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姓氏有遗传密码治病可“对姓下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姓氏有遗传密码(组图)袁义达将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中国姓氏”及“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的研究上。他的科研成果,成为许多姓氏寻根问祖的可靠依据,人们从中找到了自己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分布与迁移,甚至血型特征。袁义达位居北京天通苑,讲述中国姓氏,谈论中国姓氏与遗传的关系。1姓氏基因里,存在大量生命遗传信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朗朗上口的《百家姓》从宋初流传至今,在我国广为人知。实际上,我们的先祖使用姓氏可上溯至5000年前的伏羲氏时代,比百家姓的出现要早得多。而把中国人的姓氏与遗传学联系到一起,作为一门学科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的。中国人的“姓氏”为什么可以同“遗传”“基因”联系到一起?人类遗传是通过染色体进行的,在人类的23对染色体中,只有Y染色体是男传男、父传子,是不变的;其他染色体则分别来自父母、一代一代不断无序稀释,经过很多代后就可能与先祖不一样了。Y染色体除极少数发生突变,过多少代也与先祖的一模一样。中国人一般继承父姓,其传递方式类似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绝大多数姓氏属于以父系方式传递的“基因”,每一种姓氏相当于这个Y染色体上的一个特殊遗传位点。因此,从遗传学角度看,中国人的姓氏是有遗传密码的,它以其特殊的血缘文化记录了中国人5000年父系社会的进化史,在“姓氏基因”里,存在着大量异常生动的生命遗传信息。在中国,“改姓”的情况也是一直存在的,如入赘婚姻、随母姓、避难改姓等等,但在中国人整体中,这些占的比例很低,并不影响原有姓氏在人群中的分布。“而且,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改的姓,通常从第二代起,仍以父系方式传递,这样‘突变’后的姓氏,仍具有正常的父系遗传的功能。”2姓氏群体遗传学——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最早注意到中国人姓氏与遗传有关系的并不是中国人自己,而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瓦利·斯福扎。1985年,中科院遗传所突然收到这位世界著名的群体遗传学家的来信,信中说,你们中国人的姓氏太有意思了,我不知道赵钱孙李是怎么来的,但我知道它们都是父传子传下来的,每一个姓氏都代表一个遗传上的符号,能解决一些遗传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提出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共同开展中国姓氏与遗传信息的研究。为推动这项研究的开展,斯福扎教授多次写信给中科院遗传所,还派了一位助手到中国来。袁义达到机场接这位助手,在回遗传所的路上,这位助手就向他发出了到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的邀请。原来,客人在车上听袁义达说,早在山西插队时,自己就曾反复翻阅《康熙字典》,一页页认真查找里面的姓氏,摘录了其中记载的全部2700多个姓,后来又不断留心看报纸上、书上的人名,补充各种没见过的姓;“文革”结束后,袁义达的姓氏搜寻重点转到了《中国人名大字典》、姓氏《溯源》、姓氏《通书》、《宗谱氏系源流》以及地方志、历史地图、民族史志等书籍上,四五千册相关的书把几个书柜装得满满当当。因为这个搜集中国人姓氏的业余爱好,袁义达立即被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以后,袁义达结束访问学者的工作回国,姓氏群体遗传学的研究随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我国的遗传学研究领域中,从此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支。3中国的每个大姓,都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经过16年的不懈研究,袁义达和他的同事们相继出版了《中华姓氏大辞典》(1997年)和《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2002年)两本书,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姓氏的研究成果。比如:“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汉族姓氏世代稳定的基础。目前正在使用的汉族姓氏有3100个左右,但大约87%集中在100个大姓上,其中97个大姓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氏,仅有任、姜、姚三姓出自炎黄时代的古姓。”也就是说,随便在大街上遇见两个同姓的人,100次中99次他们的姓肯定都在100个大姓中;而3000多个非常见姓氏仅代表不足15%的人口。“至今为止收录到的中国人古今姓氏已超过2.2万个。”“中国的每一个大姓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至少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源头,与周边少数民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变故和人口迁移都与中国100个大姓人群有关。”“对宋、元、明和当代四个历史时期的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进行研究后发现,100个常见姓氏的四条分布曲线吻合十分一致,这说明1000年里中国人的姓氏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中国人的姓氏基因是存在的。”“中国地域人群的ABO血型所表现的关系与中国人姓氏所表现的地域人群的亲缘关系相一致。”“同是汉族姓氏,却可以从血缘上分成两大分支,以武夷山-南岭为界,南北两地汉族血缘差异颇大,甚至比南北两地汉族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差异还要大。这从遗传学角度证明了汉族只是文化上而非血缘上的完整群体。整个汉族是在与少数民族的逐渐交融中形成的。”李、王、张是当代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约分别占了人口总数的7.9%、7.4%和7.1%,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同姓人群体。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除李、王、张外,还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历史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一直集中在这19个姓的人群中。在这一个个结论的后面,有国家统计局提供的1982年全国人口万分之五的57万个抽样人口样本;有310个全国姓氏的样本抽样点;有1918年以来的655份有关中国人ABO血型的国内外文献,其中包括近182万个中国人的血型数据;还有近千部历史文献。经过计算机聚类系统分析后,这项研究还绘制出了100个当代常见大姓的全国遗传地形图,每一个遗传地形图包括密度分布和频率分布两个图。可以说,目前被广为引用的中国人姓氏的各种数据,几乎都出自袁义达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袁义达也因此被中华全国郑氏、罗氏、许氏、谭氏、成氏、杨氏、刘氏、丘氏等总谱编纂委员会聘为总顾问或顾问。4小姓的Y染色体可能只有那么一条中国人的姓氏传递制度和遗传学Y染色体理论的一致,为姓氏群体遗传学的提出和研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当科学家们通过严谨的工作,摸清了中国人姓氏的历史和分布,绘出了图谱之后,能不能在一定范围内对同姓男性人群进行抽查鉴定,例如对众所周知的中国最为真实严格的孔氏家谱中部分男性成员做鉴定,用实证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这项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呢?对于记者的这个问题,袁义达回答说,目前还做不到,主要原因是“花费非常之大”。他说,用基因来鉴定某个姓是否同族,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要做的工作和亲子鉴定完全一样,技术上也是不难的,抽一两亳升的血就足够了。但相关的抽样、化验需要的人力、经费都不是小数目,一个人就得上千元。但小范围的试验是有过的。袁先生他们曾到山西的一个村子,找了当地两个姓的男性各30人,他们都自称自己的姓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研究人员尽量挑选出没有血缘关系的同姓人,抽取血样对Y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点位作测试。结果令他们非常高兴,其中的王姓Y染色体基因密码,测试结果全部一样,表明那个地方的王姓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这个祖先也许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另一个姓却查出了3种Y染色体,被判定来自不同的先祖,而且不见得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姓。袁先生说,中国人大姓的Y染色体可能是多样的,而小姓的Y染色体可能只有那么一条,因为历史上小姓很少有改姓的。5寻找姓氏遗传与疾病分布的关系姓氏群体遗传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义?不时有人对这项研究提出疑问。袁义达说,对姓氏统计的重视,也是对文化的重视。“史学界认为,政史、地方史、祖谱是历史的三大支柱,而一个姓氏的传承过程就是一个家的历史。”“中国人的姓氏和分布是一种含有人类父系社会全部进化信息的、有着相对稳定传递性质的资源。许多外国研究机构都想进入我国的这一研究领域,获取同姓人群家系和少数民族血液资源。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中华民族宝贵的基因资源。对于人类Y染色体进化和多样性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袁义达认为,这项研究还有助于划分同姓人群,帮百姓寻根问祖,中国民间流行以修家谱来明示家族关系,如果掌握了姓氏与基因的关系,查一查男性Y染色体上的基因,就可以辨别同姓是否同宗。他断言:“这项研究的产业化应用也是完全可能的。”“这几年,文化旅游、寻根旅游已在慢慢兴起,姓氏研究可以给这些行业提供重要的数据,从而带动一个新的文化产业的兴起。”袁义达还告诉记者,他们绘制的姓氏分布图竟与《中国人口主要死因地图集》中的疾病分布图有重叠,因此这项研究还有望帮助人们找出疾病分布与人群的关系。他解释说,已有研究表明,一个人所患疾病与其遗传基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不同疾病可能存在于不同的高发易感人群中。通过研究寻找出某些同姓人群与疾病分布、长寿等的关系,有可能会找到长寿、免疫力与某些姓氏遗传之间的关系。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