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中医药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中药保健、美容与养生第三部分保健美容产品的制备第一讲药食的起源及发展学习目的本课程通过介绍中药的起源及发展、中药的使用方法、中药的保健常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抗衰老、抗疲劳、以及对某些常见的慢性病进行简便防治,美容养颜、降脂减肥以及中药与茶、汤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普及,学习中药保健常识,开拓认知视野,掌握各种健康要素的平衡。在普及和继承我国悠久的中药文化的同时,帮助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养成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和百折不挠的生活习惯。1.1、概念保健:保护健康。亦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保健最应注意的四大方面:饮食\心理调适\急救常识\运动方法营养(荣养):营:经营,营造。荣:荣盛,繁荣。养:养护,补养。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药保健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1.1、概念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天然营养保健品:介于药食之间的天然物质,古称为“饵”。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器皿)、意(含义、意义)、质(营养成分、中医作用)、效(效果)、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中药:是指按中医药理论认识,并应用于临床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我国天然药材资源丰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学称为“本草”。药物就医--药物:患病医院检查确诊适当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手段)西药:西医学--化学性药物为主中药:中医学--天然性药物为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国)了解药物的基本常识及其分类知识中药中药的概念:——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中药理论指导下,经过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与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中药的来源——主要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学中药学的概念:——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来源以植物药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药学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本草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记录着我国人民发明和发展医药学的智慧创造和卓越贡献,并较完整地保存和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中药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中药的产生与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认识与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金元时期-明代-清代-民国-现代。2010/3/4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遠古時代(公元前2200年)原始的部落火的應用如雲南的元謀人、陜西的藍田人、北京周口店的直立人(北京人及山頂洞人)等。由其文化遺址中便發現他們在長期與自然災害、猛獸、疾病作抗爭的過程中,已開始了醫療保健活動。黃帝與炎帝:《黃帝內經》及《神農本草經》神農嚐百草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我国古籍中记述的“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生动而形象地概括了药物知识萌芽的实践过程。西周:1.已有专业“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3.《山海经》载有100余种;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与无毒、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漢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最早期藥學文獻●《神農本草經》後人託名“神農”之作,中國最早期的完整中藥學文獻。365種中藥,內容包括252種植物類,67種動物類和46種礦物類。根據藥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分為上、中、下三品。人參當歸巴豆上中下上品藥120種多屬滋補養生類,沒有毒性或毒性小,可長期服用。中品藥120種多屬補養兼有預防作用,某些含毒性。下品藥125種,一般具有毒性,是專用於治療的藥物。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南朝刘宋时期雷敩《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李珣《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宋代(公元960--1279年)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绘制1385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之珍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学巨典。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本草纲目》【成书年代】明代(公元1578年)•【著者】李时珍《本草綱目》-不同語言版本《本草綱目》-內頁插圖清--民国--现代清代(公元1644--1911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药学辞典工具书。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教育行列。《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东汉末年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若干医家陶弘景苏敬、李勣等20余人。唐慎微李时珍赵学敏医家的启示李时珍--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其本草巨著--《本草纲目》是中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也是中国科学史中极其辉煌的成就。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感冒感冒(commoncold)又称伤风,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感冒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中医感冒分型感冒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感冒风寒型感冒治疗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感冒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感冒风热型感冒治疗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Vc银翘片、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感冒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感冒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感冒食疗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2.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3.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4.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感冒忌口感冒初期,当禁食生冷、油腻,如果是温热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阶段,亦当忌食生冷,一旦热邪不去,留壮热,继而口渴、烦躁、大便秘结,此时反需水果相助,可频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汤、绿豆汤等,切忌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感冒期间,避免进食或忌多食鸭肉、猪肉、羊肉、狗肉、甲鱼、蚌、醋、柿等食品。非药物防治感冒1.多食萝卜:实践证明,萝卜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