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六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课程解读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国际:的诞生和退出,引起的恐惧和仇恨。(2)国内:被推翻的和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2.内容(1)农业:实行。(2)工业:不论大小,一律,实行高度政策。(3)流通:取消。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战争地主资产阶级叛乱余粮收集制国有集中管理自由贸易帝国主义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分配①实行。②实行。3.性质: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4.影响(1)积极方面①适应了,为战胜提供了保证。②使站稳了脚跟。(2)消极方面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和,遭到广大的反对。②导致严重的、危机。实物配给制军事性战时需要国内外敌人苏维埃政权弊病错误农民经济政治成年人劳动义务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内容(1)农业:以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②在国家掌握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和的形式,实行。(3)流通:允许,实行。(4)分配:废除平均主义的,实行的。固定的粮食税自由支配高度集中管理经济核算经济命脉租让制租借制国家资本主义商品买卖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按劳取酬工资制知识研读知识梳理正确途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社会主义建设3.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进行的有益探索。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影响(1)经济方面①走出困境,为实现奠定了基础。②人民群众的初步好转。(2)政治方面①巩固了,巩固了。②1922年成立了。③1924年苏联第一部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的形式确定下来。苏俄经济工业化物质文化生活工农联盟苏维埃政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宪法法律知识研读知识梳理三、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历史背景(1)1924年,成为苏联主要领导人。(2)苏联是一个只能输出、输入的落后。(3)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农产品机器装备农业国知识研读知识梳理2.形成基础(1)实现苏联工业化①1925年正式提出实现的方针。②1926年起进入建设时期。③1928年后,经过两个,实现国家。④优先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经济结构。联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五年计划工业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农业逐步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富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2)农业全盘集体化①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的方针。②1929年下半年开始,1937年实现③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主要是为了配合,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④对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进行剥夺,1932年底,消灭了阶级。3.形成标志:1936年《》的颁布。知识研读知识梳理4.主要内容国家指令性计划社会生产力农业轻工业地方和企业国家的权力斯大林领导政局稳定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高度集中思想文化知识研读知识梳理5.基本特点:、政治与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严密的。经济思想文化整体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背景处于战争环境,形势险恶,物资极度匮乏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结束;经济形势严峻,出现经济政治危机目的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把大中小工业企业收归国有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型企业流通禁止商品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强制劳动,实行平均主义配给制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特点取消商品和货币,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成效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后引起社会动乱促进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认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知识研读考点整合【特别提醒】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新经济政策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一】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本题通过两个历史概念考查学生的记忆、对比、理解等综合能力。A项正确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后果之一,B项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中得出的经验教训,C项准确反映了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史实,三项结论均符合史实。而D项混淆了历史概念,它指的应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联系紧密的两个历史概念,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该题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应注意相近历史概念的比较,从原因、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对比其异同点。【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实质是()A.由社会主义倒退到资本主义B.由无产阶级专政倒退到工农民主专政C.把超前的生产关系倒退到现实位置上来D.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单从对商品货币关系的处置上看,前者超前了,后者只有后退。前者超前造成经济政治危机,证明“后退”是必需的。况且,本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经济政策的范畴。【答案】C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考点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经验与教训1.原因(1)根本原因:苏联的以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2)客观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知识研读考点整合(3)主观原因: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4)直接原因: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消新经济政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5)历史原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下了大量的个人专断和个人迷信的残余。知识研读考点整合2.特点“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忽视民主法制,在意识形态领域盛行教条主义和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经验(1)通过政府的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高综合国力。知识研读考点整合4.教训(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3)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4)执行计划指令,挫伤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5)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必须结合起来。(6)应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案例二】(2009·江苏)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此题考查对斯大林这个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斯大林模式的评价。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这种体制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进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A、B、C表述均不符合史实。【答案】D知识研读考点整合【即时巩固二】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知识研读考点整合【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由于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ATheend,thankyou!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