexperience,toourcountrythefreedomofexpressionandprivacyprotectionunderthenetworkenvironment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Keywords:humanfleshsearchengine;networkfreedomofspeechconstitutionalrightsandprivacy;theprincipleofproportion目录一、“人肉搜索”呈常发态势引发的法律思考............................1(一)“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1(二)“男子棒打小狗事件”......................................1(三)案例引发的社会道德与法律思考..............................1二、“人肉搜索”行为的定义及其特征..................................2三、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与特征........................................3(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其相关宪法保护规定....................3(二)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3四、网络言论自由现存的行使弊端及规制................................4(一)网络言论自由的积极价值和消极效应..........................4(二)宪法释义以及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宪法规定..................41、宪法的定义和价值追求.....................................52、隐私权的内容以及我国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上的保护规定.........5(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现状及各国规制原则......................6五、权衡保护网络言论自由与个人隐私的建议............................7(一)在立法层面上——应适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71、完善隐私权的立法保护构想.................................72、建立健全互联网立法,优化网络侵权责任追究机制.............8(二)在网络制度上——应实行有区分的网络实名制,确立“网络匿名政治表达权”......................................................9(三)在社会层面上——采用自律手段,以公权力为主倡导社会公众做个理性自律人......................................................9六、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一、“人肉搜索”呈常发态势引发的法律思考(一)“成都被打女司机事件”2015年5月3日,在成都市娇子立交桥上,一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将其拉出车外当街殴打。男司机打人视频一经公布瞬间引发数万网友查阅转发,大部分网友都对被打女司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打人男子。5月5日,一段男司机行车记录仪的视频片段曝光,还原了女司机两次变道不良行车的事实,网友透过女司机的车牌号对其进行了人肉,女司机的家庭住址、生理周期、开房记录、以往行车违章记录等个人信息被揭露,舆论发生巨大反转。5月11日,女司机公开发布致歉信,恳求大家到此为止。(二)“男子棒打小狗事件”2015年5月10日,在乌鲁木齐一汽车4S店门口,一名男子因流浪狗吓到自己的孩子,一气之下用铁棍将狗嘴打歪。一时间,网友群情激奋,打狗人的家庭地址、工作单位、手机号、车牌号等众多个人信息被搜索公布在网上。5月12日下午,王先生在一酒店门口就打狗的过激行为向爱狗人士道歉,在经多次协商后答应支付1万元用于小黑狗的治疗。(三)案例引发的社会道德与法律思考在这些天持续发酵的舆论下,我看到的不是事情的圆满解决,而是事态不断地向极端发展,不仅导致双方当事人个人信息资料的泄漏,自己的过往不堪经历、现今家庭住址、工作等一一被揭老底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还连累了诸多案外之人,只是因为手机号码或者是名字相近,被牵入到这场网络骂战之中,几十条的短信、电话摧毁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文明,而是整体社会公序。第一个案件中,成都女司机被打至今,仍然躺在医院,并成为全民人肉搜索的对象,身心受创到不得不发道歉信求放过。女司机变道有错在先,但并不意味着男司机打人就是合理的,一切暴力都是反文明的,当事情演变到现今地步,网友的群起攻之变成不简单粗暴的“网络人肉”时,我们该去指责谁,这态势似乎已经超出了我们每个人当初所能预期的范围。第二个案件中,王先生因流浪狗对着孩子吠叫并吓到孩子,而拿着铁管追打小黑狗,这一打狗经过被上传网络,遭到数量庞大的网友谴责。打狗固然不智,值得我们去品头论足,但其妻子、孩子、亲人同事何来过错,家里一天接500个电话,小孩常常被惊吓醒来大哭,同事被侮辱„„相较之下,前段时间的“学生为女老师打伞”照片事件或许处理的还算尽如人意,在和平中该老师所在的小学对当事教师严肃批评,当事教师也作出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事件从而尘埃落定,但是网友所说的那些“老师趾高气扬”“孩子谄媚拍马”等各种冷嘲热讽着实让人心寒,但所幸孩子和教师并未遭受到除此略显恶毒言语之外其他的伤害,毕竟孩子很无辜,在他们的世界里,我们不该带去如此多的人世险恶。这些事件余音绕梁之际,我们应该去思考,藉由案件当中,很多的舆论话题,是围绕在很多八卦的性质上的,其实,我们相信,那些事件揭露的,像照妖镜一样,它所照出的远远不只是视频中所呈现出的那些人的故事,还有围观的我们。当个人私德高度无法和社会公德相匹配时,我们是应该要求行为人多在乎他人感受的。案件中,一定是有人在操作舆论,到底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带跑了我们的视线,也许是从女司机的车牌号开始,大众舆论就开始沿着一边倒地局势渐行渐远,大家进入公众舆论狂欢之后,可能我们就失焦了,其中也许不乏网络水军那强悍的扭转是非能力。女司机的行车违规记录应是被交警部门所掌握的,网友何来这些近乎真实的数据,是不是存在公权力的滥用;以及在这么多个人信息被暴露的时候,我们的执法部门身在何方,难道那么多的法律,仅仅只是条文,在网络这一新型环境下没有适用的余地?还是存在权力的不作为?事件中的诸位主角或多或少都存在过错,但是多数网民随意、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好奇心驱使下的发泄般人肉,是不是也应被认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暴力事件,因为其造成的损害,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上的无形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对人造成物质、精神上的伤害,也就应当被纳入法律监管的范畴。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无数信息能够在同一时间像一波狂潮顷刻卷至,我们得去甄别。我们要把民主、自由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像大禹治水那样,对于民意,或者说是大多数人已经形成的意见,不管其是否正确,都应当给予充分尊重并保持畅通,决不能堵塞、拦截,然后在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加以疏导、引导,使社会言论潮流行入正轨,实现我们的民主与法治。二、“人肉搜索”行为的定义及其特征上述案件中突出的“人肉搜索”行为,又被称为人肉搜索引擎,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其最早被用在猫扑网上,指的是某人需要解决问题,就在网上发帖,有的会许诺一定数量的Mp(猫扑上一种虚拟货币)作为酬谢,短时间内,看到帖子的网友就会去寻找答案,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常识、社会知识等进行答复,由此来往,达到公众资源信息无限可能地畅通、互享。从上述人肉搜索的形成机制过程来看,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其实它跟机器搜索引擎的工作流程是差不多的,二者之间的唯一区别仅在于发动和执行流程的是人还是机器。因此,这种行为最大的特征就在于介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因素,才使得其不像其他搜索一样那么地客观,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质,倘若同时期的人自身辨识能力不够,容易跟风,那么就会极容易被有心人带偏,导致“多数人暴政”1等不民主现象的出现。并且,由于网络是一虚拟的大众开放性平台,跟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比起来,它的证据更加隐1多数人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