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内容:1.粮食安全概念2.粮食供需形势3.生产格局变化4.存在问题5.可持续发展6.需要研究的问题国际定义1996年,粮农组织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可谓实现了粮食安全包括个人、家庭、国家、区域和世界各层级1.粮食安全概念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口粮安全/谷物安全/食物安全生产量安全/供应能力安全单纯数量安全/数量质量双安全供给形势较好历史上最好时期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公告,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3.5万吨(12038.7亿斤),比上年增2.1%这意味着中国粮食产量实现连续十年增长从粮食库存消费比看,有的品种如小麦已达到60%~70%,一般的品种在40%~50%国际上最低安全标准是17%~18%2.粮食供需形势官方:组织化、市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投入、技术手段改善超量投入: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大增粮食播种面积的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净增超过1.5亿亩替代效应:•通过大量进口大豆和棉花,节约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种植作物之间的互换,即将产量较低的大豆种植换成产量较高的玉米、水稻种植原因?需求:丰年缺粮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08年、09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我国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粮食自给率2012年跌破90%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三大主粮2012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中国有望今年超埃及成全球最大小麦进口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现常态化3.生产格局变化主产区:南粮北运——北粮南运对粮食产量贡献最大的省份主要是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东北粮食产量占比逐年提升,华北位居第二粮食品种:2012年,玉米产量第一,水稻退居第二,小麦第三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区域:东北地区是全国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幅度最大、贡献最显著的区域,占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增产总贡献率的70%品种:玉米产量高速增长,贡献率达58.1%;稻谷和小麦贡献为27.5%、21.5%;大豆及其它粮食作物的产量下降,作用为负,“贡献率”分别为-1.4%、-5.6%4.存在问题高强度投入过度施用化学品:1978年我国化肥使用量884万吨,10年达到5561.7万吨,增加了5倍多;而我国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5.4亿吨,增加79%化肥、农药过度使用,造成耕地质量明显下降,边际报酬处于极低的状态种粮比较效益低从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价格除09年外,均以两位数上涨,其中07年高达18.5%虽然粮食产量增加和价格上升,但纯收益不升反降,每亩小麦纯收益不足500元环境污染我国化肥年使用量5400万吨,居世界第一利用率低,如氮肥当季利用率仅35%每年农药的使用量30万吨农业部: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尤其严重广州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5.可持续发展2014中央经济工作会为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关于切实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高度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劳动力供给的重大转型的潜在危机:劳动力短缺、结构失衡、后继无人消费者对质量敏感度,供应难度加大极端气候趋强趋多,加剧生产波动性饲料用粮是未来粮食供给的主要压力国际形势复杂:世界高粮价时代,大国效应,投机资本炒作,外国资本企图控制我国粮食市场总体形势判断总体供需趋势判断粮食需求总量将持续增长耕地减少势头不减,水资源短缺加剧未来25年粮食需求增长将显著高于国内生产增加关于粮食需求增长:三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人口总量增加。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15.3-16.3亿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的饲料粮需求继续明显增加三是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直接带动消费增长。供需缺口判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首次指出:到2020年,按14.3亿人口、人均消费409-414公斤计算,总需求量将达到58487-59202万吨。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计算,届时国内粮食(不含大豆)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5000万吨。王济民等(2012):2020年粮食缺口7000-8000万吨四重安全缺一不可生产量质量安全有效流通合理分配必须处理好三方面关系平衡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处理好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产力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统筹好国内生产、国际贸易及农业“走出去”的关系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两条途径:途径一:增产一是提高单产:粮食可持续增产重点一定是提高单产;粮食单产有较大空间:水稻、小麦、玉米单产分别是世界排名前10国家平均水平的75%、70%、65%,水稻、小麦、玉米单产水平分别排在第13位、第20位和第21位二是增加或至少稳定耕地面积:耕地能稳定现有规模已不易:长期内北方难以提供大规模可耕之地;村庄整治、农民变市民节约土地短期内难实现;耕地质量继续下降难以避免;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方面有欠账,退耕关于增加或至少稳定耕地面积: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必须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夯实土地权能,完善征地制度途径二:减少消耗•一是控制粮食作为投入品的消耗。合理控制工业用粮,大力发展节粮型养殖业•二是减少粮食储存和保管环节的损失。减少农户储粮损失,减少运输损失•三是减少浪费水资源粮食生产需要密集消耗水资源我国粮食增产和结构调整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同时是全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区域,农业用水缺口占全国农业缺水总量的80%以上(刘江等,2010)过去9年间,北方地区稻谷等高产耗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比例提高、小麦等低产耐旱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下降,尽管相对“节省”了耕地,但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严峻的水资源形势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国际市场影响我国作为粮食净进口国的地位愈益明显粮食进口量的迅速增长在扩大国内粮食供给空间的同时,也使我国粮食贸易更容易暴露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供给风险和价格风险中全球气候变化、人口增长、生物燃料发展、能源价格波动、金融投机行为以及进出口国政策变化政策调控建立粮食安全预警预测体系,加强粮食生产预警和信息服务完善补贴制度,探索建立反周期补贴制度粮食稳定增产支持政策。允许粮食价格适当稳定增长,粮食主要品种最低保护价,保护农民种粮收益:制定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高于最低收购价格坚持立足国内,进出口调剂品种,实现粮食供求紧平衡。进口量保持相对稳定,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减少“逆向调节”。导致的高成本、高补贴、高价格重点提高社会化组织化程度社会化服务:机耕、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组织化、产业化经营后现代农业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规律的适应性,把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耕思想充分结合起来,使农业生产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回归自然本性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性,即农业生产规模不宜盲目扩大化,应尽可能减少对土地的耕作次数,减少可能对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造成污染的农药、化肥、农膜等物质的使用强调农业生产活动对资源利用的集约性,即尽可能采用生物化和太阳能化的生产方式替代石油农业生产方式强调农业发展要素的综合性,即农业资本、技术、制度等刚性发展要素应该与农村伦理、道德、习俗等柔性发展要素相互结合与协调强调农业发展目标的全面性,即农业发展应该同步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的全面进步强调城乡发展的互补性,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发展各展其长、相互补充、相互包容6.需要研究的问题粮食安全系数:底线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粮食生产保证机制粮食效益与经济效率粮食保障的代价研究粮食与其他作物的替代关系旱作农业(杂粮)发展膳食结构变化的影响节约用粮膳食结构的影响居民膳食对肉类消费量的增加,刺激了中国国内的肉类生产。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饲料谷物,提高饲料谷物产量将导致用于食物的粮食产量下降。中国依靠粮食进口的平均比例是国内产量的14.8%,即自给率为85.2%,已经突破粮食自给率警戒线为95%每个百分点都意味着上百万吨粮食,而任何超越总供应的消耗都意味着动用国家战略储备或者进口中国农业的粮食安全已进入非常危急的状态中国传统膳食结构一直受到国内外众多营养学家的好评,被认为是预防包括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心脏病在内由饮食引起的慢性疾病的最佳膳食结构这可以使我们多元化、可持续化、统筹协调利用有限资源。同时,这种农耕文化的特点确保了中国的地力持续了五千年后仍然充足,也形成了传统膳食精致、节俭和高效的特点改变膳食不仅影响当前健康,而且可能决定一个人在生命后期是否会患诸如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美式快餐“三高三低”(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不仅加重消化器官负担,引起肠胃疾病,同时也是肥胖病、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的根源还需注意的问题——转基因安全性?常规手段检测非常规食物的科学性?成果主导权归谁?营养问题?转基因大豆吃安全,但是非转基因大豆更富含营养对转基因粮食的认识在于没有人能说出有什么问题——这就是问题什么事情只说好而不说问题,就有必要保持警惕。这也许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