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7年手足口病防控知识2017年6月19日内容一、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二、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措施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控制措施四、健康教育一、手足口病基本知识(一)、简述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为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由萨科奇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全年均有发生,5~7月高发。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重症表现。手足口病简述2.传染源1)患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儿童)2)隐性感染者:感染了能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但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成人)●家长不要成为传染源想让孩子远离手足口病,千万不要忽视切断成人的感染源。建议家长回到家里后能换上干净的家居服,并用消毒液清洗双手,然后再和幼儿接触。切记,成人被病毒感染后,由于抵抗力比较强,或因曾经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力,因此不会发病。但在接触孩子的过程中,却能把病毒传播到孩子身上。尤其是在给孩子喂食的过程中,更容易把病毒传染给孩子。手足口病简述3.传播途径以下三种途径可以传播手足口病。1)消化道:经消化道(即粪-口途径)传播。2)呼吸道: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3)密切接触:通过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疱疹液传播。被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内衣、医疗器具等都可以造成病毒的传播。手足口病简述4.易感人群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5.病原学特征温度在56℃以上、紫外线以及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化学物质可降低EV71病毒和CoxA16病毒等肠道病毒的活性,但是酒精对其无效手足口病的识别小贴士:用酒精消毒对预防手足口病无效(二)手足口病的识别(一)临床表现1.普通病例的表现(1)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二)手足口病的识别(2)典型的临床表现1)起病急,先出现发热,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二)手足口病的识别(3)皮疹的特点1)口腔粘膜疱疹散在分布于两颊部、咽后壁,舌边、唇齿侧也常发生,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其周围有红晕,疼痛感较明显。2)手和脚的皮疹数量少的有几个,多的有几十个,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混浊液体。有些皮疹不易看到,需要用手沿掌纹触摸才能发现。3)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4)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一般不会发生淋巴结肿大。★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二)手足口病的识别(4)病程发热、皮疹和口腔溃疡一般在1周内不经治疗也可痊愈。(二)手足口病的识别(5)不典型临床表现有些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是不典型的临床表现:1)先出皮疹后发热。2)个别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3)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4)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影响进食5)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玩耍等。6)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甚皮疹,皮疹数量少,至仅有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鉴别诊断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斑疹、丘疹、疱疹、结痂疹可同时存在;皮肤瘙痒。单纯疱疹:多分布在颊黏膜、舌及牙龈,继发感染常见于口唇、眼睑、鼻周,为粟粒状水疱,没有其他部位的皮损。二、手足口病预防措施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措施1.托幼机构晨午检工作2.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3.个人卫生4.合理开展预防性消毒托幼机构晨午检1.晨午检准备工作(1)晨午检老师准备工作:穿工作服、戴手套、戴口罩。(2)晨午检用品准备:红外线测温仪或医用玻璃体温计、84消毒液、碘伏、消毒容器(脸盆或同类容器)、毛巾、手消毒液等。(3)晨午检登记薄或记录表。2.晨午检内容检查内容包括询问儿童在家有无异常情况,观察精神状况、有无发热和皮肤异常等。托幼机构晨午检3.晨午检流程(1)问:问儿童或家长,儿童身体是否有不适感。(2)看:查看儿童手、足、口、臀等部位有无皮疹或疱疹,观察儿童精神状态情况。(3)摸:用手触摸儿童额头是否发热。(4)测:对可疑发热儿童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体温超过37.5℃为异常。(5)留验:对有发热、出疹、精神差的儿童安排在单独的留验室,通知儿童家长,尽早带孩子就医。托幼机构晨午检4.晨午检时的消毒方法(1)消毒对象:晨午检老师的手和体温计(2)消毒药物:84消毒液、0.5%碘伏或手消毒液。(3)体温计消毒:半脸盆(约5L)水加84消毒液100ml(约半水杯),形成500mg/L的浓度,将体温计浸泡30分钟后再用毛巾擦干。(4)手消毒方法:用0.5%碘伏或手消毒液擦拭手。因病缺勤病因追踪与登记1.病因排查与追踪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同时做好记录。2.疫情报告对可能患手足口病的儿童,要及时报告给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疑似手足口病病人的早发现。个人卫生1.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1巾1杯专用,每班应当有专用的儿童水杯架、饮水设施及毛巾架,标识清楚,毛巾间距合理,并有相应消毒设施。每人有安全、卫生、独自使用的床位和被褥。2.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不吃冷食,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和大小便。咳嗽时使用手纸或手帕遮掩口鼻,不当别人面擤鼻、打喷嚏。不随地抛扔手纸等垃圾。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不在人群聚集场所逗留。不去手足口病病人家庭走访,不与手足口病病儿玩耍。正确的洗手方法正确的洗手方法是个人良好卫生习惯重要内容之一,能有效的防止肠道病毒的传播。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打喷嚏或咳嗽后,进食前,如厕后,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手背夹弓大立腕正确的洗手方法一、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二、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四、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五、擦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正确的洗手方法个人卫生3.托幼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健康检查,并取得《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健康合格证》。卫生保健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当地妇幼保健机构组织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4.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负责晨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儿后,要用有效碘5000mg/L(0.5%)的碘伏擦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用香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留长指甲。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不在人群聚集场所逗留。不去手足口病病人家庭走访。预防性消毒在本病流行期间,所有托幼机构应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清洗和通风是重要的预防措施。1.空气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室内无人时可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照射,每天1次,每次60分钟。2.用具消毒:每日1~2次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并用含有效氯5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干净。3.环境消毒:每日1~2次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擦拭清洁或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4.厕所表面消毒:每日1~2次对厕所门把手、手触摸的门和门框、墙面用含有效氯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次拖地时用浸有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液的拖布拖地。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预防性消毒5.儿童洗手:饭前、便后或做完游戏后应洗手;用流动水洗手,使用香皂或洗手液,用各自的毛巾擦手,避免共用洗手盆洗手和共用擦手毛巾。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加强食品卫生:每次用餐后对餐饮具先清洗,再煮沸消毒2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备用,或用含有效氯25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清洗备用。厨房搞好灭蝇、灭蟑和灭鼠工作。7.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8.工作人员要勤洗手,负责晨检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发现可疑病儿后,要用有效碘5000mg/L(0.5%)的碘伏擦手;工作人员在接触幼儿及其用品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用香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消毒工作紫外线灯安装、使用的规范要求1、每10平方米面积安装30W紫外线灯1盏(没有天花板的室间每10平方米面积安装40W紫外线灯1盏),采取悬吊式照射,一般情况下将灯管悬挂于距地面2-2.2米处,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60分钟。2、使用注意:使用时人应避开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眼睛不要正视光源,以免眼角膜灼伤,如有灼伤请立即去医院处理。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控制措施(一)疫情报告托幼机构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后,要及时通报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疫情处置工作。1.疫情报告责任人托幼机构应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2.疫情报告内容(1)聚集性疫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2)暴发疫情: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3.疫情报告时限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4.疫情报告方式当出现符合聚集性疫情或暴发疫情的报告情况时,机构疫情报告责任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控制措施(三)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控制措施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缺课追因等工作,对患儿使用过的玩具、用具、餐具等物品和活动场所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出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托幼机构,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提出关班或关园的建议,并出具书面预防控制措施建议书,指导该托幼机构做好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健康教育和居家儿童的健康观察。分类处置托幼机构及小学内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全校停课10天一周内一个班≥2例停班10天一周内一个学校≥10例或三个班每班≥2例全校停课10天一周内一个学校或托幼机构≥5例、一个村一周内≥3例、一个家庭≥2例属于聚集性病例做流行病学调查,达到10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复课标准对发现的手足口病病例及疑似病例隔离时限为:症状消失后7天或发病之日起10天,两者以时间长的为准。手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