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的结构与功能尹晓玲2014.10.24读书报告会(一)背侧丘脑下丘脑底丘脑后丘脑上丘脑第三脑室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前借室间孔与端脑内的侧脑室相连,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脑室相通。脑岛尾状核终纹背侧丘脑上丘脑中脑背侧丘脑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枕核腹后内侧核腹中间核腹前核板内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丘脑和后丘脑前核(A)内髓板网状核外髓板中线核内侧膝状体外侧核外侧膝状体网状核背内侧核背侧核腹侧核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前核外侧核内侧核分别接受头部和躯干四肢的感觉纤维。丘脑主要核群•背侧丘脑(Y形内髓板)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腹侧组背侧组枕背外侧核后外侧核腹后核腹前核腹外侧核(腹中间核)腹后内侧核腹后外侧核板内核群非特异性投射核团中线核群联络性核群特异性中继核团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核团背侧丘脑内部结构和功能分群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联络性核团(新丘脑)背侧丘脑核团分类非特异性核团(古丘脑)板内核中线核网状核脑干网状结构网状丘脑纤维古丘脑丘脑网状核网状纤维广泛大脑皮质维持机体觉醒状态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内侧核外侧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背侧丘脑和后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核名传入纤维来自传出纤维投射至大脑皮质腹前核腹中间核小脑上脚齿状核纤维、苍白球、黑质躯体运动区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躯体感觉区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味觉纤维外侧膝状体视束视觉中枢(距状裂附近皮质)内侧膝状体外侧丘系、下丘的听觉纤维听觉中枢(颞横回)背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的纤维联系齿状核苍白球黑质腹前核腹外侧核躯体运动中枢腹后外侧核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中央后回上2/3中央旁小叶后部腹后内侧核三叉丘系味觉纤维中央后回下1/33.联络性核团新丘脑前核、内侧核、外侧核背侧组丘脑前核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皮质丘脑的联系丘脑的感觉是情感性的皮质的感觉是分辨性的皮质对刺激的分辨有赖与丘脑对刺激的整合,而丘脑的情感性感觉受到皮质的修正和节制。丘脑综合征(Dejerine―Roussy)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所有感觉皆有障碍;深、精细触觉重于浅感觉;肢体、躯干重于面;严重深感觉障碍表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亦可出现感觉异常。②对侧半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疼痛部位不准确、不固定、较弥散;疼痛性质不定;疼痛常受情绪影响;常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压、血糖升高;止痛剂无效、抗癫药有一定疗效。③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分离性运动障碍。④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意向性震颤或共济运动失调。⑤情感障碍。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后丘脑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后下方组成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功能内侧膝状体是听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外侧膝状体是视觉传导路的中继核外侧膝状体:视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听觉纤维→视束→外侧膝状体核→视辐射→视觉中枢内侧膝状体:听觉冲动传导路上的中继核听觉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听辐射→听觉中枢3.上丘脑丘脑髓纹缰三角松果体缰连合缰核:嗅觉、内脏躯体传入的一个汇聚点松果体:为颅内重要的神经内分泌器官,可产生褪黑素等多种激素样物质,具有抑制生殖器官发育,防止性早熟等功能。褪黑激素(抑制性腺、调节生物钟)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松果体肿瘤压迫四叠体和中脑导水管引起帕里诺综合征:1.瞳孔对光反射的消失(上丘受损);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3.神经性聋(下丘受损)4.小脑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是中脑和间脑的移行区㈣底丘脑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又称腹侧丘脑。外观上看不见,居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与中脑被盖之间。主要核团是丘脑底核,还有部分红核和黑质。它们与纹状体有着密切联系,属于锥体外系结构。脑的病变累及底丘脑核时,患者可出现偏身投掷症:对侧肢体近端大而快速的连续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上肢重,清醒时出现,入睡后消失。终板、视交叉、灰结节、漏斗、乳头体三下丘脑的解剖结构1.形态:上界为下丘脑沟下界为灰结节、漏斗、乳头体前界为终板、视交叉向后至中脑被盖下丘脑沟漏斗垂体灰结节乳头体终板视交叉中脑被盖2.内部结构很多核团,含有多种神经递质(如肽类、乙酰胆碱、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纤维联系广泛,与边缘系统、脑干有纤维联系,下丘脑内部各结构之间有联系。室旁核视上核视上垂体束和室旁垂体束3.功能①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完成神经——体液调节②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体温、摄食、生殖和内分泌活动等。③参与情绪行为活动,可能是生物钟起搏点。下丘脑境界分区视前区结节区视上区主要核团主要纤维联系室旁核弓状核乳头体核视上核下丘脑隔区边缘中脑海马杏仁体丘脑前核背侧纵束终纹内侧前脑束乳头丘脑束乳头脚穹隆穹隆连合前纤维纤维联系下丘脑脑干脊髓Papez环路(P358)下丘脑功能1.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皮层下高级中枢•直接或通过网状结构与脑干、脊髓的内脏感觉/运动核连系。•存在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如:体温调节、慑食厌食、水电解质平衡中枢。•通过对内分泌的控制,调节内脏(包括生殖)活动。2.通过与边缘系的联系,参与情绪反应。丘脑前核纤维联系4.下丘脑损害的定位诊断(1)尿崩征为下丘脑受损的常见症状,主要因为病变侵犯视上核或视上核垂体束,以致抗利尿激素分泌障碍,因而导致大量排尿,尿比重在1.005以下,尿在4000ml/天以上。(2)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前部有散热中枢,但鞍区手术致此中枢受损时,散热功能发生障碍,患者术后出现高热。下丘脑的后部有保热中枢,受损时保热功能障碍,以致产生体温过低。(3)肥胖性生殖器退化征下丘脑腹内侧核受损时,由于脂肪代谢障碍患者呈现向心性肥胖,面如满月,躯干亦显著肥胖,但四肢不明显,亦称脑性肥胖。当结节漏斗核受损时,因促生殖激素分泌障碍可引起性腺萎缩、生殖器不发育、阴毛稀少或缺如、性欲减退或消失。(4)饥饿和拒食下丘脑外侧区存在食欲中枢,病变初期若此中枢受刺激,即产生病理性饥饿,出现多食现象;至疾病晚期食欲中枢受累,又产生拒绝进食,以致身体极度消瘦。(5)嗜睡为下丘脑病变常见症状之一,由下丘脑外侧区的网状激活系统受损所致。见于鞍区和三脑室肿瘤,亦可见于外伤和炎症。嗜睡亦可表现为发作性,患者呈现不能抗拒的睡眠表现,甚至当骑车或进食时亦可入睡,多见于发作性睡病。(6)胃肠出血亦称脑胃综合症,可因胃粘膜缺血而发生大面积糜烂,形成应激性溃疡,常引起顽固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样物和排黑便,严重者可出现胃穿孔。(7)视力和视野改变当下丘脑病变累及视神经、视交叉或视束,可产生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此外,在下丘脑后部有呼吸管理中枢,受损时产生呼吸减慢,甚至呼吸停止。下丘脑病变亦可出现顽固性呃逆和打呵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