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qiáo县人(今安徽省亳bó县)。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时期(196-220)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汉献帝时任丞相,封为魏王。他去世之后,其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他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其中既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但是他从不消极,总是积极进取,把统一中国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最大追求。在文学方面,他创作了《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优秀的诗篇,其诗歌以“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而留名于后世。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应玚)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体裁:《观沧海》一首四言古体诗,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一章。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曹操雅爱诗章,好作乐府歌辞,今存二十一篇。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掌握字音、字义,扫除阅读障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zhìzāi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岛周围是葱茏的树木,各种青草丰美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浪,波涛汹涌起伏。诗词大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出自浩瀚的大海之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整体感知: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是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二层:(3—8)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三层:(9—12)借助奇特的想象夸张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之景虚景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文的内容无关。赏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地点及观察的对象。没写人,但可看出曹操登山时的勃勃英姿。(写自己登碣石山俯视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水河澹澹”,形容大海波澜壮阔。(惊讶、赞美)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展开了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观沧海》一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最早的山水诗佳作。写作特点:诗歌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合作探究:诗人观看到什么景色?这些景色又有什么特点?观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澹澹丛生丰茂萧瑟涌起若出其中若出其里竦峙(虚景)(实景)波澜壮阔欣欣向荣洪波巨澜统领动静动静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与威严静动动静相配,显示出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的气象借助夸张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观沧海》赏析1.赏析: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耸峙”是写山岛巍然耸立的形象。动静结合,写出了大海的威严和辽阔。2.诗中描写的沧海景色有什么特点,通过写景表现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眼中的沧海波澜壮阔、欣欣向荣,映衬出诗人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积极向上的心态。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赏析或意境)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4、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苍凉、悲壮、慷慨、激昂6.“若”字用得好,好在哪?“若”意思是好像,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主观感受,体现了作者的开阔胸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7.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树叶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和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小结: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