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今天你宅了吗?——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宅人日记•送给曾经宅过、以及宅的进行时和即将要宅的你的必备书!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宅人健康面•宅,是一种美德,不过也要宅得健康!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宅人插座•诉求对象:懒得弯腰拔插头的宅人们•使用方法:伸脚一踩,插头弹出,立即断电,保证安全。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宅人画像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网络的普及成就了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宅”,即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自娱自乐,能不出门就不出门。《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的联合调查显示,56.9%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他们也不忌讳被人这么称呼。这究竟是怎样一群人?真如大众想象中那样隐蔽,躲在安静的角落,对社会毫无影响吗?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目录•一、“宅”的起源•二、“宅”在中国•三、国内宅人现象研究现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一、“宅”的起源与现代含义•“宅”源自日语中的“御宅”,本意指“贵府上”。–日本有名案件「东京・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日本媒体从字面上把“御宅族”生硬地解释为“窝在家里的人”–在公众中留下负面的印象–同类词语:宅人、宅男、宅女、干物女、肉松男•“宅”的现代含义–广义:“宅”是只对一种特定事物有强烈狂热,狂热到对它的相关资料和讯息无所不知的程度的人。–狭义:专门针对动画、漫画及游戏等次文化迷恋到无以复加且非常有研究的人。(目前在日本所称呼的御宅族多是这种意思,且多为贬义)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现状–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泡论坛、看动漫、看电视剧都被称为御宅族。–近两年与SOHO一族逐渐融合,形成社会性更强的新御宅一代。–新御宅一代和旧SOHO一代有区别。对于他们来说,工作是兴趣,工作是爱好。–“全球中文宅男宅女社区”(znanznv.com)在2008年对外开放,注册会员已有15000多人。为了进一步分析中国宅人的生活现状,我们在此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群邑智库最新发布的30个城市“中国宅男宅女研究报告”对“宅人”进行定义:–年龄在15-35岁–剔除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和失业待业者–社交不活跃,或者喜欢一个人做事–晚上喜欢在家而不是外出–经常在家里上网–每周上网10小时以上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的数量逐年增长–关于宅人的具体数量,目前社会上还未出现相关的统计数据。–然而,根据宅人的定义,基于2005到2007三年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介研究)数据,我们发现中国大陆宅人的数量在逐年递增。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0520062007单位:千人基数:15-35岁人群数据来源:CMMS2005-2007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2007年的人数约为6,478,000,占同龄人的比例为21%。(数据涵盖了中国30个城市中的人群)•那么,中国宅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他们的生活形态又是怎样的呢?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的背景资料据CMMS07A数据显示,宅人具有以下的特点:–性别上的差异不明显;–年龄方面,27%在20至24岁,比例最高;–宅人学历较高,有47%的人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宅人的家境良好,家庭平均税前月收入在3500RMB左右,高于同龄人;–地域方面,宅人比例较高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天津。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的生活形态•宅男自述:1.我半夜3点起床上厕所顺便查E-mail。2.我见到带下划线的文字就用鼠标去点它。3.我只有在等待下载时才会去吃零食上厕所。4.我在打英文的时候都会在句子最后打上.com。5.我自我介绍时总会说“我是×××@×××”。6.我身边的朋友竟然都是通过网络认识的,也不知道是男是女。7.我坐飞机时把儿子放在头顶的行李架上而把电脑放在膝上。8.我去超市shopping的时候会问:“有没有东西可以免费下载?”。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形成的原因从调查访谈中发现,宅人喜欢在家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两类:–1)喜欢呆在家里,享受独处,安静的时光。–在家没有拘束;–不喜欢喧闹的地方;–不喜欢主动结交朋友。–对于这一类人,它们选择“宅”的生活方式,是当代人心灵创伤的一种结果。因为高度竞争、节奏加快的生活,让人与人的温情不再,人逐渐被物化。尤其,因为僵化的教育,让年轻人的心灵深度受创,所以他们才需要找一个精神归宿去发泄、去自我治疗。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中国宅人形成的原因2)不排斥外出,但家里似乎更具有吸引力。–在外开销大;–现代的信息科技使他们在家也能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满足。–从第二类人可以看出,“宅“的生活方式也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时代人际交往模式转向虚拟后产生的结果。在这里,他们扮演着全知全能者的角色,世界就在鼠标轻点之间。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二、“宅”在中国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从心理层面对“宅”现象的成因进行剖析:•1)独生子女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CMMS07A数据显示,有77%的宅人在29岁以下,是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2)缓解工作和社会压力–在专家们看来,宅人们“宅”的最主要原因是生存压力太大。•3)追求“自我理想”的一种表现方式–宅人们所缺失的并非是他们自己真正的“理想”,而只是父母们所寄予他们的“理想”。•4)网络可以帮助宅人实现各层次的需要–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可以通过网络得以实现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三、国内宅人现象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御宅”、“宅人”、“宅男”、“宅女”、“干物女”、“肉松男”研究文献统计情况•检索时间:2008年12月1日;检索引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检索方式题名关键词主题(题名、关键词、摘要)结果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863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00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000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12012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三、国内宅人现象研究现状•结合上述统计结果,并通过对这些文献内容的全面考察和综合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发现:一、仅从国内文献主题(题名、关键词、摘要)的角度看,只有报纸和期刊对此问题略有涉及。这说明,学术界对“宅”现象少有关注和探讨。二、在期刊报纸数据库内有关的文献,其内容基本都是对含义的解释和对现象的介绍,还有少数调查分析,而有关“宅”现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更是尚未展开。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宅人”在国内的出现的时间较短,现有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有一定关系;同时,这也与此类人群的规模逐渐扩大和网络上对此现象的热议产生了矛盾,说明了本领域的创新性与必要性。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问题一:“宅”是“宅”非“宅人”的行为模式,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更是发起了网络上的热烈讨论。–倒宅派:“宅”是对现实的逃避。–护宅派:“宅”是现代的生活方式。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问题一:“宅”是“宅”非事实上,虽然很多人“宅”,但“宅”也自成体系。有人“宅”成自闭青年,有人却“宅”出特色与竞争力。所以,“御宅”这个词也渐渐从边缘化扩展到热衷于主流文化,甚至在职业领域中具有较深造诣的人。也因此,“宅”在今天特别具有时尚流行的要素:按照惯性,人们还以为它算亚文化,参与者能体验到亚文化的新奇,但同时又不用承担被排斥的痛苦。“宅”这个词现在进入大众视野,就意味着,这不再是原来消极意义上的那群人,而是新时代人际交往模式转向虚拟后产生的结果。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问题二:“宅”会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吗?如果网络化的交流越来越普遍,未来社会很可能全部是由广义上的“宅男宅女”组成。某种角度说,都市人可能已经不能以“宅”或非“宅”来分类了,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宅倾向。可以根据一些指标来估算:比如,网购是一个重要指标。又如,多长时间见一次朋友?多长时间出去旅游?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少?花在癖好上的时间是多少?为此消费的金钱有多少?等等。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问题三:“宅”文化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推力还是阻力?–人类的生活,若彻底变为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方式,恐怕人就不再是以前的人了。人性,从局部意义上说,正是由生活方式决定的。如果“宅”成为了未来的大势所趋,以后的人类会怎样?“宅”文化会成为未来社会的推力还是阻力?–一方面,部分逃避现实的宅人族,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和社会结构变更带来的蝴蝶效应。–另一方面,从整体上看,“宅”的生活态度、交往方式,已经在朝积极的乐观文化方向发展,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的自我封闭。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四、宅人现象引发的讨论•所以我们要思考,如何让它真正变成一种随着现代化提高而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纯粹的可选择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年轻人逃离现实社会的心灵救济?•人是社会的动物,总是生活在自我为中心的世界,会倍感空虚。共同体之间的宏大信仰与核心价值观念,是维持人格的一部分,不可或缺。也许未来,等价值体系成熟之后、教育体系完善之后,青年人的心灵创伤少了,精神有寄托之地,“宅”就真正变成一种纯粹的生活选择方式,而不是一种心灵救济了。陈婷2008.12.2宅男宅女生活方式研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