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全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本册教科书的教学内容,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的。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充分考虑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教科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首先,遵循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其次,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序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第三,注意各部分知识的互相交叉,与有机融合,使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更和谐。(三)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1.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2.精心选择学习素材。3.合理设计活动线索。4.努力改善学习方式。5.适时组织评价反思。二、班级情况分析本班现共有()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过三年的教学与观察,发现班内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但同时也明显感觉到,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任务观点严重,学习不够细致踏实。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概念混淆不清,计算错误严重。再加之部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不够扎实,审题与分析能力不强,导致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析不清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更有少数学生思想懒散,学习习惯极差,作业喜欢抄袭,成绩落后。所以,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做作业的不良习惯,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本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2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右面、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含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判断。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二)数学思考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计算方法、运算顺序的活动过程,发展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平角和周角,研究他们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升和毫升,进行几何体与平面视图间的相互转换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3.在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在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平均数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活动中,增强数据意识、随机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4.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的思考,比较清晰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1.能主动从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些问题。2.经历运用所学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安步骤进行解题,并逐步养成自觉检验和反思的习惯。3.能应用线段、射线、直线、角、垂线和平行线等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能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4.能应用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对一些生活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比较。5.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计简单的调查方案,并在统计结果的分析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知道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的统计表和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3条形统计图,了解数据锁蕴含的信息,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理解与判断。7.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初步具有积极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能力,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四)情感与态度1.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3.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4.通过“你知道吗”栏目或其它渠道,了解更多的与数学有关的常识性知识,以及一些数学史常识,拓宽知识视野,受到数学文化的薰陶,感受数学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初步体会数学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进一步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四、具体教学措施1.注意数形结合,利用直观的“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通过将直观的图形与抽象的数之间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从形象到抽象逐步深入理解本册所学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2.突出推理过程,为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推理活动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学过程中,将通过组织学生一系列的推理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认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通过生活来进一步理解数学,并学会将数学知识适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并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上构建并丰富已有的认知结构,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5.精心设计联系与安排复习。通过及时巩固所学新知,获得第一手的反馈信息资料,从而有的放矢调整教学方式与思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实践与应用的能力。五、教改课题课题名称:《转化中年级数学学习后进生策略初探》实施目标:本课题试图通过对“转化中年级数学学习后进生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创设生动有趣、有探索价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与探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4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具体措施:(1)制定完善的计划,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计划开展,做到持之以恒。(2)加强相应的理论学习,了解他人的研究领域及已取得的成果,确定研究重点。(3)围绕研究重点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生态课堂的有效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4)争取各种机会走出去,聆听名家大师与同行的研究心得体会,完善研究方案。(5)结合日常的课堂研究实践,积极撰写相应随笔、心得及论文,积极投稿,力争发表及获奖。六、教学进度周次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第一周~第二周第一单元升和毫升4课时第三周~第五周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20课时第六周~第七周第三单元观察物体5课时第八周~第九周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8课时第十周~第十一周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6课时第十一周第六单元可能性3课时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8课时第十四周~第十七周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14课时第十八周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4课时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5第一单元:升和毫升一、教材简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二、学情分析: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因此,学生对本单元内容会有一个较浅显的认识,学习起来不至于感到陌生。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1升、1毫升的表像。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与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四、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与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五、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毫升”观念的建立。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量杯、量筒、天平、饮料瓶等。七、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62.使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出示教师和学生喝水的杯子(大小差异明显):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指出:老师的杯子能盛的水多,说明老师杯子的容量大。板书:认识容量。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容量。2.课件出示两个外形一样但壁厚不同的杯子(如下图)问: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引导学生得到结论:容量的大小取决于容器内部空间的大小。3.出示甲、乙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如下图):提问: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结果有:⑴甲壶容量大。⑵乙壶容量大。⑶两个壶容量一样大。提问:怎样才能验证猜测的结果呢?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测?引导学生想出用两个水壶互相倒水的方法来验证猜测。动画演示甲壶向乙壶倒水,提问:估计一下,倒水的结果会怎么样?学生估计的结果:⑴甲壶倒完了,乙壶没装满。⑵甲壶没倒完,乙壶已满了。⑶甲壶倒完了,乙壶正好装满。追问:每种情况说明它们的容量哪个大?动画演示最后的结果。四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张家港市锦秀学校74.出示“练一练”第1题。先演示倒水的动画,再让学生用写有A、B、C的小纸片代表三个杯子的容量,在桌子上按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通过交流明确:B>A>C。5.出示“练习一”第1题。出示倒水的图片,让学生用小纸片按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通过讨论、交流明确:A杯容量最大,B杯和C杯一样大,用数学表达为:A>B=C二、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谈话:你每天喝几杯水?是不是谁喝的杯数多谁喝的水就多呢?明确:标准不统一,不容易比较。指出: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板书:容量单位提问:你以前学过什么单位?生:米、厘米……(长度单位)克、千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