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定義•汉许慎《說文》: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宋代鄭樵:有義之假借和無義之假借。•今人一般认为:假借不包含引申现象。假借之價值•元代楊桓:假借者承形聲不足而作也。《六书统》本字与假借字•本字:與假借字相對的本字。•用來記錄它的本義或引申義的字,對假借來記錄這一意義的字而言就是本字。脫離假借現象,也就無本字之說了。•閒(間隙——空閒)——閑(《說文》:闌也。从門中有木。)本字与母字•本字與母字的區別:母字,是從詞義引申后,記錄本義的字。•例:娶——取假借的几种情况•無本字•本字后起•本有本字無本字•一个词,原本没有专门用来记录的字,而借用其它的文字进行记录。其后,也不为该词专门造字。•例如:“其”、“之”,“耳”、“何”、“犹豫”、“沙发”。•这类词往往抽象,难以用表意的方式来设计文字。•外来词•这种方式可以弥补文字的不足。本字后起•一个词本来用假借字来进行记录,但后来,又专门为该词造一个文字,即后起本字。•例:“獅”。“慄”。“謂”。•例:“玻璃”、“蜈蚣”。•特例:嘫(然)(后起創造沒用)•这种现象也突显了汉字强烈的表意特性。本有本字•一些词本来有专用的文字记录,却去借用其它的文字进行记录。其結果有兩种:一、取代了本字;二、后仍用本字。•草——艸厭——猒•荷——何闲——閒•冊——策飛——蜚本有本字而假借的原因分析•同音別字。例:辨——辩•分散字的職務,例:何——荷•為了簡化字形,例如:斗——鬥•為了使字形不相混,例:亖——四•避諱,例:邱(孔子)——丘”;元來——原來(明代元代)。故衣——估衣(故——死)•典雅,例:常棣(詩經,講兄弟)——兄棣。通假•假借一個同音或音近的字來表示本有其字的詞。•两种情况:本字在前和本字在后。被假借字的意义跟假借义有联系•同源关系。畔——叛•殊途同归。函——含原——元一词借用多字•第二人称——女、汝•指示代词——皮、彼、罢、被•限定副词“才”——裁、财、纔、才•犹豫——犹预、由豫,由与一字借表多词•其——代词、语气词、词头等•干——岸、乾、干支、阑干、若干、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