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欧文·斯通内容简介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梵高1853年,梵高生于荷兰的一个新教徒之家。少年时,他在伦敦、巴黎和海牙为画商工作,后来还在比利时的矿工中当过传教士。1881年左右,他开始绘画。1886年去巴黎投奔其弟,初次接触了印象派的作品,对他产生影响的还有著名画家鲁本斯、高更。1888年,梵高开始以色彩为基础表达强烈的感情。他曾短暂与高更交往,后来神经失常,被送进精神病院。在经历多次感情上的崩溃之后,梵高于1890年在奥维尔自杀。他对野兽派及德国的表现主义有巨大影响。人生经历•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学校毕业,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出生。•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1874年向厄休拉(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12月返埃顿。•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的著作;推崇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轶事典故——割耳事件梵高在1888年2月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他租赁房屋,高更于10月来访,12月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轶事典故——自杀之谜梵高与当地人相处愉快,病情也似有好转,但就在1890年7月27日下午,他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29日黎明,梵高在提奥身边死去。当时他只有37岁。关于梵高自杀的原因始终存在争论。个人认为,梵高的自杀并不只是由于精神问题,《麦田上的乌鸦》等作品绝对是画家极其清醒的状态下画的,但这些画暗示了梵高的死亡却是很明显的。梵高一生为人敏感而易怒,聪敏过人,在生前他在许多事情上很少取得成功。其个人生活不幸而且艰辛,可他却随时都有献身给别人的爱、友谊和对艺术的热情。在比利时作传教士期间,他目睹穷人的艰难生活,决定以最大的热情帮助那些煤矿工人,他义务收容那些受重伤而垂死的矿工,希望以抚慰之词和自我牺牲精神帮助弱者搏斗,不过,他只干了6个月就被解雇,原因是他对工作过分热情。梵高一生历尽坎坷,经常挣扎在饥饿之中。他的才华在他生活的时代和世界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所以他注定要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孤独。但他从没有放弃自己对完美艺术的追求。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一个人的名往往要死后才被人知道,而梵高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他蔑视学院派的画风,独树一帜。他活着的时候才华不被人认同,只卖出过一幅画;死后却享受众星捧月般的待遇,声名遮天蔽日。后人评价说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事例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名言1.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2.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3.一个人绝不可以让自己心灵里的火熄灭掉,而是要让它始终不断的燃烧。5.不少画家害怕空白画布,但空白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6.在我的生活与绘画中,我可以不要上帝,但是像我这样的笨人,却不能没有比我伟大的某种东西,它是我的生命——创造的力量。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丰子恺: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比你我的日子更加的难熬,当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他甚至用剃须刀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为的只是来制止自己内心越来越强烈的疯狂,他又是多么悲哀的一个人啊。他铸造了不朽的传奇,却也成就了自己悲剧色彩的一生,同样的,艺术家多是短命鬼,这位伟大的艺术家仅仅活了37岁,或许这就是成为天才的悲哀吧!一个天才,一个疯子,一颗陨落的星,一颗闪耀的金子。他是画家,一个狂热的艺术家,一个无法理解的精神病患者。他醮着浓烟的颜料,在灰白的画布上涂抹生命的色彩;他用炽热的黄色勾勒着在风中飘摇的向日葵;他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嘴巴,用响亮的枪声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他给世人带来太多的惊奇与迷惑,但他却在世人杂乱的语言和鄙夷的目光中,逃离人海,于山坡上的一株向日葵寻回了思想的星光。是否,一朵花里,便可容纳生命的内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