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构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今天由我们带着大家一起走进“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已接近鸭绿江了)。汉长城:东起朝鲜北部,西达新疆罗布泊以西的库尔勒明长城:东至辽东鸭绿江,西至甘肃嘉峪关万里长城的构造是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一、城墙墙身的构造特点:墙身随地势起伏有高有低,底宽顶略窄。二、城墙顶部的构造特点:构筑精细厚实,垛口利于嘹望和射击。三、城墙上台子的构造特点:分工明确,构造合理。四、与长城配套的烽火台的特点:间距半里,便于报警。长城的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000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6254239.662米,堑壕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42342.265米。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32万米以上。•长城的建筑构造:•长城作为伟大的防御工事,基本由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火台三部分组成。•关隘:整个关隘构造,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城墙:城墙是长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特别坚固。城墙顶上一般都有四马并骑的宽度,即有四、五米宽,以便作战时部队机动和运送粮秣、兵器等。在城墙的外檐上筑有提供了望和射击的垛口。•城台:在长城城墙上每隔二、三百米就构筑有一座高出城墙顶面一米左右的台子。外墙上砌有垛口。城台又根据用途、构筑情况分三种:墙台,敌台(敌楼)和战台。•烽火台:烽火台的形式是一个独立的高台子,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烽火台之间距离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作用是,一种防御体系,利用城墙和垛,烽火台建立起来的完成的防御体系,主要作用是低于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掠夺!•过去长城是防御作用,而现在长城是旅游业的热门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约7.8米,山岗陡峭的地方比较低一些,平坦的地方比较高一些。城墙内部比较低,外部比较高。墙基平均6.5米宽,顶部只有5.8米指图介绍长城的构造墙身、方砖、垛口、宇墙券门、敌楼、墙台垛口·瞭望口·射口烽火台•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万里长城设计巧妙之处1、大都用砖、石砌筑,在工程上有了很大进步。2、城墙的顶部……面上一层是方砖,用石灰砌缝……野草都很难生根滋长3、城墙墙面还有排水沟和吐水嘴等设备4、这种台子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墙台……另一种叫做敌楼……5、遇有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6、它总是外侧高险,有的地方下临绝壁。……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