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东罗城规划设计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海关东罗城建设方案设计单位负责人:马炳坚顾问:骆中钊审定:王学军规划:韩春平、张雷建筑:李志娟、赵春晓结构:何纯熙、杨立杰设备:田军平电气:吕笃力园林:马东云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2010年3月11日目录第一部分调查研究:一、项目背景二、现状评估三、价值评估四、设计要点五、调研分析第二部分设计方案:一、设计依据二、设计原则三、设计理念四、项目定位五、立面设计六、交通组织七、绿化系统八、环境设计九、消防竖向及管线设计十、环保节能及技术指标第一部分调查研究一项目背景(一)山海关历史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军徐达修永平、界岭等三十二关,“依山阻海,规方度势”,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于是在此地修筑长城,连引长城为城之址,建关设卫。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雄关耸立其间,故得名“山海关”。此时的山海关实为山海卫。明宣德五年(1430),山海卫所辖左所、中所划为辽东后领八千户所。其后历经洪武、成化、弘治、嘉靖、万历、天启、崇祯七朝修筑,前后用了263年的时间建成了占地约230公顷,具有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美誉。清顺治七年(1650年),抚宁卫并入山海卫。康熙时山海卫东30里至辽前屯中前所,西100里至抚宁县,北80里至义院口关,南10里至海。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此设临榆县。延续到解放,解放初划归辽西省设山海关市。1953年划属河北省唐山专区设山海关市,后合并到秦皇岛市,为山海关区。山海关以长城为主线,南起老龙头、北止九门口,全长26公里的长城线上,分布有129座城堡、关隘、敌台、城台、烽火台、墩台。山海关城防体系以关城为中心,其南北两翼设翼城。南翼城向南为老龙头;北翼城向北是角山关。关城东门外欢喜岭上是前哨-威远城。(二)山海关古城概况山海关古城以关城为核心,东西建有罗城,南北设有翼城,同时置有前哨卫城,形成前拱后卫,左辅右弼的防御格局,构成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山海关古城是明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重要关隘,在明长城沿线,上千座大大小小的险关要隘中,山海、居庸、嘉峪三关名冠古今,而这三大名关,山海关又踞其首,因此称之为“天下第一关”。她的军事重镇之地位,在长城各关口中绝无仅有。这些著名的文物古迹,不仅是山海关的财富,更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山海关古城(系关城和东罗城)总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人口约19500人,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而在山海关境内90多处的文化遗存中,古城就有53处之多,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近代优秀建筑3处,有价值的民居四合院110处。关城周长4790米,分设镇东、迎恩、望洋、威远四门,四门之上各建有城楼,四门之外均建有瓮城,关城外护城河。城中心建有钟鼓楼,东、西、南、北“十”字形相交的四条大街与四门相通,明清时期的方格网状街巷仍保持着原布局。(三)山海关东罗城概况1、山海关东罗城系山海关关城的前卫城,是关城城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翌年竣工。现存城墙实测高约8米,周长2046米。设东、南、北三门,东门之上建有两层城楼,南北门之上建有单层城楼。东南、东北转角之处建有角楼。建城用砖多模印“万历十二年真定营造”、“万历十二年滦州造”等11种铭文,专家评定为价值非常高的文物城,是研究古代军事城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实例。2、城池占地24万平方米,布局因地制宜,经过历次战乱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城墙外表全部包砖,原有城砖表面均有戳记,是珍贵的古代建筑材料学实物;内筑三合土制作精良,强度极高,均具有重要研究和保存价值。1)东墙长359米,宽6米,现状东北、东南二角楼已不存,角台保存较好,外侧包砖坍塌70米,内侧包砖坍塌20米,月城以南为1957年修路时开通的豁口(上宽23米,下宽15米),东南角内侧马道尚存,东门外额刻“山海关”,因严重风化,已经模糊不清,服远楼早已毁坏,仅存基址。东门外月城长29米,宽17米,现月城门洞已塞。2)南墙长439米,厚4米,外侧包砖坍塌77米,内侧可见300米三合土筑墙体,西部坍塌38米,另外南墙还有两处豁口,南门城台面阔7.9米,进深4.6米,高5米,保存较好,门洞东侧登城踏道宽0.6米,上部残;门洞地面已高出原来位置约0.7米,门楼已毁;水门保存较好,门洞内的石柱已被拆除,南墙敌台两座均已残破。3)北墙长612米,城面宽4米,外侧包砖坍塌28米,内侧550米三合土筑墙体,有62米已经坍塌,北门城台规格和结构与南门相同,保存较完整,门洞西侧登城踏道已堵塞;门外额刻“襄龙门”字迹风化严重,已无法辨认,门楼已毁,尚存基址;门东一豁口(长22米)系1949年以前拆开。水门一座保存较好,北墙敌台三座,有二座较完整,一座残破严重。3、城外东南北三面浚有护城河,明代建有关帝庙,清早期建有东岳庙、放关公厅等;罗城城墙除局部破损外,大部较完整;护城河东南北三面均需疏浚。城楼东南北三座均毁;东南、东北角楼已毁。城内原护城河后改为“瑞莲阁公园”,其余外侧三面护城河,南面保存完整;东、北二面河沟形状尚存,已辟为农田。城内居民区已基本拆迁,现状为荒芜的空地,有待改善。二现状评估道路结构基本保存了原来的格局,主要道路有罗城大街(连接镇东门瓮城和罗城服远门)和祥顺胡同,呈“Y”字型结构,连接渤海门与襄龙门的肖家胡同。东罗城内居民区房屋建筑以解放后建设的为主,功能布局混乱,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原四合院建筑群,历史风貌衰退迹象严重,建筑质量多数较差,目前已基本拆除。仅余几户未拆的房屋,由于管理不善,保护不力,再加上人为破坏,目前建筑屋顶杂草丛生,屋顶漏雨,致使椽望、梁架糟朽,墙体产生裂缝,存在着明显的险情。建筑物布局杂乱无章,生活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很差,这些与文物古迹的开放要求极不协调。三价值评估山海关长城是我国古代边防建设思想与建筑科学的结晶和集萃,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是国内外罕见的历史遗存。保护好山海关长城,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保护古城与历史文物的需要,符合《山海关关城文物古迹保护规划》要求。项目实施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古城将以更加磅礴的气势屹立在渤海之滨、长城之首,古老而年轻的山海关,将再现古城历史风貌,使旅游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得以提升。(一)山海关东罗城文物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万里长城-山海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九八七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城及罗城为万里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山海关关城是明代山海关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是古代城防体系建设的代表作之一。关城虽历经战乱,但其明清规划格局仍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是研究古代城市及军事城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实例;对于研究古代城市的选址、规划及建筑思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城墙内筑三合土制作技术精良,强度极高;外表全部以砖包砌,部分城砖表面留有戳记,是珍贵的古代建筑材料实物,均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存价值。山海关关城是明统一后,为巩固北境边防、大事修缮长城的重要部分。它与当时广为建置的“卫城”、“烽燧”、“亭障”等共同组成了以万里长城为主体的坚强的北部国防线。以鲜明的布局特征确立了其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3.山海关古城为明代长城布列防务要害的主要咽喉,自古就成为交通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分布了众多的寺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组成、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情况,是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二)山海关东罗城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改变目前已经破败的现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地的要求,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本条件。2.山海关对外开放以来,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及周围地区的社会发展。关城及罗城地处山海关的核心地带,现为著名的名胜古迹区。有效保护其文物和相关环境并合理利用其优势,对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对城内的文物古迹的保护,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将为山海关的旅游业走向国际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创造条件,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具有潜在的价值。四设计要点引自《东罗城文物保护规划》该规划已于2000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1、对东罗城进行全面勘测和考古勘探,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修缮保护方案。重点修缮服远、襄龙、渤海三门及水门城台,瓮城及城门,东南、东北角台。在取得充分依据的条件下,可以逐步修复服远楼和角楼;其余门楼和水门闸楼不再复原。修复城墙及被扒开的城墙豁口。清理城墙台面,做好排水与防渗处理;对城墙外侧包砖进行修补,妥善保护原有包砖表面标记戳印,加固内侧外露的三合土墙体。2、清理内外护城河槽,逐步恢复明代末至清代初期的面貌。内护城河现状可暂时保留,地面其他设施逐步清理,不再增加。对于调查确定的城内历史遗迹,均采取适当方式予以保留,地下遗迹应作出标志和说明。在取得充分依据时可以修复放关公厅衙署等。3、近期拆除迁移城内水面以东至肖家、新社会胡同之间的居民区,并对环境进行彻底清理,使之满足文物古迹的开放要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恢复关帝庙等,同时建设一些以发掘展示山海关历史文件为主的小型设施,同时满足相应功能要求。4、在按原划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基础上,扩大到整个罗城。保留东罗城内原有空间和交通道路格局,严格控制城区建筑型制和规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的尺度,整个城区内建筑外观控制为传统建筑型制和灰色调,建筑高度不得超越城墙台面高度,沿城墙附近地段的建筑物控制为一层,保持街道原有尺度,沿街道两侧控制以一层为主。城墙外除原定控制地带内按照城区要求之外,建议周边主要视觉范围的建设项目,考虑进行视线分析,控制三门对面及两侧视野内的建筑。5、配置城内外绿化时,建议以低矮灌木为主,沿城墙两侧与护城河附近地段,以大面积草坪衬托古迹为宜,并沿罗城外墙设置游览甬路,建议安排游览路线时,设置由服远门入城,再进入镇东门瓮城和镇东门,登镇东楼一线。东罗城的设计严格遵循以上设计要点,突出城墙主体的保护,重点控制道路的格局及建筑的风格、体量及尺度。东罗城拟建项目控制要求表:东罗城内拟建项目控制要求一层建筑1、沿城墙附近地段以及沿主要街道两侧控制为一层建筑,其余地段要求按古城整体轮廓线及传统街道尺度进行控制。2、檐口高度控制在4米以内。3、一层建筑所占比例约为75%。4、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顶部以灰色调为主,禁用红、黄外装色调,还原明清胡同四合院风貌。二层建筑1、除城墙附近以及街道两侧地段,可局部分布二层建筑,但应符合非沿街建筑及文物古迹的视域要求。2、屋脊高度以不超过城墙城台高度(8米)为限。3、3、二层建筑所占比例约为25%。4、4、建筑形式宜采用坡屋顶;顶部以灰色调为主,禁用红、黄外装色调。护城河城内原护城河后改为“瑞莲阁公园”,对内外护城河槽进行清理,逐步恢复明代末至清代初期的面貌。内护城河现状可暂时保留,地面其他设施逐步清理,不再增加。关帝庙东岳庙放关公厅对于东罗城内历史文物遗址,通过文物专业部门进行实地勘察后,逐步恢复历史原貌。五调研分析(一)文物调研东罗城初建时,设置三座城门。东门即为关门,上建“服远楼”。城台下开深9.7、宽4.2、高4.6米的砖拱门洞,洞内有对开双扇木制大门。城门之上饰有一石匾,上镌刻“山海关”三字。城门之外有一长方形瓮城护卫。瓮城墙厚4.5米,与罗城城墙平齐,南垣上开瓮门一座。另外两座城门,一座是南垣上的“渤海楼”,一座是北垣上的“衮龙楼”。渤海楼城台宽6.8米,外向型,凸出墙外3.5米,城下开设的门洞,平面也呈凸字形,深7.9、高3、内洞宽2.6、外洞宽2米,城台之上为单层建筑,砖木结构,规模很小,因早坍毁,已无可考察。北垣之上的“衮龙楼”及其城台建筑与渤海楼同制。清代康熙四年(1665年),守备王御春重修罗城时,砌塞南北二门,以服远门为关,成为罗城唯一的通道。东罗城内只有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名为东罗城大街,全长523米,是关内外的必由之路。因此,历史上称为“两京孔道”。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