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讲:崔欣鑫概念把其他的思想,学问全部废除,只留下儒家的学问供世人学习。注意:独尊儒术中,儒是指儒家,而术指的是法家和黄老之术背景汉武帝时期是我国自秦朝至清朝帝国时代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北方和南方经常边境不宁。有些从西汉初期延续下来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虽已大大削弱,但仍然威胁着中央政权。此外,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这些都要求汉武帝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以适应统一国家的形势。树立皇权的威信董仲舒其人【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仍有学者在研究他的思想体系及故里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一·春秋大一统二·君权神授三·“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四·“三纲五常”五·“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春秋大一统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大一统的根本特征是思想的统一。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理论基础不统一,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因此治国之君必须掌握统一学说,使“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言,而法变可明,民之所从矣“(《董仲舒传》)。董仲舒在他的贤良文学对策中,向汉武帝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主张“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传》)。给人们树立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具体措施一·重用儒生二·设置太学三.表彰五经影响与作用积极方面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消极方面自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思想意识形态的一极,独霸中国二千余年.没有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单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专制。它至今仍然在现实社会中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并及于法律等多个层面。君权神授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命题。他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世的,人民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凡是君主喜欢的事,老百姓应该无条件去做。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天人合一”“天人感应”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祸与他“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学术前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不是学术谎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子虚乌有——中国近现代儒学反思的一个基点性错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后反思1·汉代为什么会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现象?2·在今天,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应当扬弃的?谢谢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