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骨二科晁静2014.3.19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寒痹阻: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二)血瘀气滞: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一、常见证候要点•(三)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四)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五)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颈肩疼痛•1.疼痛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与体位的关系,做好疼痛评分。•2.慎起居、避风寒,防风寒阻络致经脉不通,引发疼痛。•3.配合医师行颈椎牵引,及时评估牵引效果及颈肩部疼痛情况。•4.遵医嘱行中药熏蒸、中药塌渍、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拔火罐等治疗。痛点处可行穴位揉药或涂擦治疗。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5.根据疼痛规律,对夜间疼痛甚者,适当增加中药塌渍、中药热奄包、牵引等治疗次数。•6.遵医嘱正确应用镇痛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二)眩晕•1.评估眩晕的性质、发作或持续时间,及与体位改变的关系。•2.避免诱发眩晕加重的姿势或体位。•3.做好防护,外出有人陪同,动作应缓慢,避免快速转头、低头,防跌倒。•4.指导患者正确佩戴颈托。•5.遵医嘱给予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三)肢体麻木•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3.注意肢体保暖。•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5.遵医嘱行颈椎牵引,及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如有麻木加重,告知医师,适当调整牵引角度、重量、时间等。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四)颈肩及上肢活动受限•1.评估活动受限的范围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2.患者生活用品放置应便于取用。•3.指导协助患者正确的体位移动,按摩活动受限肢体,提高患者舒适度。•4.指导并协助四肢关节功能锻炼,防肌肉萎缩。•5.遵医嘱进行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艾灸等治疗,注意防烫伤。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五)不寐•1.枕头高度适宜,避免颈部悬空。•2.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4.遵医嘱行开天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等治疗。•5.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6.因夜间疼痛影响睡眠时可给予颈椎小重量持续牵引。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1.松解类手法的护理•(1)治疗前向患者讲解松解手法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嘱患者放松,协助患者摆放体位。•(3)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眩晕、恶心等不适。•(4)治疗结束后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半小时。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2.整复类手法的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2)治疗过程中,嘱患者颈部自然放松,配合固定体位。•(3)观察患者面色和反应,询问有无胸闷、眩晕、恶心等不适,必要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吸氧或药物治疗。•(4)手法整复后颈部制动,平卧位小重量持续牵引6~24小时,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牵引或调整牵引的重量或角度。•(5)整复位后下床时要佩戴颈托,教会患者正确使用颈托,患者体位改变时动作要缓慢,给予协助和保护,防跌倒。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二)佩戴颈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型号和材质的颈托。颈托的大小、高低要适宜,松紧以能放入2个手指为宜。高度为限制颈部活动,保持平视为宜。•2.使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颈部皮肤状况,防止颈部及耳廓、下颌部皮肤受压,必要时可在颈托内衬垫小毛巾、软布等,定时清洁颈托和局部皮肤。•3.起床时,先将前托放置好位置(将下颌放在前托的下颌窝内),一手固定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扶患者坐起,将后托放置好(一般长托在下),调节松紧度,固定粘扣。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4.患者由坐位到平卧位时,先松开粘扣,去掉后托,一手扶持前托,一手放置患者颈枕部,协助患者躺下,去掉前托,调节好枕头位置及高度。•5.颈托佩戴时间,一般以2~3周为宜,一般整复后第1周内全天佩戴(睡觉时去除),第2周间断佩戴,不活动时可去除颈托,活动时佩戴,第3周坐车及颈部剧烈活动时佩戴。•6.佩戴颈托时须配合颈部肌肉锻炼,以保持颈部的稳定性。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三)运动疗法•1.急性期颈部制动,避免进行功能锻炼,防止症状加重。•2.缓解期或手法整复2~3天后指导患者在颈托保护下行颈部拔伸、项臂争力、耸肩、扩胸等锻练。•3.康复期及手法整复1周后可间断佩戴颈围,开始进行仰首观天、翘首望月、项臂争力等锻练,每天2~3次,每次2~3组动作,每个动作10~15次。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4.康复后要长期坚持做耸肩、扩胸、项臂争力、颈部的保健“米字操”等锻炼,保持颈部肌肉的强度及稳定性,预防复发。•5.眩晕的患者慎做回头望月、保健“米字操”等转头动作,或遵医嘱进行。•6.各种锻炼动作要缓慢,以不疲劳为度,要循序渐进。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1)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2)项臂争力:两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秦地进行锻炼。•(3)仰首观天:双手叉腰,先低头看地,闭口使下颌尽量紧贴前胸,停留片刻,然后头颈仰起,两眼看天,仍停留片刻,反复进行。附几种功能锻炼方法:•(4)回头望月:头部转向一侧,头顶偏向另外一侧,双眼极力向后上方观望,如回头望月状,坚持片刻,进行对侧锻炼。•(5)保健“米字操”: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挺胸、抬头,目视前方,颈部向左侧屈,吸气,复原时呼气,再向右侧屈。颈前屈,下颌贴胸。颈后伸到最大限度。头向左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再向右斜上方摆动至最大限度,配合呼吸。向左斜下方摆头至最大范围,再向右斜下方摆动至最大范围。整个过程就像头部在写出一个“米”字的感觉。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四)枕颌带牵引的护理•1.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2.枕颌带牵引分坐位和卧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和牵引角度(前屈、水平位、背伸位)、重量、时间。•3.根据牵引角度调节枕头高度,保持有效的牵引力线,颈部不要悬空。•4.牵引过程中观察枕颌带位置是否舒适,耳廓有无压迫,必要时下颌或面颊部可衬垫软物;男患者避免压迫喉结,女患者避免头发压在牵引带内。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5.牵引时颈部制动。•6.疼痛较甚的患者去除牵引时要逐渐减轻重量,防止肌肉快速回缩。必要时可小重量持续牵引。•7.牵引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晕、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8.牵引结束后,颈部应制动休息10~20分钟,同时做好记录。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五)各种针刺、小针刀、封闭、穴位注射等治疗•1.治疗前询问患者有无晕针史,告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2.嘱患者放松,配合医师摆放合适体位,选择穴位,暴露治疗部位。•3.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给予处理。•4.治疗结束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血肿等,注意局部保暖,12小时内避免洗澡。•5.有晕针史、酒后、饥饿、情绪紧张时不宜进行治疗。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要慎用该治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六)特色技术•1.中药熏蒸•2.中药外敷•3.中药塌渍•4.中药离子导入•5.药熨法•6.刮痧•7.拔火罐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七)物理疗法的护理•1.电疗、磁热疗法、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前评估患者皮肤情况,讲解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2.电疗仪电极片要和皮肤紧密接触,必要时用固定带、沙袋固定。•3.治疗时要及时询问患者感觉情况,及时调整电流的大小。治疗过程中忌中断电源,防止瞬间电流击伤患者。•4.治疗结束后观察皮肤情况,如有红肿、水泡要及时观察处理。•5.磁热疗法时,保持有效的照射距离,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烫伤。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八)围手术期的护理•1.手术前的护理•(1)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前戒烟。•(2)前路手术术前3~5天开始气管推移训练,用食指、中指及环指将气管自右向左推或拉,使气管超过正中线,牵拉的时间5~10分钟/次,逐渐增加至30~40分钟/次,3~4次/日,而且不发生呛咳。•(3)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练习,练习床上排大小便。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2.手术后护理•(1)手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四肢感觉运动情况•(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指导患者进食,如进食半流易消化食物。•(3)卧床期间预防并发症。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4)术后功能锻炼:肢体感觉恢复后指导患者做握拳、足趾背伸等小关节活动,48小时做被动的直腿抬高活动,72小时指导患者主动锻炼,以肌训练为主,如上肢手抓拿、下肢的抬高、伸屈活动等。•(5)3周后,在颈部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下床顺序:平卧(带好颈围)→床上坐起→床边立→有人协助离床→自已行走。保持头部中立位,防止突然转动头部发生意外。四、健康指导•(一)体位指导•1.急性期卧床制动,头部前屈,枕头后部垫高,避免患侧卧位,保持上肢上举或抱头等体位,必要时在肩背部垫软垫,进行治疗或移动体位时动作要轻柔。•2.缓解期可适当下床活动,避免快速转头、摇头等动作;卧位时保持头部中立位,枕头水平。•3.康复期可下床进行肩部、上肢活动,在不加重症状的情况下逐渐增大活动范围。四、健康指导•(二)生活起居•1.避免长时间低头劳作,伏案工作时,每隔1~2小时,活动颈部,如仰头或将头枕靠在椅背上或转动头部。•2.座椅高度要适中,以端坐时双脚刚能触及地面为宜。•3.避免长时间半躺在床头,曲颈斜枕看电视、看书。四、健康指导•4.睡眠时应保持头颈部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枕头长要超过肩,不宜过高,为握拳高度(平卧后),枕头的颈部稍高于头部,可以起到良好放松作用。避免颈部悬空。•5.注意颈部保暖,防风寒湿邪侵袭。•6.及时防治如咽炎、扁桃体炎、淋巴腺炎等咽喉部疾病。•7.乘车、体育锻炼时做好自我保护,避免头颈部受伤。开车、乘车注意系好安全带或扶好扶手,防止急刹车颈部受伤等,避免头部猛烈扭转。四、健康指导•(三)饮食指导•1.风寒痹阻:宜进祛风散寒温性食物,如大豆、羊肉、狗肉、胡椒、花椒等。食疗方:鳝鱼汤、当归红枣煲羊肉等。忌食凉性食物及生冷瓜果、冷饮,多温热茶饮。•2.血瘀气滞:宜进食行气活血,化瘀解毒的食品,如山楂、白萝卜、木耳等。食疗方:醋泡花生等。避免煎炸、肥腻、厚味。•3.痰湿阻络:宜进健脾除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疗方:冬瓜排骨汤等。忌食辛辣、燥热、肥腻等生痰助湿之品。四、健康指导•4.肝肾不足:①肝肾阴虚者宜进食滋阴填精、滋养肝肾之品:如枸杞子等。药膳方:虫草全鸭汤,忌辛辣香燥之品。②肝肾阳虚者宜进食温壮肾阳,补精髓之品:黑豆、核桃、杏仁、腰果等。食疗方:干姜煲羊肉。忌生冷瓜果及寒凉食物。•5.气血亏虚:宜进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红枣、桂圆等。食疗方:桂圆莲子汤,大枣圆肉煲鸡汤等。四、健康指导•(四)情志护理•1.向患者介绍本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