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古诗十九首1.名称《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萧统将当时流行的无名氏古诗筛选出十九首,列于杂诗目下,名为《古诗一十九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2.篇目《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3.时代与作者:《昭明文选》注:“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这组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国力衰微,许多出外求取功名的男子久游不归,欲进不得,欲退不甘,在矛盾心理中挣扎。再加上汉末的党锢之祸,迫使大量文士亡命江湖。现实的情况粉碎了士人立德、立言、立功的理想。当文人的精神没有寄托,痛苦无法排解,他们开始关注自身,思考生命的本质,主体意识觉醒。过去与外在事功相关联的文治武功、畋猎游乐、宗庙祭祀等文学题材,现在逐步让位于与文士的现实生活、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进退出处、友谊爱情乃至物候节气等带来的生命感受,文学的题材、风格、技巧,因之发生巨大的变化。4.文学史意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沈德潜《古诗源》:“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相思、失意、忧虑人生无常。三类情感归结为一种心态:人生的愿望不能满足时的痛苦。清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十九首》所以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几?虽处富贵,慊慊犹有不足,况贫贱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谁不感慨?人情于所爱,莫不欲终身相守,然谁不有别离?以我之怀思,猜彼之见弃,亦其常也。夫终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复不知其乐,乍一别离,则此愁难已。逐臣弃妇与朋友阔绝,皆同此旨。故《十九首》虽此二意,而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伤我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俱,则人人本自有诗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尽,特故推十九首以为至极。”三、《古诗十九首》选读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它以思妇的口吻抒写了妻子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以及无望中的坚守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四个平声,往而不返,如道路永无尽头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屈原《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相见的双重困难:相距遥远,道路险阻,生离犹如死别。“道路阻且长”,用《诗经·蒹葭》“道阻且长”的句意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胡马与越鸟为喻,暗喻物尚有情,何况于人,写得委婉而含蓄。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托物抒情。绝望悲哀之中宕开笔墨,思绪飞扬,重燃希望。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情至深处而产生的猜疑。情绪下沉前面所写只是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现在,万一情谊上也有变故呢?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去万余里——空间距离相去日已远——时间距离衣带日已缓:以形貌的刻画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深刻坚毅的情感温柔平易的表达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春秋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青春易逝。纵使你不甘放弃,纵使你决定等到海枯石烂,但人生有限,你有多少时间用来等待?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1.把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只希望你在外保重;2.把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自己要努力保重自己,以待后日相会。名家点评叶嘉莹:“对于具有这种德操的人,无论是逐臣还是弃妇,是居者还是行者,抑或是任何一个经历过这样的离别却仍然一心抱着重逢的希望不肯放弃的人,这首诗所写的情意都有它永恒的真实性。”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写坚守之中的动摇,人性软弱的时刻。难独守,还在守,只不过内心中正在进行着守与不守的挣扎。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这首诗写人生的失意,但开端却写得意气风发。宴会——良宴会欢乐——难具陈音乐演奏——逸响(高远的乐声)歌曲——新声(尚未被流俗所接受的曲子)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令德:旧注为演唱者这句诗实际是倒装句式:高言唱令德令德指美好的理想和德行。宴会上聚集了许多性情、理想相近的朋友,大家把美好的理想和德行唱出来,意气风发,欢乐融融。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此句转入人生失意的悲哀,情感从高处跌落。美好的理想是人人所愿,但无人能够实现,这就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了,而是社会问题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人生理想也许会有实现的那一天,然而人的生命多么短暂,你的一生很快就会过去。时光流逝带来的焦虑感。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设为反辞以寓愤激之情焉”诗人面对苦闷的人生,不免感到迟疑和困惑,但深受儒家教条的影响,“穷则独善其身”,越是在困境就越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因此,诗人只是表现出对价值观的困惑,但却没有真的“先踞要路津”,只顾追求人生的富贵显达。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前八句是景物的描写中间四句是事实的叙述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去者日以疏》当时的文人一方面必须面对没有出路的前途,一方面又感伤岁月流逝,功名未就。处于困厄的境遇中,寻找人生新的方向。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酒”能使人忘却自己的现实处境,摆脱束缚,在精神上得到解放。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诗歌是人类的平凡生活史,它不是告诉我们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物的与众不同的人生,而是反映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表达人类内心的隐私情感。在这里,人性可以软弱,也可以坚强,人生可以彷徨,可以挥霍,也可以沉淀,可以升华。四《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典范1.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将深婉真挚的情感熔铸到生活细节和景物的描写中《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写采摘花草赠与爱人的情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孟冬寒气至》写冬日寒风、星与月之景,写远方来信,都是在写相思。《客从远方来》也写主人公收到远方物品。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驱车上东门》《回车驾言迈》《去者日以疏》《明月皎夜光》都以写景发端,引出情感的抒发。《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坟墓、白杨、松柏《回车驾言迈》:长道、东风、百草《明月皎夜光》:明月、众星、白露、野草、促织、秋蝉、玄鸟2.继承了诗骚比兴传统,曲折委婉地传达出深沉的寄托“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忽如远行客、奄忽若飙尘、年命如朝露《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整首都是象征3.语言质朴自然,平易淡远,不刻意雕琢而意蕴深厚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胡应麟评曰:“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陆时雍《诗镜》:“十九首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浑成之美“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