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医学史陈英群同济大学医学院第二部分2内容提要第一讲:中医药的起源及发展简史第二讲:中国历代名医人文精神介绍第三讲:近当代医疗保健与中医学3医学史的学习方法课堂学习:听叙史(时、事、人、书)自学、复习:泛读划出重点、精读思考关键词记忆:关注“最……”、“第一”、“唯一”:比较学习法:古今、中外比较4中西方“医”之由来“医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实践、生产实践而出现原始社会:医巫不分(医屈于巫、神灵主义)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分工,“医师”独立东方:古代中医学西方医学政治、经济、地域、传统文化(教育、思维、宗教、艺术、民族习俗等)5中西方“医”之由来中外社会历史大致年代表原始社会中国170(200)万年BC~公元前21世纪欧洲~公元前约2000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国21世纪BC(夏)~战国(475BC)欧洲2000年BC~公元476年中国战国(475BC)~1911年AC欧洲公元476年~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时代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西方医学史简要回顾——从古埃及到当代欧洲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受惠于古埃及古埃及:公元前16世纪,出现专司治病的医师古希腊:公元前9世纪,医师——“大众的公仆”希波克拉底(460BC~377BC),“西方医学之父”四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文集》古罗马:盖伦(130AC~200AC)“医圣”——偶像、信条发展集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学概念,初步奠定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的基础。中世纪医学:公元2世纪~15世纪,盖仑~文艺复兴时期前——“科学的黑暗时期”27西方医学史简要回顾——从古埃及到当代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欧洲文化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14世纪初渐露端倪,具体开始时间难以明确传统医学到实验医学,医师职业队伍实验化、科学化,哈维等。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西方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医师职业得以兴旺和发展,医家辈出eg:德国胡弗兰德(1762~1836)“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魏尔啸、巴斯德、莫顿、李斯特等1846年在美国成立医学会组织,1864年成立国际红十字会20世纪~:医学进一步微观化,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应用,医学快速发展,20世纪上半叶,医学所挽救的生命数以往总数,“医师职业”已成为当代西方高声望、高收入的职业。8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传统中医药学古巴比伦医学印度医学“一枝独秀”——中医学9传统中医药学(中医学、TC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体系。“一枝独秀”——中医学中华民族如何在实践中积累理论和诊疗经验并总结成医学体系?10中国历史年代简表先秦时期~公元前221BC秦汉时期(221BC~220AC)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隋唐五代(581~960)宋金元(960~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44~1911)近当代(1911~)原始社会170万年BC~2070BC奴隶社会2070BC(夏)~475BC(战国)封建社会475BC(战国)~1911年AC隋建国581年,灭北朝陈国589年11医药的起源——社会背景原始社会(170万年BC~2070BC):原始群、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旧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猿人”:原始群,原始工具;利用和控制自然火;学会和使用语言等“古人”:距今10~20万年(原始群向氏族公社过渡),“人工取火”;“新人”:距今2万年前(母系氏族),群婚制、石器、骨器技术进步12医药的起源——社会背景原始社会(170万年BC~2070BC):原始群、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5000年):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新石器时代后期、金石并用时期(距今5000年):父系氏族象形文字、绘画、雕刻、占卜盛行,伏羲、神农、黄帝等。313医药的起源——社会背景奴隶社会2070BC(夏)~475BC(战国):夏、商、周、春秋时期夏朝:仍以石器为主,青铜器的推广和使用——生产力上升标志;商朝:冶炼技术进步,手工业的进步和分离(eg:青铜铸造业)周朝:农业发展(铜制农具广泛使用);晚期发明人工冶铁;出现商品交换;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逐渐分工;科学技术发展(天文、历法等);商周“甲骨文”记载疾病(323片/16万余片)奠定总结文化的基础14医药的起源——社会背景奴隶社会2070BC(夏)~475BC(战国):夏、商、周、春秋时期春秋:农业迅速发展(铁器普遍使用、牛耕、水利灌溉事业兴起)商人的出现;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逐渐成熟阴阳五行学说、精气神等哲学概念与医学的结合——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孕育萌芽、重要组成部分封建社会475BC(战国)~1911年:中医学的形成及发展阶段15植物药:致病、治病的作用。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动物药:石器、金属工具、冶炼技术的进步矿物药:盐水明目、芒硝泻下等针灸:砭石→针刺术;火伤、烧灼→温熨、灸法外治法:狩猎、意外伤害、部落战争医药的起源“火”,自然火、摩擦生火、人工取火原始人对火的认识、使用和发明,是推动社会前进和人类自身发展得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16古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原始社会医巫不分,神灵主义主宰公元前14世纪,出现以药物治病的医师商代“小疾臣”,从事医治疾病和医疗管理工作周代《周礼·天官》(P135)(1)医学分科:“疾医、疡医、食医、兽医”(2)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我国最早的医事制度(3)医政组织:医师、士、府、史、徒,首见“医师”之名春秋以来医巫渐分,但“信巫不信医”仍占主流,后有扁鹊“六不治”17古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宋代政府发展医学的举措(P172~174)设立翰林医官院:专司医药行政,医药行政和医学教育分家成立“校正医书局”:搜集、整理、考证、校勘古籍,eg:林亿设立其他医疗、慈善机构:安济坊(家贫有病)、保寿粹和馆(宫廷人员)、养济院(四方疗养)、福田院(鳏寡老疾)、慈幼局(遗弃幼婴)、漏泽园(公共墓地)、病囚院(犯人医院)规定医师的职业道德和医疗事故的处理:婴童保护、婚姻法等,诈疗谋财(匪盗)、庸医误治致死(绳之以法)等18古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宋代政府发展医学的举措(P172~174)管理药物购销:“太医局熟药所”,第一所制作和出售中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几经变迁,后改名为“太平惠民局”。设专人收方、验方、炮制药物,宋代的成药制作达到空前水平。重视医学人才培养教育: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择优录取、“升舍”制度(外、内、上“三舍”)元明清代医事制度、医学教育,大体相继沿袭旧制而各期有所损益(P210~211)419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难经》——中医学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简介:大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希波克拉底时代,众多医家集成;《素问》和《灵枢》各9卷9篇、81条,共162篇,13张方——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20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的基本观念:(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形体组织、五官九窍通过脉络相连人与天地自然统一:“人与天地相应”人的心身统一:重视精神因素与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七情病因说”、“情志疗法”人与社会统一:疾病发生、发展与社会条件相关。现代医学模式?由谁、哪一年提出?中医模式一直与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相吻合2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的基本观念:(2)重视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上工治未病”,一直指导着当今的中医临床。2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的基本观念:(3)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希波克拉底:“四体液平衡”(4)邪正斗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结合当令之季,举例谈谈对《内经》“邪正斗争”的理解?2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藏象经络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解剖、生理功能认识:许多处于当时领先地位大小肠:食管=35:1(现代测得37:1);“心主血脉”对病因的认识:自然气候反常和内在情志刺激,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因:饮食、情志、劳逸、外伤、寄生虫等阐述治疗原则: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病求本、扶正祛邪等西方谁提出血液循环论?哪一年?《黄帝内经》其他相关介绍:24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黄帝内经》其他相关介绍:诊法: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尤其强调神色形和舌象的观察脉诊—三部九候法,载有40多种脉象《灵枢》详细阐述了穴位的类别、名称、分布及作用,确立“以痛为腧”原则、开创“阿是穴”的先河强调精神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作用“运气学说”反应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内经》:全面系统、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基础、单纯经验积累到系统理论总结——必读经典著作,主要教材525中医正常舌象图片2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难经》简介:《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⑴简介:成书(西汉?)、作者不详(扁鹊?)问难方式,81个问题,答案源于《内经》⑵内容:补充《内经》不足(经络、脉诊、针灸、命门、三焦等)⑶成就:《内经》之辅翼共同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27临床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伤寒杂病论》——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生卒年代:约150~219,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河南南阳人,曾任长沙太守后世“问道长沙”、“坐堂医生”自幼嗜读经典,“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经方大师”张仲景——“医圣”东汉名医张机(仲景)西方医学差不多同时代的“医圣”?28临床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伤寒论》(晋·王叔和整理):10卷、397条,113方(实为112方)外感热病六经辩证《伤寒杂病论》内容成就简介:《金匮要略》(宋·林亿校订):6卷、25篇,262方内妇科杂病脏腑辨证两书实际共收方269首,使用药物214种29临床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继承《内经》理论奠定临证医学的发展基础——“方书之祖”、“经方”理法方药齐备,确定辨证论治的原则: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法(汗和下吐清温消补)、……详载药物炮制和煎服法最早具体记载人工急救法(P151):eg自缢急救剂型多样,开创后世栓剂纳药的先河《伤寒杂病论》内容成就简介:30方剂学的发展经方的衍变和经验方的兴起——晋唐医方盛行发展“经方”:经典医著的方剂,一般指《伤寒杂病论》载方。“经验方”:临床医师以个人实践为基础,所创制的用于临床有效的验方。后世对“经方”的态度:“师其意,变而通之”(缪希雍),“读仲景书,用仲景之法,然未尝守仲景之方,乃为得仲景之心也”(朱丹溪),经方活用、扩大范围。从《伤寒杂病论》到《医宗金鉴》三国~明末(中医学迅速发展)≈欧洲中世纪时期医方(方剂学)、本草(中药学)发展631方剂学的发展从《伤寒杂病论》到《医宗金鉴》《备急千金要方》:载方5000多首,内容涉及诊法、证候等医学理论,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养生、食疗,又涉及针灸、按摩、导引、吐纳。《千金翼方》:对《要方》的补充,载方近3000首,内容涉及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补益、中风、杂病、疮痈、色脉以及针灸等各个方面。载药800余种,有200余种详细介绍了有关药物的采集和炮制等相关知识。唐·孙思邈《千金方》(《备急千金药方》《千金翼方》)我国古代医学百科全书孙思邈—“张长沙后第一人”32方剂学的发展从《伤寒杂病论》到《医宗金鉴》宋代政府(960~1279)编修三部方书(P191问题)《太平圣惠方》成书982~992,100卷、1670门、16834首,北宋前临床医学集成《圣济总录》成书1111~1117,200卷、60余门、20000余首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成书1241~1252)10卷(加3卷用药指南)、14门、788首,配方手册33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