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2003--2007年区县财源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为实现全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区县经济发展步伐,壮大区县财政实力,根据我市区县财源建设的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照市委提出的“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扬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把促进区县经济发展摆上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进一步巩固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开辟新兴财源,全力推进区县经济发展,增强区县财政实力,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二、工作目标总的工作目标是: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大力发展民营、个体私营经济和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为重点,以营造优良、宽松的环境为保证,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确立以工业财源为主体,农业财源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为新兴财源,提高区域财源效能,初步形成结构合理、梯次分明、布局均衡、稳定可靠、后劲充足、长期受益的地方财源体系,为区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目标是:(一)实现区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财政收入规模不断壮大。今后五年,区县级财政全口径预算收入实现逐年增长,具体指标按我市制定的考核细则确定的增长比例考核。(二)实现财政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县财政收入占GDP比重逐年增加(区级不考核此项指标)。(三)确保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保证财政供养人员基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创造条件兑现国家出台的其他各项增资、补贴等政策。(四)确保当年财政收支平衡。在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做到量入为出,保证财政各年度的收支平衡。(五)实现人均财力逐年增加。要在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条件下,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使人均财力每年有一个合理的增长幅度。(六)对财政往来挂帐进行清理。根据我市现阶段财力情况和省财政厅有关清理财政往来挂帐的要求,要使财政往来挂帐额逐年递减。(七)确保上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全部到位。对上级部门财政专项资金要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八)保证财源建设项目如期投产达效,实现利税指标。三、工作重点(一)大力支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工业主体财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发展工业作为财源建设的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构筑财源建设强势板块,确立工业主体财源地位,充分发挥区县工业企业现有优势,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政策、人才和服务上向汽车、医药、食品、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倾斜,全力支持其加快发展,提高质量,扩大规模,进一步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强大支撑。突出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相结合,推进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年纳税千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牵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对有前途的利税大户进行技改、扩产及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使区属财源工业由生产型向高科技型、高附加值型转化,县属财源工业由粗放型向集团型、资源型、深加工型转化,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依托自身优势,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在7区形成如南岗科技园、一洲制药等一批特色拳头企业群体,在12县(市)形成如五常葵花药业公司、尚志华润新三星啤酒有限公司、双城雀巢公司、阿城酒业集团等几个全省同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二)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向效益型农业转变,巩固和发展基础财源。一是突出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要按照国际标准、市场化需求,围绕产业化基地建设,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扩大优质农产品和特色、绿色食品生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抓住全省实施“奶牛振兴计划”和“肉牛发展计划”的机遇,加快畜牧业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牵动我市农产品快速转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财源新的增长点。通过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三是推动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约化生产。充分利用我市12县(市)幅员广阔、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特色乡镇为重点,抓一批综合型、加工型、旅游型、商贸型、交通枢纽型、资源开发型小城镇。明确开发建设的重点,予以重点扶持,使小城镇建设与全市统筹规划相衔接,大力发展高新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农业,建成五常大米、巴彦大豆等特色、规模农业生产基地。利用我市7区近郊的功能和特点,大力发展示范农业、精品农业、订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努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在农产品深加工,增大附加值上做文章,形成大农业发展格局,巩固农业基础财源地位,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充分利用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产业。依托我市大多数县(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项目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利用我市经过多年努力开发创造出来的宝贵的冰雪旅游资源和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品牌,大力开拓宾县二龙山风景旅游、尚志亚布力滑雪、依兰巴兰河漂流、阿城金源文化、五常京旗文化等特色旅游市场,开发建设日本街、俄罗斯街、韩国街等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异域风情街,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经济优势转化为财政优势,增加旅游县(市)的财政收入。(四)积极扶持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发展新兴财源。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要作为战略重点,放手、放胆、放量地加快发展。进一步落实发展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各项政策,为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加强对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引导,把发展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培育财源新的增长点,按照谁发展快,谁对财政的贡献大,就扶持谁、支持谁的原则,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外的经济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快速扩张。按照规范税收、减少收费、提高规模的思路,加快兴办“工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区”的建设步伐,进一步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大力吸引社会各界资金、人才、技术,使民营和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区县财政收入的比重有较大提高。(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整合现有资源,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骨干企业,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针对我市既是工业大市,又是农业大市的实际,加快建设一批大型农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增强我市区域性物流中心功能。努力发展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会展业,充分发挥我市特大型中心城市的优势,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六)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大力培植城市建设财源。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公开拍卖、出让的有效形式,实行城市资本运营,广开融资渠道,特别要加快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实现项目投资多元化。进一步改革用地制度,积极培育土地市场,让城市土地成为城市基础建设的融资渠道,通过收储、整理,采取公开拍卖、出让、抵押、出租等方式,激活资产,实现由资源转化为资本,使土地成为推进城市建设的“储备库”和投资支撑点,一方面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开辟新的城市财源。(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出力献策,不断为区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坚持内资外资一起引,鼓励区县制定较为完备的招商引资政策,特别是对个人的奖励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吸引国内外客商投入资金和先进技术,招来大项目,解决区县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的问题,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对各区县招商引资的较大项目,市里按一定比例给予招商引资费用补助支持。(八)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缓解财政压力。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从严控制弹性支出和超标准开支,严格执行机构改革后新核定的党政机构编制标准,杜绝违规开支,在靠增收扩大财政实力的同时,靠节支减少财政压力。四、保证措施(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区县财源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部门在推进区县财源建设工作中,要真正把财源建设工作与振兴区县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全市“十五”期间经济实现跨跃式发展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树立“区县兴则全局兴,区县活则全市活”的思想,把工作的落脚点切实转移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上来,以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为区县经济发展创造最为宽松的环境。(二)加强项目管理,搞好财源建设项目的论证、立项工作。财源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是搞好项目的开发与建设,要搞好项目论证,努力培植市场前景好、利税高的财源建设项目,并建立项目储备库,有重点有计划地分期实施,形成“成功一个、培养一个、实施一个、储备一个”的良好局面。应严格控制和减少政府债务,避免短期行为和盲目上项目。(三)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增加财源建设资金投入。一是要调动多方积极性,把市级资金统一捆绑使用支持财源建设工作。从今年起,我市将建立区县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财源建设。要把区县财源建设项目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谋划,优化资金配置,我市用于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都要向财源建设项目倾斜。对区县所报项目要区别不同情况,除给予贷款贴息和招商引资费用补助支持外,对经济欠发达或边远县份所报项目,经考察论证经济效益较好、贷款确有困难的,可适当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二是要多方筹集资金,支持财源建设。财源建设项目确立后,市财源建设办公室要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财源建设资金的投入;鼓励区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招商引资成功的,并且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必要的费用补助;通过贴息的政策支持,更多的吸引信贷资金的投入。三是制定《哈尔滨市区县(市)财源建设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原则、资金投向、申请和投放程序、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内容,管好用好财源建设资金。(四)加强日常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财源建设工作。1、搞好财源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项目审验、论证和宣传、联络工作。市财源办要定期深入区县调查研究,帮助区县研究财源建设方案及项目的确定。为扩大宣传,形成声势,将各区县财源建设开展情况、典型经验及好的做法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并利用信息、简报等形式进行交流推广,以利于指导全局,推动财源建设工作均衡发展。2、加强财源建设进展情况的协调、检查、督导,做好项目跟踪问效工作。市财源办经常深入各区、县了解财源建设进展情况,通过调研,及时检查、督导解决财源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3、加强各部门的协作。财源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各方面的通力协作才能奏效。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从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全力抓好财源建设。五、考核评比区县(市)财源建设要实行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加强考核评比工作。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联合下发的《黑龙江省县级财源建设考核评比办法》,制定我市的实施细则。明确考评对象为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确定考核内容,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财源建设项目实施情况等。考核实行百分制,综合考核得分达到100分的为达标,不满100分的为未达标。年终,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财政局配合,对区县(市)财源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评结果将向全市通报,并将作为考核区县(市)党政领导政绩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达标的区县(市)各奖励10万元,并按综合考核成绩对县(市)和区分别排列名次,对考核成绩前3名的县(市)和前2名的区各奖励50万元。奖励资金中的不超过20%用于奖励在财源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通过考核评比和兑现奖惩政策,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推动财源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六、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