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消化与吸收(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巴里·马歇尔(右)与罗宾·沃伦消化与吸收Digestionandabsorptiom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口腔内消化第三节胃内消化第四节小肠内消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第六节吸收第一节概述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机械性消化Mechanicaldigestion:通过消化道肌肉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将食物不断向消化道的远端推送。化学性消化Chemicaldigestion:通过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将事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人的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6-8L/天消化液的主要功能:1、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3、稀释食物,使消化道内容物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接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4、所含的粘液、抗体等有保护消化道粘膜的作用.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Propertiesofgastrointestinalsmoothmuscle一般特性Generalproperties:•兴奋性低、收缩缓慢•伸展性大•紧张性收缩:胃肠平滑肌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自动节律性•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拉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Rp)特点:不稳定,-50~-60mV形成机制:K+外流、钠钾泵的生电作用2.基本电节律(BER,慢波)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2)机制:肌源性活动,钠钾泵活动周期性改变3)起源:纵行肌与环行肌之间的Cajal间质细胞产生4)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动作电位,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膜电位收缩波慢波控制动作电位的出现,后者控制肌肉的收缩3.动作电位:Rp—BER—阈电位—Ap---肌肉收缩1)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10~20ms2)形成:去极相:Ca2+内流(少Na+)复极相:K+外流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中枢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平滑肌细胞外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消化道壁的化学感受器机械感受器(一)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1.分类1)粘膜下神经丛2)肌间神经丛包括传入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能完成局部反射,称肠神经系统。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4(I)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二)外来神经:1.交感神经递质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2.副交感神经(F)1)分泌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N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传入神经元50%•交感神经传出神经元50%迷走神经传入神经元80%传出神经元20%胃-结肠反射、迷走-迷走反射神经支配四.消化器官功能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由存在于胃肠粘膜层、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激素,统称为胃肠激素(guthormones)。•由于这些激素几乎都是肽类的,故又称之为胃肠肽(gastrointestinalpeptides)。•(二)胃肠激素的作用•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3.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三)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激素作用激素分泌刺激物功能促胃液素Gcells迷走N(ACh)蛋白质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腺体分泌消化液促胰液素Scells盐酸脂肪蛋白质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缩胆囊素(CCK)Icells盐酸脂肪蛋白质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腺体分泌消化液胆囊收缩抑胃肽Kcells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胃排空和胃液的分泌促胃动素Mocells迷走N(ACh)盐酸脂肪促进消化间期胃肠运动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消化液旁分泌途径和神经分泌途径旁分泌激素释放部位作用促释放因素生长抑素胃肠粘膜、胰岛抑制促胰液素、胃肠肽释放抑制胃酸分泌、胃运动盐酸组胺胃肠道粘膜刺激胃酸分泌促胃液素神经分泌血管活性肠肽(VIP)胃肠道粘膜肌层刺激胰液、肠液分泌舒张:胃肠血管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迷走神经促胃液素释放肽胃粘膜(Gcell神经末稍)刺激促胰液素释放迷走神经脑啡肽胃肠道粘膜肌层抑制胃肠运动、胃肠分泌肠神经系统第二节口腔内消化与食管的功能Digestionintheoralcavityandfunctionofesophagus一、唾液Saliva•来源:唾液腺•性质: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成份:粘蛋白、氨基酸、唾液淀粉酶及溶菌酶等主要作用:①湿润和溶解食物②清洁和保护口腔③分解淀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二.咀嚼作用: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定义:咀嚼是通过咀嚼肌协调而有序的舒缩活动,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的反射性动作。三.吞咽吞咽分期1.口腔-咽:随意运动3.食管上段-胃:食管蠕动2.咽-食管上段:反射食管-胃括约肌:在食管与贲门连接上方的一段长4-6cm高压区防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第三节胃内消化外分泌腺内分泌腺:G细胞、D细胞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具有暂时储存食物和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的功能。成人1~2L胃的分泌胃的分泌腺一、胃的化学消化(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性质:无色,pH0.9~1.5,是体内pH最低的液体。分泌量:1.5~2.5L/日。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和HCO3-等无机物。1.盐酸⑴来源:壁细胞主动分泌的。⑵形式:游离酸:110~135mmol/L结合酸:15~30mmol/L总酸:125~165mmol/L⑶分泌量:基础排酸量:空腹时,正常人0~5mmol/h。最大排酸量:20~25mmol/h(组胺试验)。最大排酸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量,也与壁细胞的功能状态有关。⑷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适宜环境;②使蛋白质变性,利于蛋白质的水解;③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⑤抑制和杀死细菌。⑸胃酸分泌机制:是壁细胞逆浓度差主动分泌质子泵质子泵已被证实是各种因素引起胃酸分泌的最后通路,选择性抑制质子泵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又叫洛赛克)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2.胃蛋白酶原⑴来源:主细胞分泌(主要)⑵作用:胃蛋白酶原⑶特点:①始无活性;②最适pH=2.0,pH>6.0则失活;③对蛋白消化并非必需④安静时:少量、恒定的速率分泌;刺激时:大量、迅速分泌。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胃酸3.内因子⑴来源:壁细胞分泌⑵成分:糖蛋白(有2个亚单位)⑶作用:促进回肠末端维生素B12的吸收。⑷临床:当壁细胞受损或减少时,可发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⑸特点:分泌能力和刺激因素与胃酸相当。4.粘液和HCO3-⑴来源:粘液由表面上皮细胞、贲门腺和幽门腺细胞、泌酸区的颈粘液细胞分泌;HCO3-主要由非泌酸细胞分泌,少量由组织间液渗入胃内。⑵成分:粘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的特性。PH值为中性。⑶作用:形成胃粘液-HCO3-屏障,保护胃粘膜。(二)胃的自身保护作用1.胃粘液-HCO3-屏障2.胃粘膜屏障: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腔面膜和邻近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所构成的一道致密结缔组织样的脂蛋白层(脂溶性物质易通透,而离子难以通过,防H+向内扩散、防Na+向外扩散。)与胃粘液-HCO3-屏障一起组成胃粘膜屏障胃溃疡1.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很多:●食物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蛋白质等);●一些药物(Ach、组胺、乙醇等)和激素(胃泌素、糖皮质激素等)也是胃液分泌的刺激物。●应激状态:如舰员出海,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三)胃液分泌的调节⑴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①ACh②组胺③胃泌素胆碱能N元嗜铬样细胞G细胞磷脂酰肌醇系统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酰肌醇系统↓↓↓Ca2+↑cAMP↑Ca2+↑壁细胞M3受体H2受体特异受体特异受体M受体泌酸↑质子泵质子泵生长抑素甲氰咪呱奥美拉唑阿托品阿托品胃酸分泌的阻断剂⑵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人为的划分为头期、胃期、肠期来分析。实际上这3个时期几乎同时开始,互相重叠的。方法:假饲方法食物刺激眼、耳、鼻口、舌、咽、食管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腺机械小肠刺激化学胃液胃泌素12指肠头期胃期肠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枢壁内N丛壁内N丛幽门部G细胞12指肠G细胞Ⅴ、Ⅶ、Ⅸ、ⅩⅠ、Ⅱ、Ⅷ肠泌酸素ⅩⅩ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2.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⑴盐酸:①胃窦pH1.2~1.5→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②胃窦pH1.2~1.5→刺激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G细胞分泌胃泌素和抑制壁细胞分泌胃酸。③12指肠pH≤2.5→刺激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抑制胃泌素分泌和抑制胃液分泌。④12指肠pH≤2.5→刺激?细胞分泌球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⑵脂肪:脂肪及其消化产物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神经降压素、抑胃肽等)⑷其他:恶劣的情绪交感神经紧张性增高药物(阿托品、甲氰咪呱等)激素(促胰液素、抑胃肽、PG等)⑶高渗溶液:①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胃液分泌。②刺激小肠粘膜→“肠抑胃素”→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液分泌二、胃的机械消化(一)胃运动的主要形式1.容受性舒张吞咽事物时,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头区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作用: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2.移行性复合运动空胃时,胃尾区和上段小肠可发生间断性的强烈收缩,收缩始于胃体的中部,并向尾区推进,每隔90min发生一次,每次持续3-5min,称为移行性复合运动。作用:可将上次进食后遗留的食物残渣和积聚的粘液推送到12指肠,为下次进食作好准备。3.蠕动作用: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胃的容受性舒张(二)胃的排空(gastricemptying)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速度:以食物而异水>糖>蛋>脂影响因素: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和迷走-迷走反射;胃泌素。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一、小肠的化学消化(一)胰液1.胰液的成分和作用(1)水和碳酸氢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第四节小肠内消化(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细胞分泌,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必须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的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胆盐抑制其活性。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胨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5)其他酶类:羧基肽酶原、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正常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因为: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腔中激活)。②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但因量少、作用小,当暴饮暴食时不能阻止大量胰蛋白酶原活化后的自身消化过程(急性胰腺炎)。2.胰液分泌的调节⑴神经调节●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①纯神经机制;②迷走-胃泌素机制)→胰腺→胰液分泌。●调节特点:①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②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⑵体液调节●调节因素:①促胰液素;②CCK;③促胃液素;④CCK-释放肽。●调节特点:①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少水盐多,CCK和胃泌素则是酶多水盐少。②有协同作用:促胰液素与Ach、CCK与促胰液素间。③CCK-释放肽与胰酶间存在反馈性调节。①ACh③促胰液素②促胃液素迷走N小肠S细胞胃窦G细胞胰腺胰液分泌↑机械扩张蛋白分解产物盐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蛋白分解产物>脂肪酸>盐酸小肠I细胞④CCK↓↓cAMP↑Ca2+↑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⑤CCK-释放肽磷脂酰肌醇系统

1 / 9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