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交通运输工程质量监督站20XX年X月X日预应力后张法施工技术2014年8月3.千斤顶工作段长度伸长量1.钢绞线内缩量2.力筋回缩量限位板(内有6mm的凹槽,工作夹片就在该凹槽内)位移传感器伸长量量测(包括了千斤顶工作长度)工具夹片有内缩工作夹片工具夹片张拉端工作长度L01,包括垫块内钢绞线的伸长量•一、准备工作•(一)张拉设备的校准•应注意智能张拉设备与常规张拉设备在校准关系上的区别:常规张拉设备校准千斤顶输出张拉力与外设油压表之间的线性关系常规张拉设备校准油压表与张拉力的线性关系•一、准备工作•(一)张拉设备的校准•应注意智能张拉设备与常规张拉设备在校准关系上的区别:智能张拉设备外设油压表在张拉作业时不具备参考价值,故应校准千斤顶实际输出力值与系统自动记录的力值之间的偏差。智能张拉设备自动记录伸长量,故还需校准位移传感器自动记录的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偏差。智能张拉设备的力值偏差、伸长量偏差校准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否则不予使用。智能张拉设备校准实际张拉力与显示张拉力的偏差智能张拉设备还需要校准位移传感器记录的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的偏差•一、准备工作•(一)张拉设备的校准•张拉设备的校准范围应覆盖使用范围,即校准范围应大于或等于初张拉力、目标张拉力。如:控制张拉力为1000KN、初张拉力为10%时,张拉设备的校准范围至少应在100KN至1000KN。(因为张拉设备校准得出的线性关系只在校准范围内有效,不能外延推算)•一、准备工作•(二)编制张拉计算书对图纸给出的理论伸长量进行复核。•首先采用设计图纸给出的参数进行验算,验算结果应与设计值吻合或基本吻合,否则应分析查找原因。•根据实际参数进行理论伸长量计算,钢绞线弹性模量、波纹管的摩阻系数等原材料参数应根据试验确认,采用实际参数计算所得的结果即为“理论伸长量”。故,之前应对钢绞线弹性模量、波纹管的摩阻系数进行试验确认。•计算书中要单独计算千斤顶实际工作段长度的理论伸长量。•张拉计算书要由技术负责人复核,监理桥梁工程师签名确认。•二、张拉作业•对于常规张拉设备,关键在于两端张拉的同步性和稳压时间的控制,各张拉节点均应在持荷稳定后量测伸长量,张拉至目标张拉力时必须持荷5分钟。持荷完毕后回油至初张拉力时再次稳压,量测伸长量,只有量测了这个值,“力筋回缩量”值才能计算得多,否则,“力筋回缩量”值必然不是真实量测的数字。•对于智能张拉设备,应在张拉程序中设置张拉持荷完后回油至初应力时稳压记录伸长量值,以计算“力筋回缩量”•“钢绞线内缩量”的量测:采用常规张拉设备、量测千斤顶活塞伸长量的方法以及所有的智能张拉设备,均应按“粤交监督【398】号”文的要求量测、计算钢绞线内缩量。当使用同一类工具锚时,可将前3片预制梁板的各孔预应力筋或现浇梁的前5孔预应力筋名义内缩值的平均值作为后续预应力张拉施工计算的固定数值•采用常规张拉设备,但是制作了夹具标尺、采用量测千斤顶外设的夹具标尺至梁端伸长量的方法,内缩量则不需要进行量测。夹具标尺示意图•三、伸长率偏差复核•张拉完成后须在第一时间对伸长率偏差进行复核。当张拉伸长量出现异常偏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后方能进行下一步施工。伸长率偏差复核计算示例(量测活塞法,智能系统通用)总伸长量=100%张拉力伸长量+20%伸长量-2*10%伸长量-内缩量-千斤顶工作段伸长量=(50+53)+(20+23)-2*(15+17)-4.5*2-6*2=61mm力筋回缩量=100%张拉力伸长量-回油至10%伸长量-(1-10%/100%)*千斤顶工作段伸长量=50-42-0.9*6=2.6mm(力筋回缩量不得参与总伸长量计算)伸长率偏差复核计算示例(量测夹具标尺法)总伸长量=100%张拉力伸长量+20%伸长量-2*10%伸长量-千斤顶工作段伸长量=(50+53)+(20+23)-2*(15+17)-6*2=61mm力筋回缩量=100%张拉力伸长量-回油至10%伸长量-(1-10%/100%)*千斤顶工作段伸长量=50-42-0.9*6=2.6mm(力筋回缩量不得参与总伸长量计算)•三、伸长率偏差复核•张拉数据示例1•三、伸长率偏差复核•上图中所列数据异常在于:10%至20%张拉行程对应伸长量为(23+34)-(10+15)=32mm(该行程应该为钢绞线弹性变形阶段),而0至10%张拉行程对应伸长量为10+15=25mm(该阶段为钢绞线非弹性变形+少量弹性变形阶段)。初张拉力行程阶段的伸长量应该大于相邻行程的伸长量,现在出现了小于相邻行程的伸长量,说明可能存在:钢绞线出现了较大的滑移内缩或者初应力选择偏小,在初应力行程张拉过程中未能完全消除非弹性变形,发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停止张拉找明原因,放张后重新张拉。•三、伸长率偏差复核•张拉数据示例2•三、伸长率偏差复核•上图中所列数据异常在于:10%至20%张拉行程对应伸长量为(15+18)-(10+12)=11mm(10%的伸长量),而20%至100%张拉行程对应伸长量为(90+95)-(15+18)=152mm(80%的伸长量)。152:11≈14倍,而非80%:10%=8倍左右,即伸长率不成比例。说明张拉过程中钢绞线存在较大的内缩滑移或者张拉数据造假。•四、锚下有效预应力检验•(一)预应力张拉施工完毕后,应按规定对其锚下有效预应力进行抽检。•(二)有效预应力检测前禁止切割钢绞线和灌浆。•(三)有效预应力检测应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实施。•(四)实测锚下有效预应力应符合要求。•(五)有效预应力不合格力筋要进行处理。•五、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一)钢绞线(钢丝束)下料长度准确,并防止油污泥尘等污染。•(二)梳编穿束•1.对整束和束中各单根钢绞线(钢丝束)进行编号,且每根力筋两端编号应相同,并与锚具各孔编号对应。施工过程中应对编号标识进行严格保护。•2.用梳束板或相应锚具梳束、编束,逐根理顺,并绑扎成束,绑扎间距宜控制在1.5m以内,防止力筋相互缠绕。••对于预制梁等预应力筋束长度较短的构件,宜用锚具梳顺钢绞线。•对于分节段施工的连续梁桥和连续刚构桥,宜采用梳束板梳束。梳束板上各孔的大小略大于钢绞线直径。•3.力筋安装原则上应采用整束穿束工艺,穿束过程中可前后拖动,但不得扭转。对于预应力筋长度较长、整束钢绞线根数较多的现浇预应力构件,可采用专门的牵引装置以确保可整束穿束。•4.穿束完成后,应检查钢绞线和锚具锚孔编号是否一致,防止钢绞线穿错锚孔。••梳编穿束主要解决在桥梁预应力施工中存在钢绞线打绞而造成同束有效预应力不均匀度过大,严重影响预应力的有效性和预应力筋的使用寿命的问题。采用梳编穿束可有效避免单根穿束引起的绞线相互缠绕导致张拉时绞线受力严重不均;保证单根绞线受力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