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专业设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大学专业设置2011-05-24作者:来源: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为依托。古典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在全国条件较好的大学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古籍研究机构之一。本专业以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典籍、弘扬传统文化为宗旨。本专业远绍黄侃、胡小石、汪辟疆等大家所开创的南京大学中文系传统文史研究的朴实雄厚之学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首任所长程千帆先生、第二任所长周勋初先生、唐代文史研究名家卞孝萱先生,以及第三任所长程章灿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努力,在古典文献的整理、考订和理论阐发诸方面,形成了谨严踏实的学风,将文献学与文艺学相结合,赋予传统的古典文献研究以现代学术的品质。本专业在继承谨严求实的学风同时,又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如将古典文献研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进行古籍整理与研究,如加强海外汉学文献与域外汉文学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本专业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人。1985年该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该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目前该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28人,在读博士生15人。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为程章灿教授。本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密切协作,承担了一批大型古籍整理与研究项目,如程千帆先生主持的《中华大典•文学典》已出版,其中有卞先生负责的《隋唐五代文学分典》;程先生主编的《全清词》顺康卷二十册荣获国家图书奖;周先生主编的《唐人轶事汇编》荣获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以上几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历经十余年、经过多名同仁合作的《册府元龟校订本》2007年出版,字数一千三百万,由周勋初先生主编,姚松、武秀成教授任副主编,该书校订精审,是本专业近年的标志性科研成果。本专业原学科带头人周勋初先生治学出入文史,视野开阔,所撰七卷本《周勋初文集》在新时期的传统文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著有《师门问学录》和《李白评传》。博士生导师徐有富教授对文献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与程千帆先生共同完成古委会的重点科研项目《校雠广义》,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获,另撰有《郑樵评传》、《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史料学》,新著有《唐代妇女生活与诗》,正在撰写《中国目录学史》。博士生导师程章灿教授在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研究方面深有心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世家大族与六朝文学》、《赋学论丛》、《旧时燕》》等专著出版,译著有《迷楼:诗与欲望的迷宫》。程教授于石刻文献亦研究多年,已有《石学论丛》出版,并在古典文献学专业逐步形成石刻文献资料中心和研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魏理与二十世纪英国汉学研究》、《碑志文体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博士生导师曹虹教授在中国散文史和佛藏文献研究方面齐驱并进,撰有《阳湖文派研究》,近著有《慧远评传》《中国辞赋源流综论》,目前正在进行《清史•艺文典•散文篇》和域外汉文学研究。严杰教授在唐宋文学文献研究方面有《欧阳修年谱》《白居易集校正》《颜真卿评传》等成果。武秀成教授在《旧唐书》研究方面有潜心多年的专著《旧唐书辨证》,此书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新著有《陈振孙评传》。赵益副教授在道教文献研究方面有新著《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二书。徐雁平副教授撰有《胡适与整理国故考论:以中国文学史研究为中心》一书,《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即将出版,承担三个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方向为清代学术与文学。本专业已出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二十余种,出版《古典文献研究》集刊九辑,在学界均有很好的口碑。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业为本科专业。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修辞与写作、文学概论、文化概论、古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美学原理等,以上课程共52学分。本科学生还须参加社会实践、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和学士论文,以上三项共16学分。公共必修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军事训练、体育、军事思想、英语、计算机应用、中国革命史、哲学概论、法学概论、逻辑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等,以上课程共55学分。外国学生可免修中国革命史等政治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有社会语言学、训诂学、音韵学、汉语语法史、工具书使用法、宗教与艺术、美学与当代文化、鲁迅研究、巴金研究、中国乡土小说、新月派研究、《红楼梦》研究、钟嵘《诗品》研究、庄子研究、经学讨论、当代文学思潮、港台文学、戏剧概论、中国电视研究、电影艺术概论、西方现当代文学、西方文论、传记文学研究等(参见本系导读书目)。(以上具体内容,请参阅所发《本科生教学手册》。)本专业除招收本、专科学生外,还举办大专起点的中青年作家班,学制2年,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取得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本专业不设专任教师,所开课程在全系范围内选派授课教师。海外教育学院历史学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由原中央大学历史系、边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学历史系合并而成。现设有2个本科专业(历史学、考古学),7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该系被确定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文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8年获准按历史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生。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科研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学科优秀梯队。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近成立的国际关系研究院,也已开始招收研究生。全系现有学生600余人,其中本科生170人,硕士生300人,博士生160人,博士后研究人员6人。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62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27人),副教授23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人,江苏省“333”工程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4人,校级资深教授2人。全系中青年教师有90%以上曾到美国或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进行长期或短期访问,仅赴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一年以上者即达8人。该系致力于加强与海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有数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访问学者先后在此讲学交流或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举办了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史、当代台湾研究、英国史等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华民国史》首发式毕业生情况2009届毕业生中约70%继续深造。就业去向主要为企业、文博机构、新闻机构、高校研究所、中学等,如上海移动、西藏国安局、各地博物馆等。哲学系(宗教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国内一流的哲学院系之一,其前身是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汤用彤、宗白华、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殷海光等一批哲学大师曾先后在该系任教。该系教师胡福明在1978年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该系是国内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六个哲学系之一,拥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也是南京大学文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下设11个博与大师交流士点及相关硕士点,并设立有博士后流动站。该系拥有2个“985”二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和宗教与文化)、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专业为“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一类特色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学科现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35人,副教授11人。教学名师、著名教授亲临课堂为本科生授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哲学创新人才“四互”培养模式,即“思辨与经世互融、批判与继承互济、求真与求善互通、专学与通识互补”的模式。该系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系藏图书30多万册、中外文期刊200余种,并设有先进的多媒体机房。除学校设立的奖学金外,该系还设有金箔奖学金、华藏奖学金、道教奖学金、殷海光逻辑学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毕业生情况该系毕业生以其厚实的基础、突出的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每届毕业生近50%继续深造。就业去向主要为国家各级党政机关、教学和研究机构、各类企业、新闻和部队。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法律硕士),设有经济法学博士点,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机构,是专门培养中德法律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20多年来,中德法学研究所培养了100多位精通中德、中欧法律和文化的优秀毕业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44人,其中取得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博士学位的7人。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二级学会中担任副会长,10人担任常务理事和理事。学院不断开拓国际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已经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法学院中德研究所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交流项目,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开展的一项面向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开展的面向研究生的交换生项目,与日本京都大学和北海道大学开展的留学项目等,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出国进修或攻读硕士学位。同时,法学院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办学,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德所大力推进以中外法律文化交流为主的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大学建立了不同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由国外著名大学的法学专家举办的讲座和由法学院举办的国际性法学研讨会等超过50场,赴海外留学的法学专业学生数和接纳外国法学专业留学生数近50人。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与哲学系、历史系、外国语学院等院系开展跨学科合作,培养高层次法律人才;按照“科研-教学”一体化格局组建团队,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讲课内容,开设专题讲座,带领学生参加课题调查与研讨,指导学生参与法律草案意见征求会等等,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大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律政之星比赛学院设有王洁卿奖学金、杨建华奖学金、亚洲交易慈善基金奖学金等9项专项奖助学金。毕业生情况南大法学院2009届本科毕业生共128人,继续深造者56.2%(国外16.3%,国内35.2%)就业率为95.3%。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有银行、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如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镇江市丹徒区国家税务局、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江苏省粮食局、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分行、江苏华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市国家税务局等。法学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现设有1个本科专业,9个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法律硕士),设有经济法学博士点,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等7个科研机构。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机构,是专门培养中德法律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20多年来,中德法学研究所培养了100多位精通中德、中欧法律和文化的优秀毕业生。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9人。教师中博士学位获得者44人,其中取得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博士学位的7人。1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在中国法学会所属二级学会中担任副会长,10人担任常务理事和理事。学院不断开拓国际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法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目前已经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著名大学的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法学院中德研究所与德国哥廷根大学的交流项目,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开展的一项面向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换生项目,与美国威斯康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