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探索与实践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王登云2012.05.10理解和认识实践与案例措施和行动展望与目标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探索与实践报告提纲Outline理解和认识1国情省情发展阶段国情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201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时间特征:城市化高速推进,时间上高度浓缩仇保兴(2006)指出:从全球城市化浪潮来看,英国用了200年时间完成城市化,美国用了100年时间,拉美一些国家用了50年,而中国将要用30年时间完成城市化。空间特征:城镇快速扩张,建设规模巨大仇保兴(2008)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有20亿平方米,接近全球年建筑总量一半。国情中国城市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规模建设的“黄金时代”“今天的中国城市无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可以说已经进入城市的黄金时代”。——吴良镛挑战——资源环境条件的严峻约束中国如果要达到预期小康社会目标,达到相对稳定的城市化水平,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空间承载与资源、能源的支撑;而中国的资源环境条件约束异常严峻。江苏江苏地处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省份之一。江苏以全国1.06%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5.7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GDP。江苏省省情高速发展需求与资源紧缺的矛盾十分突出。江苏:城市化高速发展2010年底城市化水平达到60.58%,超出全国10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建筑约1.2亿平方米。江苏:同时是人均资源和环境容量最小的省份人口密度:全国各省区最大。人均资源:全国各省区最少。80%以上的煤炭和90%以上的石油需要从省外输入。人均环境容量:全国各省区最小。江苏省省情将经历一个从“建筑节能”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逐步上升的发展历程,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始终贯穿于其中。江苏省省情所处的阶段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建筑节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新的跨越。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节能运行监管四大节能途径逐步明晰。新建建筑节能50%的阶段性目标已全面实现。建筑节能必然要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江苏新建民用建筑按节能50%的标准设计率达100%,按标准建造率从2007年的84%迅速上升至2010年的98.4%。发展阶段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建成节能建筑55766万平方米,其中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约1亿平方米,实现节约标准煤107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09万吨。500062027778105791195113731709282635444804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发展阶段省情特征和发展阶段决定: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切实转变建筑能源需求消耗方式,实现节能减排发展目标。措施和行动2一套班子两项制度三支队伍四个机制五个体系六项措施一套班子各厅局参加厅长为组长,副厅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领导为组员负责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的具体工作负责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专项审查负责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的具体工作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四节”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节能示范科江苏省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图审核中心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江苏省建设领域‘四节’工作领导小组”江苏省设立节能工作联系会议议事机构成立一套班子抓工作两项制度形成两项制度规范工作方案评审和项目验收制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须经方案论证和施工图审查后方可实施;项目实施完成须经能效测评后,方可组织专家验收评估。实施过程中检查监督制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实施时,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定期的项目核查和中期检查工作每双月底报送项目整体进展及具体项目进度情况。三支队伍建立三支队伍开展工作专家咨询队伍——建立了江苏省可再生能源专家库,共计300多人次,涉及科研、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等各领域。施工管理队伍——对施工管理、质量监督、招投标、设计、审图等管理、审查人员组织技术培训。运营管理队伍——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动态能耗的监测人员等。四个机制形成四个机制推动工作行政推动机制——修订《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出台《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的强有力依据。标准约束机制——完善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政策激励机制——“财政补贴奖励”“水资源费减免”“明确光电上网电价”有力调动项目单位应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示范带动机制——注重通过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发挥宣传促进作用。五个体系完善五个体系深化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除了“条例”、“办法”外,配套文件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全省建筑节能走向法制化、制度化轨道。行政监管体系建设——将可再生能源应用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纳入建设管理全过程。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开展科技研发、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成果推广、注重工程检测、广泛开展培训,确保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长期可持续运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应用,扶持优势企业做大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面”上统计与“点”上监测相结合,全面掌握应用面积、应用实效。六项措施采取六项措施保障工作规划引导措施——完成《长江流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规划研究》、编制《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全面开展资源评估。组织保障措施——省、市健全示范工作推进工作组织,形成各部门重视,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目标管理措施——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实施方案同统一核查,明确示范目标不打折。会议推进措施——综合工作会议和专题工作会议结合,工作部署细致深入。交流学习措施——省内、省外广泛交流学习经验,通过现场观摩提高感性认识检查考核措施——按季度检查示范工作完成情况,不定期开展检查督促工作,将示范工作进展纳入全省建筑节能考核评价中,及时通报情况。实践与案例3总体情况特色项目总体情况江苏省在强制性推进建筑节能标准的同时,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截止2010年底江苏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累计面积突破1亿m2,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约40兆瓦。太阳能应用面积78%、热泵系统应用面积92%是在2009~2010年内建成。4%8%9%29%49%太阳能应用面积200620072008200920102%3%4%22%70%热泵系统应用面积20062007200820092010截止2011年底,江苏共有4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6个国家级示范县、60项国家级示范工程、350多项省级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在江苏建筑上的推广应用”获得2010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总体情况太阳能光热建筑一体化应用如皋上海新城住宅小区占地面积9万m2。太阳能热水器集中布置在坡屋面与屋面平台上,安装在建筑结构预埋件上的热水器实现了与建筑的整体结合。分散供热水系统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热水系统南京翠岛花城总建筑面积约60万㎡,住宅均采用以单元为集中集热、集中供热方式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供应生活热水。扬州阳光美地小区,总建筑面积18万m2。小区住宅采用集中采热分户储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特色项目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无锡尚德研发中心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6万m2,建筑地上7层。建筑南立面采用带倾斜角度的不锈钢拉杆驳接钢结构框架式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幕墙总高度37m,面积6900m2,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幕墙。可实现每年发电100.8万kWh,年节约电费66.63万元,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2.64t,减少CO2排放量871.5t。特色项目浅水源热泵技术建筑一体化应用南京工程学院图书信息中心充分利用校园内离图书信息中心约200m处的天印湖,采用闭式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循环水与地表水隔绝,不仅环保而且运行安全,与其它形式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相比维修更简便、更经济,整个系统更加可靠。项目初期投资比常规中央空调系统预算约高380万元,经过节能运行,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约42万元,整个节能投资回收期限约9年。特色项目南通新城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5万m2。小区利用相距1.2km的南通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按标准排放的尾水,采用以该尾水为冷热源的热泵系统,向小区集中供应空调冷(6-13摄氏度)、热水和生活热水(55摄氏度),省去各家各户空调和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该系统全面投入运行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7350t,年减排二氧化碳19200余t、二氧化硫62t、氮氧化物54吨。在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小区居住的舒适度。污水源热泵技术建筑一体化应用特色项目无锡恒华科技园总占地6.7万m2,总建筑面积10万m2。空调主机形式采用地源热泵。自2007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经历了两个采暖周期和一个制冷周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每年节约用电约112万kwh,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05t,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1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6t。与传统的冷水机组+锅炉的空调形式相比,系统初期节能投资增加700万元,回收年限约6年。土壤源热泵技术建筑一体化应用特色项目空气源热泵技术建筑一体化应用南通大学新校区三期学生公寓1、2号楼为十二层学生公寓。项目采用了空气源热泵供应生活热水,本系统COP达到3.5以上,比用电锅炉节约32.18万元/年,比用油锅炉节约55.86万元/年,每年节煤量398.32t标准煤,每年减少SO28215.04t,投资回收期为3年。特色项目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规划建设两个综合区域能源站,服务区域内245万m2的所有建筑的”三联供”——供冷、供热、供热水。采用大型江水源热泵技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示范项目。两个占地仅约2000m2的公共绿地下的区域能源站,替代了区域内所有的单体建筑的锅炉、空调等供能设备。节约了每栋建筑的用能设备投资,而且运行费用还将低于独自使用常规的空调系统。区域建筑能源供应的创新——区域能源站特色项目水源热泵能源站燃气轮机能源站土壤源+水源热泵能源站中国医薬城土壤源+水源热泵能源站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元化区域能源站类型区域建筑能源供应的创新——区域能源站特色项目展望和目标4技术路线及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及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太阳能光热对于新建住宅,在小区建设之前,统一设置集中型太阳能热水,对于楼层较高的住宅,按分散户型设计;对于改造住宅项目,鼓励各户家庭自主安装,由小区物业统一安排规划。对于重点改造项目,由政府统一规划;酒店、旅馆、宿舍、医院等有热水需求的新建和改造公共建筑项目设置集中式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在厂区、别墅、会所类、商务办公、大型公共建筑等实施光电示范项目。一般住宅、公建采用光伏发电为建筑提供一部分用电,比如建筑走廊照明等;市政、住宅小区、园区的室外照明可采用光伏发电技术;对于示范项目,应采用光电建筑一体化技术技术路线浅层地热能小高层、高层住宅采用集中地源热泵机房系统;一类住宅建筑、多层住宅采用分布式地源热泵系统、户式地源热泵系统;城市级和市辖区级地热能利用应统一规划;根据地表水的保护要求、水质情况,选择开式系统、中间换热器系统、抛管式系统;以利用二级水为重点,原水利用为辅。生物质能对于园区、大型住宅区充分利用生物质能;采用冷热电联供技术,将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发电后的余热按照梯级用能模式供给吸收制冷、蒸汽和热水用户,提高利用效率;对于一般单体建筑,采用生物质锅炉为建筑采暖、提供生活热水;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总体目标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以浅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