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区治理中的社区服务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社区服务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理解西方国家社区照顾的历史起源和演变;比较中国社区服务和西方社区照顾的异同,借鉴西方的社区照顾模式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社区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社区服务的含义及其由来二、社区照顾理念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三、社区服务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一、社区服务的含义及其由来社区服务是当前社区建设与发展的龙头。“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提出建国后,我国社会福利是城乡二元结构。就农村而言,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福利保障是通过家庭责任保障;“五保”供养政策来构成。•农村“三无(抚养或赡养人、生活来源、工作能力或单位)”经评定作为“五保”户得到保障。•五保是指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保教)。•城市是按身份分配到不同单位,或落入街道和居委会体制。中国传统城市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西方国家是以财政收入或社会保险贡献为基础的福利体制,福利保障的家庭责任转移给国家和社会。包括现金津贴和实物津贴(含教育、住房、社会服务机构照顾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国家福利政策危机,西方国家开始由福利国家向多元化和混合福利的转变,由机构照顾向社区照顾转变。1983年第八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办”的基本思想。2000年召开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社区服务”到“社区服务业”20世纪80年代城市社区服务基本特点(P162):•①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福利资金紧张、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满足福利服务需求。•②是以社区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非民政福利对象,提供有偿服务。•③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④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⑤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志愿人员参加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服务。•⑥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缺口大,影响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开始把一般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作为自己的服务内容体系。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1993年14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根据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内容有(P165):•⑴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⑵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⑶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⑷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等。•⑸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⑹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政事分开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1995年民政部发布《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规范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P166):•坚持社区服务的社会福利属性,走社会化道路。•内容体系确保福利服务,合理安排经营性服务项目,开展经常性社会互助活动。•发挥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规定了资金投入。•建立专兼职服务队伍,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80%。•规定社区服务效益指标等。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福利性服务;居民生活服务;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二、社区照顾理念及其在中国的运用社区照顾的由来和发展(P169—176)社区照顾的发源地是英国:•1948年英国把济贫法改为国民救助法;•70年代起英国开始探索社区为本的福利照顾模式;80年代走向社区照顾,形成多元混合福利模式。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1989英国卫生部白皮书)。英国照顾管理模式的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①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②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③评估需求;④照顾计划;⑤执行照顾计划;⑥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递的;⑦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一二步不是对每个案例都重复使用,第三步开始对每个案例循环使用。社区服务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评估、服务包裹的设计、执行和监视三个核心过程。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关系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相同点:•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英国社区照顾和中国社区服务的不同点:•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英国社区照顾是有层次的:即社区对服务对象的照顾;对福利照顾者提供的支持;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中国的社区服务初始是社会福利服务,后来扩大到一般居民的生活服务。•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社会福利对象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而中国社区服务则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实行的是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但相关政府、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的责任、义务较明确。而中国社区服务过分强调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责任。英国社区照顾对中国社区服务的借鉴意义(P178—179)⑴英国社区照顾属性定义清楚,范围划分明确,服务对象层次分明,值得借鉴。⑵英国社区照顾的混合福利经济和准市场运行机制值得中国在社区福利性发展中借鉴。三、社区服务中的几个关系问题福利性与经营性关系(179—181):首先必须规范社区服务的范围和内涵。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政府福利责任的非行政化包揽;民间志愿机构的多元化经营,可以有福利性服务项目,也可以有收费性的服务项目。混合经济结构和混合经营模式发展社区居民福利。正式机构与非正式社会网络的关系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较先进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专业照顾与志愿服务的关系(183—186):•专业照顾因专业知识扎实、方法熟练和服务规范优势明显,但缺乏公众监督导致态度恶劣、欺骗和操纵;志愿服务热情但缺乏系统训练和专业方法。政府职责与公民参与的关系(186—188):•政府职责明确但往往还不到位;公众参与是社区服务的灵魂但参与的动员不易。防止政府包揽或放任这两个极端。单选: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主要是指()。民政部门负责的“三无”对象中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方向发生转折的标志是()。1993年14部位颁发的加快城市社区服务发展的意见根据1993年14部委文件,城市社区服务应该坚持的性质宗旨是()。福利性为目的,经营性为手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开始把()作为自己的服务内容体系。一般社区居民的生活服务按照《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的规定,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社区服务人员构成的()。80%社区照顾的发源地是()。英国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靠()维系。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