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生命的目送读后感悟美文共欣赏作者及本书龙应台一改往日犀利的笔风,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再次以似水柔情抒写了这本对生死,对情感等逝的思考的《目送》。全书写亲情,写友谊,写失败的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决然的虚无,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在书中,龙应台这样告诉我们:“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目送》中,龙应台以一位母亲,一位女儿,一个妹妹,一个朋友,一个路人的身份,用冷静而充满温情的文字,诉说着人世间的别与逝。龙应台是台湾女作家,曾在《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她的杂文文笔犀利,针砭时弊,切中民意。关于亲情,她仿佛道出了人生难以避免的无奈。我们目送着所爱的人一步步远去,又在爱我们的人的目送之中渐行渐远。世间最深的感情,可以与时间抗衡,最终却难免被时间打败,伤与逝在所难免,但生活仍需要继续,需要与生命和解,让时间抚平心中的伤痛,沉淀记忆,保留温存。于生命而言,孤独是难免的,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那些约好同行的人,终会在某个渡口走散,只剩下自己独自行走,或许会生出“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孤寂。我们可以汲取记忆中的温暖来抵挡袭来的寒冷。《目送》这本书中,在台湾、香港、美国流传最广一篇的是《目送》,而在中国大陆,点击率和流传率最高的却是《(不)相信》。她对相信与不相信作了更深的诠释,让我用一种发展,更为理性的目光去看待一些事的真伪、正义与非正义。除了亲情友情以外,她还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写海峡两岸之间的微妙关系,写战争带给人的迫害;用无华的词写质朴的人;带着爱与痛写东西方的差距;写自然,写文学......《目送》里的七十三篇文章目光涉及了许多方面,引人深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譬如国也许不可爱,但是土地和人可以爱。譬如史也许不能信,但是对于真相的追求可以无止尽。譬如文明也许脆弱不堪,但是除文明外我们其实别无依靠。譬如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譬如爱情总是幻灭的多,但是萤火虫在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譬如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不)相信》唯一他没想到的方式,却来临了,战争像突来的飓风把他连根拔起,然后恶意弃置于陌生的荒地。在那里,他成为时代的孤儿,堕入社会底层,从此一生流离,半生坎坷。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如果》我们拚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跌倒》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里,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来了一辆车,是来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一张白布盖着,被抬出去。——《寒色》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嗞嗞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回家》埋下一个地雷,只要三至二十五美元,速度极快;要扫除一枚地雷,得花三百至一千美元,但是——地雷怎么扫除?一个扫雷员,冒着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趴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根测雷的金属棒,往前面的地面伸去。一整天下来,他可以清二十到五十平方公尺的范围。意思是说,要扫除阿富汗五分之一国土的地雷,需要的时间是四千三百年。——《四千三百年》更多精彩,可以亲自去走进《目送》,走进这部关于生死思考的作品。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