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性教育的话题•一所实施个性教育的学校•中国背景下的个体努力:•“Iholdthattheaimoflifeistofindhappiness,whichmeanstofindinterest.Educationshouldbeapreparationforlife.Ourculturehasnotbeenverysuccessful.Oureducation,politics,andeconomicsleadtowar.Ourmedicineshavenotdoneawaywithdisease.Ourreligionhasnotabolishedusuryandrobbery.Theadvancesoftheageareadvancesinmechanism–incommunicationsandcomputers,inscienceandtechnology.Newwarsthreaten,fortheworld’ssocialconscienceisstillprimitive.•连续18个月雄踞中国图书排行榜、畅销逾100万册的《窗边的小豆豆》,近来又相继推出姐妹篇《小时候正在想的事》《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小豆豆”系列颇为引人关注。中国孩子大都希望有个真实的“巴学园”可以去上学。•巴学园大门是两棵树,学校在车厢里,上课就像旅行在路上,学生可站可坐,也可以去外面玩。午餐必须有海的味道,山的味道:紫菜、海带、鱼虾是海的味道,青菜、萝卜、竹笋算山的味道。校长在前查看学生的饭盒,校长夫人提着菜盆,负责补缺添菜……这样的学校改变了问题儿童小豆豆,培养出了最懂孩子心理的黑柳彻子。•巴学园真的曾经存在。小林校长秉承着英国二十世纪伟大教育家尼尔的教育理念创办了这所学校。之前,尼尔已经在英国创办了夏山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故事都在书中,“小豆豆”系列已广为人知,而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写的《夏山学校》则知者寥寥。•《夏山学校》与《窗边的小豆豆》写的都是关于自由教育的理念,但前者为教育家教育理念实践结晶的记录,后者为名演员的童年趣事,它们的命运就大相径庭。特别是在浮躁的世风之下,人们好轻松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成了畅销书,而《夏山学校》尽管有译介,却淹没在汹涌的书海之中。•尼尔的一句名言是:“夏山学校宁可培养一位快快乐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一位神经兮兮的首相。”非常惊世骇俗。•我们周围,家长听到一定会反对:“噢,不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古训如此,以至于今天发展到极致。每一个中国的家长都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这个沉重的求学过程。•在夏山,任何学习都非常强调游戏的重要性,尤其是创造性、趣味性、启发性,丰富想象力的游戏,上课则完全自由,学生可以选择上还是不上,有的学生可以经年不上。我们跷了几次课?•学生可逃课,可炒老师的“鱿鱼”,这种对我们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事情,确确实实在夏山发生。不想上課,可以光明正大跷課,讲究民主与自由的夏山,学生可拥有这样的自由,但是,反过来说,一门課程若是跷課超过3次,老师也有取消課程的权利。•但它是一所学校,上课是必然的主体内容,语文、自然科学、数学、历史、地理、工艺等课均有老师负责;•在夏山,上课必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而确定的,所以,一旦确定,学生就必须负有上课的责任,三次旷课将取消他的课程。既然享有自由和民主权利,那就必须承担责任,必须自律。•在夏山,惩罚也是不可缺失的。学校规定,学生每天早晨八点半前必须起床。每天早晨会有两个自愿监督、催床的学生,若有赖床者,根据全校师生共同定出的校规惩罚,即在学校任何需要排队的活动中,只能排在最后。•夏山学生有很大的自由度,但是,那必须在不干涉到别人的自由这个前提下。所以,看似自由无序的校园,其实人人都要遵循一个大的原则。•夏山的老师必须和学生一样常年住校,对学生的引导、修正更加个性化,更见效。•自从1960年《夏山学校》一书问世以来,全世界掀起了“夏山热”,各地也纷纷举办类似的学校。•如日本的小直和小拓兄弟俩,因为母亲板元良江坚持认为她的孩子是优秀的,只是极度不适应日本教育体制,义无反顾地去了夏山。•毕业后,小直专攻美术,小拓专攻音乐,兄弟俩都能自食其力。•《2000年英国夏山学校访台座谈会资料》,其中有夏山毕业生诸项能力的评鉴:1、沟通能力;2、数字应用能力;3、资料处理能力;4、合群;5、自省能力;6、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趣的是,夏山毕业生认为学校积极地培养学生1、4、5、6的能力,关于2和3却不见得比别的学校学生差。现实:越来越重的压力•“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婴幼儿父母就开始花大钱上学前班,刚进校门就要背起几公斤重的书包,除了每天上课,做不完的作业,休息天还得进修外语、奥数,还要学钢琴、绘画、围棋等才艺……•目前在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日本等特别都“重视教育”、强调“升学主义”、“精英主义”、“智育至上”、“择业为上”的教育模式,从一进学校开始,学生就为将来的职业、地位做着无休止的努力,竞争激烈。争议很大学校•為什麼英國政府對夏山學校有這麼多意見?夏山學校是個獨立學校,也就是說,沒有拿政府任何的經費,所有費用來自學生家長繳的學費。但是,英國法律規定,所有學校必須接受政府督察,以確認這些學校符合法律要求。所謂要求,就是「學校的教育必須合適而且有效率」。•依據英國的全國課程標準,辦教育要讓不同年齡的孩子,達到某些為此年齡層設定的目標,然後以是否達到這些目標,來衡量學校辦學的成效,即用全國的平均值來衡量每一個學校。•夏山辦學的目標跟傳統學校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學生的情感跟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學生的自我動力非常重要,孩子要在他想學的時候,才能夠學習得最好,孩子應該用自己的速度和節奏來學習。•1999年,教育部派了八位督學到學校視察了幾天,之後寫了一份充滿敵意的報告。教育部發了正式的糾舉警告給學校,要求改善六件事,否則就要關門。六件事情中,我們做了三件。要求修理學校樓上破舊的窗子地板,我們做了。重新裝置學生宿舍中一些不安全的電線,我們也做了。改善十歲到十一歲孩子的課程,我們也做了。一位从教者的感受:被打压得厉害•評量學校所用的標準,正是傳統教育哲學的標準,和我們的辦學目標、價值觀並不吻合。每次教育部都說,夏山學校忽略了政府制定的某些教育目標,我們不斷的被否定、打壓、威脅,感到極大壓力。另外三件事,我們拒絕照辦。•把廁所區分為男用和女用、大人用和小孩用。任何家庭都不會把爸媽兒女的廁所分開,所以我們覺得這樣的要求並沒有必要。•另外兩件,直接違反了我們的辦學哲學,一是要求改善學生上課出席率,一是要求遵守教育部制定的全國課程標準,要給學生做學習評量。夏山學校的規矩是,除非學生同意,否則學校不做評量,教育部說他們不能接受這點。中国的个性教育:其实在进步中•韩寒,生日:1982-9-23•以一篇《杯中窥人》问鼎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因学习成绩七门功课高挂“红灯”而留级,2000年出版20万字长篇小说《三重门》。眼下的韩寒已经成为一个“话题”———一个“高材留级生”引出的话题。打工仔蹬着三轮走上大学讲台卖菜都在看资本论•--一名打工仔读书成就梦想的案例•1974年出生的郭荣庆书写了一个普通人的传奇:从一个蹬着三轮车的打工仔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他的经历充分说明一个道理:读书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梦想。•1994年,郭荣庆还是一名蹬三轮车的农民工;现在,他是大学生的导师。这两种身份,他从来都没有觉得有什么过于特别的,打工的时候,他认真为生活奔波;当上老师,他努力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他在学生的眼睛里是一个传奇人物,尽管他从来不主动向学生提及自己的经历,但学生通过网络知道,自己的班主任曾经是一个骆驼祥子式的人物,但和小说人物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卖菜的在看《资本论》•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离开学校,开始打工养家。虽然父亲说过“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学”的话,但是郭荣庆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应该为家里分担一些困难。当时,高中的一位老师还曾挽留过郭荣庆,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大学苗子,不过,郭荣庆还是放弃了。放弃了继续求学,但郭荣庆却没有放弃学习,他说:“我当时是这样打算的,现在暂时出去挣钱,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还可以再念书。”•1994年,在大连家具城玻璃镜子一条街上,郭荣庆靠蹬三轮车谋生,他觉得这个活儿最自由,看书的时间最多。为了掩饰尴尬,他把书都包上了书皮,虽然很多路人会向他投来异样的眼光,让他很不自在,但他没有放弃学习。•1995年夏天,郭荣庆转行卖菜,在大连一个小菜场摆起了菜摊。他把菜摆得整齐,然后用纸壳把价格写上去,在用大大的字写着“不讲价”,省去讨价还价的时间,他就可以多看会儿书了。高人指点•有一天,在大连市某研究院工作的工程师瀛文风在菜市场看到了郭荣庆,这个手捧《资本论》的卖菜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得知郭荣庆的经历后,瀛文风给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你要喜欢读书,可以参加成人高考或者是自学考试。”•郭荣庆得到指点后,兴奋得早早收起了菜摊,去向瀛老师请教。之后,郭荣庆开始关心各种招生广告,并报考了大连外国语学院大专英语的自学考试。为了有更多时间看书,又不影响收入,郭荣庆又开始蹬三轮车了。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蹲在车旁苦学。•2002年,他又通过了同一学院英语本科自考的全部课程。2003年,郭荣庆下决心考研。这年他报考了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但以31分之差落榜。不过,他没有灰心,第二年顺利地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法律硕士生。•从打工仔蜕变为硕士研究生,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有些不可思议的改变,然而对于郭荣庆来说,走进大学校园不是梦想的终点,反而是开启精彩人生的起点。进入北京求学,开放的城市给了他新的动力。看到同学当中,很多是放着好好的铁饭碗的工作不干来求学的,还有的是财运亨通以后来求学的,好学的郭荣庆感到自己未来的求学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