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服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满族服饰满族的简介•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另外,在内蒙古、河北、山东、新疆等省、自治区以及北京、成都、兰州、福州、银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数散居满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满族服饰简介旗装•旗装,是满族最有特色的服装,满语为“衣介”,也就是长袍的意思;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圆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又称马蹄袖。•在满族人逐渐脱离骑射生涯后,马蹄袖已成装饰,而放下马蹄袖仍然是满族人对长者、尊者致敬的礼仪。马蹄袖(箭袖)旗袍的开衩马褂•是满族喜爱的服饰,在长袍外面套马褂,有“长袍马褂”的美称。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为了骑马方便,在长袍的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禊的短褂,以御风寒.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马褂高领对襟,四面开禊,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武勇。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大襟对襟琵琶襟•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坎肩•坎肩也是满族特色服饰之一。坎肩还有背心、蔽甲方、披袄、搭护,军机坎等名。•坎肩并不是满族原有的服装,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据记载“半臂”的样式始于隋朝,当时很简单,就是无领、无袖、对襟。•坎肩分为对襟、捻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多种。•清朝时兴穿坎肩,应当说是在进关之后,由于民族融合,受汉族衣着的影响的结果。•妇女穿的坎肩还要绣花锒边。坎肩有棉有夹,或丝或布,多套在袍子外面。•有一种“巴图鲁”(满语勇士)坎肩在八旗子弟中很流行。后来有的加上两袖,被称为“鹰膀”,更显英武。•前襟横作一字形者叫“一字襟马甲”,也叫“马甲”,满族称它为“巴图鲁坎肩”(意译为好汉的坎肩)。•马甲本穿在内,后改穿于外,俗称“十三太保”。女子旗装•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女式坎肩多为对襟式,对襟下端多为如意头式,衣缘多镶以艳丽花边。旗袍的发展•至本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服饰欣赏清代官服上的补子(二品文官)中国元素设计的现代服装旗头盘扣谢谢观赏!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