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按“消费――生产――分配――市场”来设计全书逻辑体系:为何生产(生活与消费)——是谁生产(经营者与劳动者)——为谁生产(收入的分配)——在哪里怎样生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主题:科学发展•一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种机制: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三个主体:国家(政府)、企业、个人•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生活》复习思路社会再生产消费生产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换分配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背景主体企业劳动者投资者个人收入分配国家收入分配《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第一单元(1-3课)重要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P42.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相关知识(见笔记表格)3.人民币(或他国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影响(见笔记表格)4.影响价格的因素P11-145.价格变动的影响P15-16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7.提高消费水平的因素8.如何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观P20-22)生产决定生活与消费商品货币价格消费表现影响含义、基本属性产生、含义、本质、职能、发展信用卡、支票和外汇与汇率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提高参与经济生活能力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决定因素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对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遵循价值规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主要、主观、其他因素)消费类型树立正确消费观,健康理性消费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二、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2.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3.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4.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比较货币的五种职能重点突破职能作用关键词语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标价”“价格”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购买”“买卖”“现场交易”其他职能贮藏手段贮藏财富“保存”“退出流通领域”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或支付税款、利息、工资等“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四、纸币及其本质;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及危害1.纸币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2.纸币的发行量(新提法: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货币量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人们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引起社会经济秩序混乱,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量是发生通货紧缩的重要原因。通货紧缩,短期来看,物价下降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从长期来说,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导致经济衰退,最终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三、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五、结算方式;人们通常采取的结算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2.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六、汇率的含义;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2.币值与汇率变动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如果100单位本币(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反之,本币(人民币)汇率降低,本币(人民币)贬值。3.币值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七、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影响商品的价格。2.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者起主导作用的市场)3.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二、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三、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与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正比正比无关反比反比反比无关无关反比无关商品数量×=注意:个别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四、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是在每次交换中,而是长期的平均数中表现为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五、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需求法则)(相同商品)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不同商品)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可以互相替代):甲价格与乙需求同方向变动。互补商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甲价格与乙需求反方向变动。(相关商品)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商品的价格下跌,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供给法则)②调节生产要素投入。一是调节人、财、物的投入;二是为降低生产成本,寻找可替代生产要素。③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居民的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的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二、消费的类型1.按照消费方式:贷款消费、租赁消费。2.按照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三、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影响因素:是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3.变化的趋势: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重点突破因素关系措施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居民收入(直接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可支配收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完善分配制度未来收入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搞好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落实分配政策消费观念(主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和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促进国内消费增长的措施(1)从国家角度分析①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生产力,保障有效供给。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③加强宏观调控,出台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④通过财政和税收调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拓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⑤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各种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2)从企业角度分析: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3)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四、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及变化的影响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2.影响: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②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五、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盲目从众不可取。2.求异心理: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攀比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应该反对。4.求实心理:提倡求实消费心理主导下的消费。六、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过度超前消费;也要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