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风光优美,丰衣足食陡坡开垦,穷山恶水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的活动。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利用改造影响说说你所了解的农业生产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影响:土壤、水源、植被。例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图6中甲区农业生产过程中修筑了隔坡梯田的有利影响()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对点练习(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沿等高线修筑梯田人工培育土壤新疆坎儿井改良耕作制度农业生产改造自然环境光热、湿度地形土壤水源1、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12分)①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4分)②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4分)③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灌区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4分)典例分析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成,容易引起;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毁林开荒会造成;热带迁移农业区会导致、、气候变化。(2)环境污染:(3)资源短缺:方法总结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大气污染。水、森林、土地等资源短缺。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0分)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对点练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成,容易引起;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毁林开荒会造成;热带迁移农业区会导致、、气候变化。(2)环境污染:(3)资源短缺:方法总结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大气污染。水、森林、土地等资源短缺。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茶之乡”安吉县是我国第一个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所产白茶品质优良。近年来,随着白茶商品价格升高,安吉县出现了大面积毁林种茶的现象,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命令禁止开垦新茶园。简述安吉县大面积毁林种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6分)毁林种茶,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陡坡毁林种茶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课堂练习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成,容易引起;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毁林开荒会造成;热带迁移农业区会导致、、气候变化。(2)环境污染:(3)资源短缺:方法总结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大气污染。水、森林、土地等资源短缺。课堂小结农业生产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玻璃温室、大棚种植沿等高线修筑梯田人工培育土壤新疆坎儿井改良耕作制度光热、湿度地形土壤水源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资源短缺: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合理不合理农业活动问题产生提出解决措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总结对策分析(1)平原区:土地培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障灌溉水源。(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作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711中河流沿岸平原是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也是北方著名的水稻生产区之一,所出产的稻米品质优良。近年来该地“深水淹灌”的稻田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有专家对该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表示担忧,请阐释其理由。(2)请为该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2015·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