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对比这两张图片谈自己的感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等。代表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怀着敬意的赞扬给下面红色的词语注音恹恹旁逸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参天主宰刹那毡子外壳无边无垠坦荡如砥yānyìyùnjuéjiàngpósuōqiúnánqícānzǎichàzhānqiàoyíndǐ1、通读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感情来抒写白杨树的?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赞美之情。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2、在这些赞美的语句中,从“那”到“这”,从第1段的“赞美”到第9段的“高声赞美”,说明什么?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观察是由远及近,感情是由浅入深,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之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3、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4.自读课文,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的重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干枝叶皮形态特点笔直丈把高无旁枝向上靠拢成为一束宽大片片向上没有斜生的光滑有晕圈淡青色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力争上游(总)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总)不平凡正直团结进取质朴内在气质内在气质:6、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人。)“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7、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作者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白杨礼赞》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其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1、比喻用于任何事物的性状,而象征之用于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2、一般比喻,其喻体在全篇中不占主要地位,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象征则相反3、比喻适用于各种文体,象征用于抒情性文体。本文作者把对北方农民的赞美之情寄托在对白杨的具体描绘与精辟议论上。这种描述贯串全篇。因此,本文用的是托物抒情的象征手法。更能衬托出北方农民的平凡而伟大。1.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第5-8段;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1)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什么手法?共两层第一层用否定句式“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由于审美观点不同,承认白杨“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抑”第二层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扬”作者用对比烘托和先抑后扬的手法深情赞美了白杨树。(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是怎样逐句加深的?第二层,作者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意思一句比一句扩展并深化,发人深思。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4.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写白杨树的,但文章的第二段似乎不是写白杨树的,这一段写什么呢?它与白杨树有关系吗?这一段是描绘西北高原的壮美景色,它是白杨树的生长环境。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不平凡?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生长环境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面积坦荡如砥地势雄壮伟大单调正衬反衬对比不平凡作者先从三个方面来描绘: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砥”。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6.作者最后为什么又写楠木,目的何在?讲解:茅盾同志回答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结尾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斥责“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反动派,呼应篇首。小结全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从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在气质,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具体形象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总结1、主题:通过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3、修辞方法:排比、反问、拟人请大家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使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思考一、四、六是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春天的桃花雪中梅花黄山松竹一、选出红体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A.婆娑(suō)潜滋暗长(qián)主宰(zǎi)倔强挺立(juè)B.开垦(kěn)无边无垠(yíng)倦怠(dài)虬枝(qiú)C.锤炼(chuí)秀颀(qí)外壳(qiào)恹恹欲睡(yàn)D.毡子(zhān)旁逸斜出(yì)泛出(fàn)坦荡如砥(dǐ)D二、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A.傲然伟岸参天妙手偶得B.视野贱视挺拔积雪初溶C.靠拢错综质朴诸如此类D.宛若鄙视佩服纵横决荡B三、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2.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3.白杨树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4.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真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接下)A.比喻拟人拟人对比B.夸张拟人排比拟人C.比喻比喻拟人对比D.夸张比喻拟人对比三、对修辞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的是()C四、回答问题:1.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用原文回答)答:因为“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而且“坚强不屈与挺拔”。2.和“伟丈夫”形成对比的词语是“好女子”,这样对比的作用是什么?答:欲扬先抑,否定了“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不同。1.课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得文章的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散文中记叙、描写是抒情、议论的基础,抒情、议论是记叙、描写的深化。1、完成课堂目标检测。2、完成课后练习。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断地工作,以全副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