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讲人:任忠梅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主讲人:刘伟清相关定义一、什么是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环境,是反映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二、什么是环境问题1、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5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以前)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什么是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持续发展。全球性环境问题一、气候变暖气候变暧主要是“温室效应”造成的。大气中有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甲烷,臭氧,氟里昂等),这类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并再返回地球,从而减少地球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变得热起来,形成温室效应。二、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离地面20-3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厚度约3毫米,它能把波长为260-340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有极强的杀伤力)吸收掉,给地球提供了防紫外线的屏蔽,并将能量贮存在大气层上,既调节了气候,又使地球上各种生命能够生存、繁衍和发展。臭氧层破坏卫星图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地区内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全球大约有500万-5000万种生物。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农业的影响,生物种类正在急剧减少,现在每天以140多种的速度消失。每年有9%的树种、13%的鸟类、25%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34%的鱼类资源枯竭。四、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全球荒漠化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以上,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600多万公顷土地变为荒漠,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无法生产谷物。全球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1980-2000年,约5200亿美元;2001-2020年,预计高达8500亿美元。土地荒漠化五、森林锐减全球森林面积约50亿公顷,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0%。全球森林面积锐减主要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平均每年损失森林近千万公顷。森林锐减的原因,主要是砍伐树木、开垦林地、采集薪材、大规模放牧和空气污染等因素造成的。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功能退化六、酸雨污染酸雨的出现是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主要分布于污染集中的城市地区。酸雨被称之为“空中死神”。中国也是一大酸雨区,已形成西南、华中、华南、华东四个酸雨污染严重区域,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酸雨已不仅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与国之间因酸雨引起的纠纷日益增多。国际社会要求各国必须共同采取行动。酸雨区七、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污染有毒化学品是指进入环境后通过环境蓄积、生物蓄积、生物转化或化学反应等方式损害健康和环境,或者通过接触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品。危险废物,是指具有可燃性、腐蚀性、反应性(爆炸性)、毒性的废物。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不足20%近10年来,全世界因缺水或饮用不洁水,每天有1.4-3万人死亡,荒漠和饥饿威胁着60个最贫瘠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9%。94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且每年以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1/4的土地变成了荒漠。每年有9%的树种、13%的鸟类、25%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34%的鱼类资源枯竭。每一天,140种生物消亡。占世界人口5%的富人享用着全世界总消费资源的96%。每年有4500亿吨废水、污水流入江河湖海。据联合国预计,2025年人口将达80亿,2050年人口将达93亿。水、旱灾给人类造成的损失达6080亿美元。干旱缺水结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我国的环境保护一、环境保护形势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污染源的构成发生变化,工业污染物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生活和农业产生的污染物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还在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放射性污染存在潜在风险。二、我国的生态环境令人忧虑1、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水污染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污染日益突出是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任务繁重。2、生态恶化的趋势在加剧3、资源相对短缺三、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发展——当前(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和环境保护制度一、环境管理政策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谁污染谁治理3、强化环境管理二、环境保护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排污申报登记与排污许可证、排污权交易制度5、其他制度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1980年3月第一次联合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把环境与发展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贯穿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的原则声明》3个文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个国际公约,标志着世界已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时代。2002年8月26日-9月4日,联合国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三、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加速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惟一的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功在当代、泽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展199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0年,国务院决定由全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领导小组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