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基本情况1、自然概况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35.8。二、规划期限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一)有利因素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467881亩。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4、劳动力优势双城市域人口2004年末总数为80.58万人,在哈尔滨所辖12县(市)中列第2位,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这样高密度的人口是与高垦殖率相联系的,双城实有耕地3374946亩。人均占有耕地4.19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34亩。双城市域的人口分布比较均衡,40.9%的人口分布于双城镇、兰棱镇、周家镇,五家镇和韩甸镇,非农业人口为173563人,现有满族人口17万人,有8个满族乡,1个满族锡伯族镇,满族、锡伯族保持着各自特有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情。5、自然旅游资源双城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俗民风、轶事掌故、传统建筑都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荟萃的人文、具有历史凝重感情和建筑文脉统一的建筑、繁华街市的风味食品,构成了双城发展旅游的重要人文资源。6、地下油气资源丰富在临江乡区域,发现了大量的地下石油资源,目前已打生产油井进300眼。(二)制约因素1、资源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旅游资源虽然规模较大,但其存在无形多、有形少,破坏严重的局限性,历史文化价值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目前的旅游资源尚未形成,规模不够以吸引旅客。2、经济基础方面的制约因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双城经济虽然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推进缓慢,筹措能力弱,投入存在不足,就业压力大。3、社会文化基础有待提高。双城历史文化沉积相对丰富,但缺乏完整性与鲜明性;双城教育体系从总体来看,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偏小,投资效益、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文体设施的布局单一,缺乏广泛的群众性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综合功能、技术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4、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双城市域的交通受地形地貌的严格制约,水路、铁路都没有很大的发展伸缩性,只有着力发展公路建设;邮政业的发展水平、交通工具和指导思想都相对滞后;供电、供水业的综合功能不高;防洪工程的力度还需继续加大;环境保护的群众意识更有待于提高。5、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协调。双城地处内陆地区,经济相对于大城市来说也较落后,吸引外资能力、原材料加工能力都比较薄弱。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1、从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要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市域工业化,一是要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多方引进较大规模、较高起点的高新技术工业项目。二是结合农业产业化,实施现代农业,要引导地方工业特别是乡镇工业,在产业领域上向具有地方优势特色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转移集中,在地域空间布局上向城镇转移集中,在城镇规模中,要充分考虑,合理安排适宜工业化需求的工业功能分区和用地。2、同步推进人口、产业和地域城镇化双城市实行人口、产业、地域同步的城镇化推进策略,应重点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放宽户籍管理及工商等有关方面管理,吸引和鼓励本市农民和外来人口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尤其鼓励带资进城镇的创业者。二是实行人才引进策略,采取优惠政策,吸引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落户城镇,改善城镇人口结构,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充实城镇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三是多方加强产业培育。特别是要着重解决大多数城镇缺乏立镇支柱产业问题,强化城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经济基础,增强其内在动力机制。四是规划开发双城市新区和发展较快的重点建制镇,改造所需要的创新空间和置换空间。对大多数小城镇在用地基本无规划、无标准情况下,形成的镇区要着重解决布局散、乱和用地超标问题,配合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其空间利用的有序性和集约化,在继续完善以公路为重点的市域基础设施网络的同时,逐步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城镇建成区内部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3、突出重点,分层次推进近期的重点,一是把市域中心双城镇尽快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较完善城市功能和多方面带动作用的中等城市。二是对重点建制镇及部分具有显著现实或潜在优势和明确专业化职能方向的小城镇加强扶植引导,促其尽快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特色。要结合正在进行的撤乡并镇,对小城镇进行重新分类排队,区分出层次和类型,加强有计划性的规划、指导。4、强化推进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在发展方面,围绕发展的问题,突出结构调整这个主题,强化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动力。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战略,更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多元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导入以人为本、城市经营、可持续发展等新的城镇发展理念;从实际出发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在城镇建设方面,多方拓宽城镇建设筹融资渠道,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形成和强化城镇建设多元投入机制。5、镇区组合归并战略规划对市域内乡镇按弱民族乡镇向强民族乡镇归并、弱乡镇向强乡镇归并的原则,将乡镇总数减至16个通过人口似的空间转移,来实现重点城镇的和一般城镇的发展。归并后的城镇行政区人口规模可以分成四个等级。人口规模30万一个、5-30万两个、1—5万十个、1万人以下三个。(二)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1、人口规模预测本次人口预测采用综合增长率法。2、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发展条件是个综合系统,评价结果要反映各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选择“双等差级数法”,预测结果如下:一级城镇――1个,双城市二级城镇――2个,新兴镇、临江镇。三级城镇――4个,兰棱镇、周家镇、五家镇、韩甸镇、四级城镇――9个单城镇、青岭镇、乐群镇、团结镇、农丰镇,杏山镇、朝阳镇、万隆镇、希勤乡。为了保证科学性,采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对结果进行科学的比较后,确定城镇化目标。方法包括时间趋势外推法,联合国法、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法,经验推算法,最后确定双城市域的非农化水平2020年为66.36%。(三)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四)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2005-2020年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见下表:(五)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规划市域城镇体系发展采取“培育中心,扩展两翼,重点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战略。以双城为中心,以临江、新兴为副中心,周家、五家、兰棱、韩甸为重点的空间结构。以建设双城市区为核心,以开拓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为重点,以副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建制镇为基础,以交通网络为骨架,以市域资源,特色产业为依托,以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为支点,优化城镇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通过相关的政策导向机制,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双城市总体规划一、基本情况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属哈尔滨市行政管辖;西北、北部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北紧邻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市接壤;南、西部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两市为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市域南北长65km,东西宽85km,全市土地面积3112km2。市政府驻地双城镇,位于双城市域中部,东经126°18′,北纬45°21′,总面积168km2。京哈铁路、G102国道横穿腹地,其自然环境优越、交通发达、工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良好,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省会哈尔滨市45km。二、规划区界定及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确定1、规划区界定依据城市规划区界定原则和方法,确定双城市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包括双城镇、联兴乡、幸福乡、东官镇和新兴乡。城市规划区面积为537.66km2,具体范围请参照城市规划区界定图。2、用地发展方向双城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规划期内以向东、东南方向为主;远景向南、东南方向跳跃式发展,不宜向铁路和飞机场方向发展。三、城市规模预测1、人口规模预测2、用地规模预测双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2052.01hm2,较1997年的1694hm2增长了358.01hm2,城市的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在逐年增长。依据双城市城市用地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趋势,并参照规划人口规模,确定双城市2020年城市规划建设用地3096.65h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3.22m2。四、用地总体布局至2020年,双城市城市建设用地由2004年末的2052.01hm2增加到3096.65hm2,人均用地103.22m2。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调整到17.34%,绿地百分比增加到17.36%,居住用地调整到32.28%,工业用地调整到14.05%。各项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人均用地面积详见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备注:2004年现状城市实际居住人口19.87万人,2020年规划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00万人。五、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规划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的发展分四个重点:首先是老城区的旧城居住用地的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大发展,城市的南部边缘向南拓展,以便为将来的城市用地向南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是新城区的居住用地的进一步完善,规划新城区利用较好的基础条件,进一步进行居住用地的科学规划建设。第三是铁北区的居住用地建设,为配合铁北区的工业区的开发建设,规划的铁北区的居住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建设,形成便于职工生活、配套设施完备的居住区。第四是为了城市的远期用地发展规划的城南区,此区为新开发区域,开发建设中要先规划后建设,以达到城南区科学合理的建设。双城市现状有中小学校24所,其中小学13所,中学8所,职业中学3所,占地面积49.49hm2,大部分的中小学校位于老城区。规划结合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南区新规划3所小学校和1所中学校;在铁北区的居住用地范围内新规划1所小学校。现状的24所中小学校规划保留。新建和改造住宅区的居住标准选用我国现代化住宅建设标准,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以不低于30m2/人为目标,居住用地人口毛密度以不高于300人/hm2为目标,住区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99.14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32.28%,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3.30m2。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双城市公共中心位于老城区的十字街,中心包含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市民广场、绿地等用地。双城市的行政办公用地较多,分布比较零散,不够集中,但部分已经具有一定规模,规划对这部分行政办公用地予以保留。规划改变部分不合理的办公用地布局,与居住、工业混杂的办公用地。现状一些企业单位的行政办公用地予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