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史书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例。如:《春秋》《左传》等。国别体:先分不同国家,再在一国之内按年代编写史书的体例。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由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例。《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以:因为军队驻军。名作动翻译贰:从属二主一、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因而结怨于晋。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师:军队子:对男子的尊称是:这壮:壮年已:通“矣”,语气词。烛之武烛之武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烛之武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兵呢?结果如何?齐读第三段,共同探讨。()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夜:夜晚—在夜里名作状烛之武在古文中,方位、时间名词出现在谓语动词前,一般活用作状语。1、坦言知亡,动之以情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翻译鄙:把…作为疆界焉:怎么,疑问代词陪:通“倍”,增加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形作动阐述利害,晓之以理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物资。形→名以利相诱,为秦着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翻译为:给晋君赐:恩惠朝:早晨—在早上夕:傍晚—在晚上名作状语引史为例,巧设离间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阙:通“缺”,削减焉:哪里厌:通”餍”满足利:使…..获利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引史为例,巧设离间结局: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之:代指秦军夫人:那人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知:通“智”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合作探究,理清脉络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秦晋围郑(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临危受命夜缒出城劝退秦师坦言知亡,动之以情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以利相诱,为秦着想秦晋退兵引史为例,巧设离间•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归纳重点文言现象。•能结合文本分析烛之武游说的艺术。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归纳本文重点文言现象。提示: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内容概括;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角度归纳。时间:8分钟!•文言常识通假字已:通“矣”,语气助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古今异义: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箱子等一词多义:夫夫晋,何厌之有?(助词,无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指示代词,那)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许之。(代词)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类活用:退:使动,使……撤退。军:名词作动词,驻军。东:名词作状语,向东。远:形容词作名词,在此指郑国。•结合文本,对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思考烛之武游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游说艺术)•提示:烛之武、佚之狐、郑伯、晋文公、秦穆公。•要求:“通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人。”•3分钟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交流。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智勇双全能言善辩1、烛之武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还刻画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特点怎样?烛之武郑伯次要人物佚之狐秦伯晋侯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知人善举慧眼识珠善于决策善谋利益头脑清醒随机应变烛之武的游说艺术迂回战术——不暴露游说目的烛之武闭口不谈郑国的利益得失,言谈中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晓之以害,动之以利,使秦伯觉得枉费心机。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同床异梦的矛盾,透辟分析晋侯出征目的在于扩张领土,本性贪而负义,烛之武“一心为秦”地挑拨离间了“秦晋之好”。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更利于听烛之武虽年岁已高,但没有倚老卖老,处处尊重对方,不卑不亢,创造和谐的谈话氛围。•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归纳重点文言现象。•能结合文本分析烛之武游说的艺术。一、必须看清所劝说的对象。二、一定明确劝说的目的。三、注意劝说的方法和态度。四、劝说的语言。1、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B、以乱易正,不武C、敢以烦执事D、越国以鄙远2、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被动句)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越国以鄙远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既东封郑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公从之B、烛之武退秦师C、夫晋,何厌之有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5、小张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于是洋洋得意,在学习上变得浮躁,对待同学也变得傲慢。请写一段话,指出其问题,进行劝说。•背诵全文。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挖掘烛之武的精神品质,能在作文中进行素材运用。再一次细读文本,说说从烛之武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3分钟独立思考+2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后请你说说你的观点。•选取话题,谈谈你对烛之武其人的认识,并言之成文段,不少于300字。•时间:15分钟。【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强”“意志”“逆境与奋斗”“国难之时大丈夫当显英雄本色”“口才与成功”“智与勇”“责任”等写作话题。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郑伯之请,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话语间,流露出长期不被重用的委屈,以至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诚意和对形势的分析,让烛之武尽释前嫌,毅然受命,“夜缒而出”,说服秦伯,与郑结盟。结果是,晋国悻悻退兵,郑国化险为夷。烛之武的可贵之处在于,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国家利益而摒弃个人恩怨。正因为如此,烛之武成了千古传颂的爱国志士,其深明大义的品质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春秋时,在秦晋合兵围郑的危急时刻,郑伯老臣烛之武只身赴秦营,向秦伯幡然醒悟,遂与郑结盟。于是,秦晋联盟瓦解,晋国被迫撤兵,解除了郑国之危。烛之武凭借自己的巧言机智,使郑国不费一兵一卒,保住了国家社稷,百姓免遭涂炭,还与秦结成了联盟,使晋国不敢轻举妄动,可谓一石二鸟。《战国策》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信然。一鸣惊人源于默默积蓄从烛之武对晋国历史和国君的为人了解之清楚,对联秦伯心理和秦晋恩怨把握之全面,可以看出:他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的方法。长期的默默积蓄,使其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沉稳自信,也使其具备了能言善辩,巧妙退兵的高超智慧。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闪亮时刻。长期的默默积蓄,使老迈的烛之武最终一鸣惊人,名垂青史。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读书、治学,都要有这种精神,才能为将来报效国家积蓄力量。•挖掘烛之武的精神品质,能在作文中进行素材运用。•修改你所写的语段,以《烛之武,我想对你说》为题,将其扩充为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你从历史长河的那头走来,缓悠悠,颤巍巍,再没有年轻时候那俊美的英姿,再没有壮年时候那啸天的豪气。如今,你的双鬓已灰白,你的双眼已昏花,你的青春已然逝去。你说你走得慢,是为了留下更深的足迹,你说你一生低调做人,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经验。没错,大半生沉寂无闻的你,终于在秦晋围郑的危机中,你临危受命,凭借你那过人的胆识和超人的勇气征服了秦君,拯救了郑国,历史也为此将你的姓名永远地留在了它的谱册中。《烛之武,我想对你说》一段因你创造的历史让我看到了你坚定的信念。在苦苦等待的漫长岁月里,你始终未曾放弃,这足以证明你的意志如铁一般坚不可摧。你相信国君总有一日会重用你,你相信国家总有一天需要你。你的等待,带着一丝固执,一丝期盼,一丝没有期限的耐性。终于,你等到了,你完美地诠释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你给后世苦楚失意的人带来希望,你让官场屡屡失败之人重拾信心。你,创造了一段人生憧憬终实现的神话。可是啊,烛之武,你又让多少年近古稀的固执老儒生,偏执地以你为榜样,在科举之路上兀兀穷年,一路走到黑;你又让多少才会横溢之壮士将青春视为等待,该出手时不出手,以为机遇之门自然会敲响,却从此湮没于世间。烛之武啊,你不懂得“毛遂自荐”,你只能算是一个幸运的“守株待兔”之辈,你在那棵木桩边守候了一生,你牺牲了你本该华光溢彩的青春岁月,你错过了你本该轰轰烈烈的壮年时光,如果不是在你垂垂老矣的日子里最终机遇光顾了你,你这一生真的要蹉跎岁月空自嗟了呀。烛之武,你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不知你当时是自谦呢,还是对郑伯的愤愤抱怨。听到你说的这番话,我真为你捏了一把冷汗,在一国之君前大发牢骚,真的危险啊。假如当时郑伯龙颜大怒,一气之下将你就地正法,那你岂不要落个千古小人贪生怕死之罪名?其实你是很爱国的,可又有谁知呢?佚之狐知道吗?郑国的子民们知道吗?你为人稳重,可是你性格不够率直,你临危能泰然处之,可是你却不懂得规划你的一生。若无这样的历史机遇,你就只能默默无闻于世。烛之武啊,穿越数千年的风烟,我望着你从历史的那端向我走来,又走过,留给我鬓发苍苍,容颜老去的背影,留给我对于人生的无限遐思……•完成你的作文。烛之武称得上是一壶佳酿,但他却被埋没在晋国——这条深巷子中。尽管它香飘四方,却也迟迟未被晋侯——也就是这条巷子的尽头所“品尝”。直到这条巷子将要被拆毁的时候,它才被当作救命稻草般地呈到了晋侯的手中,成为了晋国命运的转折点。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一鸣惊人,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