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13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3村庄整治前言村庄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目标、内涵、途径的统一,所涵盖的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1)村庄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生产发展必须依靠好的环境,只有广大农民实现安居,才能乐业、创业,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城市需要优质的投资环境,农村也需要良好的创业条件和安居环境。•如果村庄人居环境差,那么创业、发展经济和解决“三农”问题便无从谈起。•2)“生活富裕”来讲,村庄整洁是农民生活富裕的要义之一•我们要减小城乡收入差别,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村庄整治所产生的效果是让农民直接受惠、感受生活质量的富裕。•3)村庄整治是乡风文明的载体•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有位哲学家就讲过,“环境能够塑造人,人能够改造环境”•“封建”、“迷信”的本质?•4)“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环境氛围•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高度;考虑城市文化的进程和发展布局,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从硬化、绿化、净化、美化入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农村环境建设的机制和制度,如分级责任制度、农民参与机制、村庄公共设施管理长效机制、村庄整治的督促检查制度。•5)管理民主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是一种农民自主从“干中学”的过程•成熟的民主体制始终伴随着永不停顿的成功实践。村庄整治是在农民自主、村民自治、自我决策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主决策的新风尚,而且这种民主决策直接给农民带来利益,管理民主之习惯才会真正育成。•正在开展的村庄整治及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人曾说过,“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样的情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目前,世界上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是非洲。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9.68%。•健康城镇化的关键是推力和拉力的均衡,是需要富余劳动力有序地从农村移民到城市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自然和谐的过程。•13.1村镇整治原则和策略1村镇整治原则•为了消除现在村庄整治过程中的任意性、盲目性,占用大量耕地和灌溉面积,而原有建设用地大量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村”的现象,村庄的政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节约用电,保护耕地A充分利用原有建设用地,杜绝用地浪费现象;对占用耕地的项目严格按《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审批批准,并实行“占地补偿”,以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B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温家宝2)统筹兼顾,远近结合既要立足现状,拟定定期改造的内容和具体项目,又要符合村庄建设的长远利益,体现出远期规划意图。同时,村庄整治要有详细的计划,建设要分批分期地逐步实现。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村庄整治的方法、规模、速度等,应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要避免不顾实际情况、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的规划。4)合理利用,逐步改善村庄整治应合理地利用原有村庄的基础,保留近几年新建的住宅、公共建筑及其他公用设施等,应尽量利用。及时拆迁破烂不堪,有碍村庄发展的建筑。结合自然条件状况保留村庄内的果园、池塘等有价值的用地。关于“占(征)地补偿”1.征地补偿费是指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土地时,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被征地单位的各项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四项。2.2012.11.28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该草案对于现行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修改,主要内容是提高征地补偿数额,有消息称,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3.对农民而言,这确实是十八大后最激动人心的改革利好。按照目前的规定,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全国平均来说,现有一亩地征收补偿费在4万元左右。按照今后提升“10倍”的补偿标准,一亩地下来将会有40万元。即使这个每亩40万元的补偿费不能完全给付农民,和现有的补偿标准相比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关于“占(征)地补偿”1.提升10倍的征地补偿标准“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看到了希望之门。2.首先,农民的财产性收益终于有了盼头;其次,农民市民化终于可以加速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51.27%的城镇化率是“注了水”的,因为有2亿多人是“漂浮”在城市中,而不是真正“生活”在城市中,他们不能平等地享受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受城乡二元户籍体制的限制,实际则是无人愿意承担巨额农民市民化转换的成本。据测算,人均市民化成本大约为10万元,2亿多人就需要20万亿-30万亿元的市民化转换成本。这巨额的农民市民化转轨成本,光依靠政府肯定难以承受。大幅提高征用土地的补偿标准后,农民一亩地就能拿到几十万元补偿,这样农民可以“带资进城”,如果辅之以合适的户籍政策,那么就会有一大部分城郊农民能“有底气”,真正实现市民化。关于“占(征)地补偿”3.但此次改革并不涉及农村集体土地交易主体的改革。按现有政策规定,农村土地(包括耕地、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要想以土地自然要素的形式进入自由流通的房地产市场,就必须先由政府征用,将集体土地转换为国有土地,政府是土地市场的“大掌柜”。虽说补偿标准提高了,但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仍不是土地市场的交易主体,政府征地的模式和“大掌柜”的身份还没有变。这样,中国的土地市场仍不是完全的市场。这就很可能会带来另一个问题:由于自身在土地市场中处于垄断地位,加之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和对造城运动的冲动,政府可能会将提高的征地补偿费用转嫁给土地市场的最终消费者——城市居民。如此,城市地价和房价就会“水涨船高”,这对城市“房奴”和城市低收入人群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以下三个:关于“占(征)地补偿”一是,对政府的财政预算施加“民主监督”的硬约束,政府要从土地收益中主动后退一点,让利于民;二是,对土地市场彻底改革,确权赋能后,承认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让农民可以流转自己的部分集体土地,甚至可以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房地产开发,适时启动农村房地产市场。而政府只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规划和税收调节政策就行,竞争主体的多元化无疑会有助于平抑城市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三是,要有效遏制各地政府的造城冲动,改变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和土地财政依赖,及时从城市规模扩张路径转向对存量土地和新增土地的利用效率提升上来。关于“占(征)地补偿”4.另一重要问题:就是农民巨额补偿费用的分配和使用问题虽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文件对农民土地征收补偿费用的计算方法、使用分配、管理监督都有详细的明确规定,但近年来,农村土地征收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仍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在土地征用的谈判中,由于农村土地的“双主体”存在,强势“集体”往往会导致失地农民“被代表”或“被同意”;二是补偿费用被少部分人违规挪用、混用、截留、挤占;三是部分农民一夜暴富,高额的补偿费反而带来许多社会负效应。上面的计算都是基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数,实际上,能获得征地补偿的往往是靠近大城市的部分城郊农民。征地造成的“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大量“三无农民”在补偿费用用完之后怎么办呢?因此,政府必须从补偿费用中强制性地匀出来一部分资金给“三无农民”购买各种社会保障。2村镇整治的策略•村镇整治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村镇总体规划。为了避免这种过程中出现反复的局面,整治时应在全面了解村庄现状的基础上遵守一定的顺序进行。1)整体用地布局村庄用地布局的调整必须根据元村庄的功能分区情况和今后各方面发展的具体要求来定。如有不合理时需进行调整。调整方法有:(1)改造旧生产区(2)新选生产区(3)形成集中的生产区(4)形成村庄公共中心2)改造旧建筑群•改造旧建筑群就是对村庄原有的建筑物确定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拆迁改造,并从建筑物的功能考虑,做出新的调整。改造的主要依据?改造方法有如下一些:(1)调整建筑密度具体方法是“填空补实,酌情拆迁”。(2)改变功能性质对某些建筑物质量等级尚好,但功能上的位置不合理而采取的改变建筑的功能的办法。(3)建造新的建筑物按照规划需要,对将来新建的建筑物和需要拆除迁移的建筑物进行合理布置,以便按规划建设。3)改善道路,完善交通网•村庄道路整治应从全局出发,从形成完善的道路网方面考虑,并充分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要求。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村庄道路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研究。明确道路的功能,确定适宜的道路宽度及坡度……4)改造供水、供电设施供水——根据村庄水源类型、取水途径、供水方式,结合村庄生活水平状况,经销改造:(1)尽量改地表水源为地下水源,以保证良好的水质,但要注意保证水量充足;(2)该人力提水为动力提水,以提高效率、节约人力;(3)实行集中供水,通过建小水塔,配以简易水处理设备,以保证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对水质、水量的要求。供电——整治时必须根据我国村庄供电设施的主要特点及村庄电力需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改造(P347)。5)改善环境通过对村庄内部的用地调查、分析,结合各类建筑用地的改造,将村庄内不适合于建筑的坡地、零星闲散地和边角地充分利用起来,进行适当的绿化,以改善环境,完善绿化系统,美化村庄面貌。此外,对村庄内的粪便处理、垃圾堆放和厕所的布置进行统一规划,以改变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状况。13.2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1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方法和步骤(1)技术准备:查阅有关资料、规划实例,走访有关单位,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准备用品和用具等。(2)现场测量:对整治规划区内的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村庄现状图。(1:500或1:1000)(3)提出方案:按照村庄规划原则提出多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选定最佳方案。(4)编制规划:依据方案,编写规划纲要和绘制规划草图。(5)征求意见:以会议形式向有关人员及上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提交村民大会讨论通过。(6)完善规划:绘制村庄整治规划图,写出说明书,整理有关要点及有关资料。(7)张榜公布:将县级政府批复的规划与执行规划的规定用永久性的构筑物公布于众,并制定执行规划的具体办法和细则。2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内容村庄整治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级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指导。编制内容有六项:1)确定村庄整治规模与建设期限期限一般为5~l0年2)确定用地指标(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2)建设用地标准村3)确定建筑密度和间距(2个概念?),建筑物占地面积一般为30%~40%。4)确定各类公用设施如商店、学校、医务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布局及实施步骤5)确定环境保护、防灾等各项措施确定村庄绿化,水环境整治,消防整治,防洪与内涝整治及其他防灾等措施。6)确定规划实施的目标、途径和先后顺序确定村庄整治规划实施的总目标及分年度目标,建设内容的实施顺序等。13.2.3村庄整治规划建设项目内容可归纳为二十项。资金来源:生活性设施主要由农户自筹资金解决,其余采用多渠道筹资的办法解决。1)公益性设施(1)“三水一路”。即:排水设施、水塘、水井或供水设施,村内道路。(2)“三室一场”。即:托儿所、医务室、文体活动室,公共场所硬地铺装。2)准公益性设施(1)“三电一厂”。即:店里、电话、电信,悠闲广播电视(2)“三保二化”。即:保护生态建沼气池、保护环境建公厕、保护清洁建公共畜舍,村庄进行绿化,村庄垃圾归集化3)其他相关设施危旧房拆除,保留建筑整修,新建住房。13.2.4村庄整治规划成果编制村庄整治规划与实施方案的成果应达到“四图、三表、一书”的要求,即现状及村庄位置图、规划总平面图、公共设施规划图、农房设计参考图、主要指标表、工程测算表、行动计划表和说明书。1)现状图2)规划图3)设施图4)农房设计参考图5)主要指标表6)工程预算表7)行动计划表8)说明书13.3村庄整治建设•基础设施主要内容包括村庄内给水、排水、水塘、道路、电力电信、广播电视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