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学说——五脏六腑藏象学说概论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藏象“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指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五脏•五脏,是肝、心、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将心包络也称一脏,合为六脏。藏象学说习惯将心包络附属于心,故一般称为五脏。•五脏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但各有专司,与六腑、形体、官窍、情志、时令关系密切,在心的主宰下,形成五大功能系统。心•心居于胸腔,横膈之上。形象尖圆,形如莲蕊。外有心包护卫。•〈医学入门〉:“形如未开莲蕊,居肺下膈上是也。”心•在五行中属火,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与小肠相表里。•心为生之本,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为君主之官,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医学入门》说:“人心动,则血行于诸经”。《灵枢·经脉篇》说“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死。”《素问·六节脏象论》称“心者,生之本。”生理表现主要通过面色,舌质的颜色,脉搏的跳动及胸部感觉反映。心血充盈面色红润光泽,心气充沛舌红活荣润,脉道通利脉和缓有力,节律整齐病理表现面白无华心血亏虚脉道空虚舌淡白脉细弱无力心气不足面色灰暗、唇舌青紫有瘀点、脉律不齐结、代促、涩,心前区憋闷刺痛。血脉受阻面色淡白无华面唇青紫面唇舌晦暗(灰黑)心的主要生理功能2.心主神明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心藏神(精神、意识、思维)肝藏魂(梦、幻觉)五神脏肺藏魄(知觉、本能动作)脾藏意(意念、主意)肾藏志(志向、毅力)精神不振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思维反应迟钝失眠多梦健忘心烦不寐邪扰心神——神无所主甚则神昏谵语发狂病理心血充足——心神得养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记忆力强生理: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关系生理意义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脉皆上注于面,故面色能反映心气心血的盛衰。在窍为舌心与舌体通过经脉相连,舍反映心脉功能的状态,与语言声音味觉有关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或心阳暴脱;或导致心神失守,发为癫狂。在液为汗心藏神,故精神性出汗与心有关;心主血,汗由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故汗多必伤津,津伤必累及血,因而有“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之说。与夏气相通五行属火,夏季养心肺肺为“华盖”: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遮覆其它脏腑。张介宾《类经图翼》“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明·绮石《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天。肺肺为娇脏:肺叶娇嫰,为清虚之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易受外邪侵袭,且不耐寒热,外感内伤皆可伤及于肺,故为娇脏。生理功能主呼吸之气—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运动,吸进清气,排出浊气,吐故纳新,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主一身之气——一身之气即充满人体的气,又称“人气”。它由宗气、元气等先后天之气相结合而生成。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说肺主一身之气。主气司呼吸临床意义生理:肺气宣降:司呼吸—呼吸调匀,气息平和。病理:肺气不足—无力推动—呼吸微弱、少气不足以息。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胸闷、咳、喘、呼吸困难。临床意义:呼吸有力肺司呼吸正常宗气旺盛声音宏亮脏腑功能正常呼吸无力肺司呼吸失常宗气亏虚语声低微少气懒言2、肺主通调水道:含义: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调节的作用。又称“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指对全身水液的运行、输布和排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肺为华盖,位居最高,故称肺为水之上源。作用表现:①通过肺气宣降将水液向上向外输布,布散全身,外达肌肤官窍,内至脏腑组织。②通过肺气宣发,排出汗液,呼出浊气,排出部分水液。③通过肺气肃降,将水液向下输送,布达内脏,归于肾之水液经肾的气化,浊者下注膀胱,为尿液之源;大肠传导正常,从大便排出部分水液。《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病理表现:宣降失常通调失职水津不布排泄障碍水液停聚痰饮水肿小便不利尿闭病理:相互影响肺失肃降咳嗽、喘息宣降失常尿闭肺失宣发甚至水肿肺主呼吸调节全身气机,促进血液循环生成宗气贯心脉,助心行血气体交换化浊血为清血,助心化血3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指全身的血液都流经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将含有清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生理功能病理表现:肺呼吸失常气机失调宗气亏虚心血运行不畅心悸、胸闷、唇青、舌紫。生理功能4、主治节肺有辅助心脏,治理调节气血津液及全身脏腑组织功能的作用。《类经》:“肺主气,气调则营卫脏腑无所不治。”《素问》:“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2在窍为鼻肺精肺气上布于鼻与喉,故鼻能司嗅觉,喉能发声音。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3在志为忧悲、忧皆为肺志。此处之忧作“忧伤”解。4在液为涕5与秋气相通应五行同属于金脾•脾之实体位于中焦,膈膜之下,呈扁平弯曲状。•《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胃以膜相连”。•现代解剖学认为:“脾是腹腔内的器官,除脾门和胰而外,各方均被以腹膜。脾借胃脾韧带、膈脾韧带、脾肾韧带和膈结肠韧带支持固定”。古今论述何等相似。脾——仓廪之官•中医所说的“脾”,并不等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医的脾,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及功能,甚至和血液、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而现代解剖形态的脾是体内重要淋巴器官之一,主要参与体内免疫反应。•《沈注金匮》:“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胃论》:“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皆由脾胃气虚,气不上行之所致也”。脾•脾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在养生防病,预防衰老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张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研究发现:脾气虚患者,物质代谢水平低下,并显示出,胃、肠、胰、唾液腺等整个消化系统功能下降和紊乱。•脾主运化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脾气健运——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营养脾失健运——消化功能失常,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气血不足。生理功能•脾主生血和统血“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景岳全书》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血液充足脾失健运——生血物质缺乏,血液亏虚,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生理功能•脾主肌肉、四肢脾气健运,精微四布,营养充足——四肢轻劲,灵活有力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四肢倦怠乏力,甚或痿弱不用生理功能•脾主升清•清,指精微物质。脾能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以营养全身。升清功能正常——气血旺盛,生机盎然脾气升发——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脾气不能升清——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脾气下陷——则可见久泻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中气下陷)生理功能•脾华在唇•“脾为唇余”《普济方》脾气健运——气血充足,营养良好,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失健运——气血虚少,营养不良,口唇淡白不华,甚则萎黄不泽脾胃积热——口唇糜烂脾气将绝——环口黧黑,口唇卷缩不能覆齿•脾开窍于口脾气健运——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失健运——食欲减退,口淡乏味湿热困脾——口腻,口甜脾气虚弱——好食甘味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肉,主四肢生理:脾之运化与肌肉充养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2、在窍为口,其华在唇生理: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红润光泽;病理: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味异常,口唇淡白不泽。3、在志为思,思虑伤脾4、在液为涎5、与长夏相通应肝•肝位于腹腔之中,横膈之下。•肝为刚脏:因肝为将军之官,主升主动,内寄相火,在志为怒,喜条达恶抑郁,有刚劲躁急之性。肝•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调畅精神情志。•促进饮食物的消化。•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的输布。•调理冲任,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调畅精神情志生理方面:肝气疏泄畅达气机气血运行和调调畅精神情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病理方面肝失疏泄气机失调气血失和情志抑郁多疑善虑闷闷不乐善叹息情绪激动肝气郁结肝气亢奋郁闷不乐多疑善虑善太息性情急躁易怒促进饮食物的消化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胃升降协调疏泄胆汁,促进分泌排泄胆汁促进饮食物消化肝失疏泄脾升胃降失常胆汁分泌排失常饮食物消化吸收失常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脘腹胀满呃逆嗳气肝气犯脾脾不升清眩晕飱泄胁胀痛、口苦、厌食油腻、黄疸食欲不振。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的输布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推动血液运行气行则津行,促进津液输布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机逆乱血行不畅:瘀血、癥积、痞块水津不布:水肿、臌胀血随气逆:吐血咯血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肝气条达肝失条达调理冲任冲任失调疏泄不及:阳痿,经行不畅、经闭、血精疏泄太过:性欲亢进、崩漏、月经先期、月经量多女子月经、排卵正常男子排精正常说明男贮藏精液和排精与女子月经的正常,依赖肾的闭藏和肝的疏泄功能协调配合,二者藏泄互用。肝的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冲任二脉通利,男子泄精、女子月经正常。以上作用表现的关键是调畅气机。朱丹溪:“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调节男子排精与女子月经2.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1)涵养肝气(2)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3)濡养肝及筋目(4)为经血之源(5)防止出血病理目视昏花、干涩夜盲肝血不足筋肉挛急、屈伸不利面红目赤肝阳上亢急躁易恕头痛头胀防止出血生理:血归藏于肝,防止出血。(肝细胞可合成凝血因子)病理:肝不藏血,可致各种血证,肌衄、齿衄、吐血、咯血、月经过多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血充足,筋得其养,运动灵活有力,耐受疲劳,并能较快的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2.在窍为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3.在志为怒4.在液为泪5.与春气相通应肾肾位于腹腔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腰者,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为“封藏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藏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故又称为“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