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专性需氧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杆菌,呈杆状或略弯。菌体大小(0.5~1)×(1.5~4)微米。具端鞭毛,能运动。有些株产生荧光色素或(和)红、蓝、黄、绿等水溶性色素,不发酵糖类。大多数菌的适温为30℃。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58~70%。存在于土壤、淡水、海水中。目前已确认有29种,其中至少有3种对动物或人类致病。假单胞菌科细菌根据rRNA-DNA同源性分为5群,其中Ⅰ群属于假单胞菌属,共7种细菌,代表菌种为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种类: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ce)恶臭假单胞菌(P.putica)斯氏假单胞菌(P.stutizeri)曼多辛假单胞菌(P.mendocina)产碱假单胞菌(P.alcaligenes)假产碱假单胞菌(P.pseudoalcaligenes)概况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原称绿脓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为土壤中存在的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各种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本菌存在。本菌存在的重要条件是潮湿的环境。假单胞菌属共同点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单或丛鞭毛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产生水溶生长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专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温度35℃,42℃生长,4℃不生长产生荧光素和蓝绿色水溶性的绿脓素,培养物呈蓝绿色。培养物有生姜气味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广泛存在环境中的条件致病菌,是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烧伤感染、囊性纤维变性等有多种毒力因子:包括菌毛、荚膜多糖、内毒素、外毒素、绿脓菌素、蛋白酶、磷脂酶等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学检查采取浓汁,创面渗出液,痰,尿,血液等标本,或在可疑物品器械上取材,在利用血琼脂培养基上分离培养细菌。根据菌落特点,色素,生化反应等进行鉴定。运用血清学实验,噬菌体分型做医院内感染的追踪调查典型型大肠菌样型粘液型侏儒型粗糙型铜绿的菌落分型粘液型(麦康凯平板)粘液型(血平板)菌落光滑凸起成粘液状侏儒型(麦康凯平板)细小,无光泽半透明菌落典型型(麦康凯平板)菌落呈灰绿色大小不一扁平湿润边缘不规则呈伞状伸展表面常可见金属光泽典型型(普通平板上)产绿脓素琼脂染成黄绿色粗糙型(麦康凯平板)菌落中央凸起边缘扁平表面粗糙大肠型(麦康凯平板)菌落圆形凸起似大肠埃希菌菌落铜绿假单胞菌--检验程序标本增菌分离培养(血平板)最后鉴定可疑菌落(性状、色素)初步鉴定涂片染色镜检血标本色素鉴定生化反应42℃生长分型涂片镜检氧化酶菌落特征绿脓素气味铜绿假单胞菌--防治原则加强一些特殊病房及检查室、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避免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