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王海静)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科数学年级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学情研判在学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学重难点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2.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导学单前置性作业设计导学单一、预习阅读教材p5-6内容二、合上书本,完成下面习题。解答下面问题(1)每个花瓶插3枝花,4个花瓶共插多少枝花?怎样列式计算?什么叫乘法,各部分名称、关系是什么?(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个花瓶,可以插几瓶?(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4)一起总结下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商=因数=除数=被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质疑对这部分内容有以下问题:基于关键问题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个别化指导一、小组交流要求:结合导学单,①轻声交流;②认真倾听;③有效讨论二、全班反馈交流1、关键问题一:第(1)道你是怎样列式计算?什么叫乘法,各部分名称、关系是什么?小组汇报生1:3+3+3+3=12生2:3×4=12师:怎么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生:就几个相同加数……师:相乘的两个数叫因数,乘得的数叫积。师小结:你们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把同学们说的写下来(板书)2.关键问题二: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组1:第(1)题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第(2)题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第(3)题已知总数与份数求每份数。组2:总数就是刚才的积,每份数和份数是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师:所以,你们认为什么叫除法呢?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被除数,其中的一个因数叫除数,另一个因数就是商。三者有什么关系?生:被除数÷除数=商师:除法运算跟乘法运算正好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我们可以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3.关键问题三: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因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生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个别化指导1:对象:黄锐诚策略:黄线发言,组长谢家琪在他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纠正,然后让他学着说。三、课堂检测1.笔算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1)15×24=360————————————————(2)2015÷65=31————------———————————(1)学生独立练习(2)反馈四、课堂总结作业设计1.计算下面个体,并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37×16209×35364÷131162÷832.一直救援部队紧急奔赴灾区,他们被分成了16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有24人,最后还剩11人组成了突击队,这支救援部队共有多少人?3.小东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87算成了78,结果得到的商是54,余数是8,正确的商和余数各是多少?板书设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3+3+3=1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3×4=12简便运算——乘法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因数12÷3=412÷4=3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自我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让学生思考,并观察,分析,比较,最后再通过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求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反思本节课教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本,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时,最后总结除法与乘法的关系是互为逆运算。不足之处: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学生参与程度不高。2.对乘除法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拓宽还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