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世纪文学第一节中世纪文化一、中世纪历史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公元476年,奴隶制的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北方侵入的蛮族日耳曼人的各个民族:法兰克族、西哥德族、东哥德族、伦巴德族等先后在西欧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蛮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渡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欧洲各蛮族王国连年战争,封建割据十分严重。直到843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子孙订立《凡尔登条约》,将法兰克分为三个国家,从而奠定了后来法、德、意三国的雏形,欧洲的国界从这时得到稳定,封建关系确立。1.中世纪的历史分期初期(5—11世纪,476—1095第一次东征)封建制形成期,初期的前几个世纪,蛮族没有文字记载的文学。英雄史诗(8—12世纪)中期(12—15世纪1095—1453东罗马帝国亡)封建制全盛时期,骑士文学(12—13世纪),城市文学(13—15世纪)末期(15—17世纪中叶,1453—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分期与文学史分期的错位:就文学史而言,封建社会末期已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始,不包括在中世纪文学之内,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早在14世纪就开始了。中世纪的文学主要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2.封建等级制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归封建主所有,号称没有无领主的土地。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块直接经营,其余的分给小封建主,这样层层封授,形成封建等级制(爵位:公、侯、伯、子、男)。封建主把他的土地划成庄园经营,农民被控制在庄园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称做农奴。农奴除了不能被主人随意杀害外,人格上几乎和奴隶没有区别。所以恩格斯说:中世纪初期的农奴制,“包含着古代奴隶制的许多成分”。(马恩全集19卷P364)。3.城市等级制:11世纪,手工业日益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职的工商业者聚居在城堡、寺院附近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工商业城市。城市分为三个等级:城市贵族、市民和平民。城市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市民阶级也受到封建剥削,因此,他们和农奴一样反对封建主。二、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中世纪的文化特点是宗教文化,即基督教神学统治的文化。基督教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占统治地位。教会不仅在思想上控制社会,而且具有强大的统一组织。在经济上,教会本身就是大封建主,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几乎占有一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在政治上,教会能够左右主权,罗马教皇同时是世俗政权的首领。教会垄断了文化,正如恩格斯所说:“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1.宗教的产生2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因而使人对之敬畏和崇拜。宗教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的宗教是自然宗教,它是作为原始人类的自发信仰而产生的。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愚昧无知,在自然力面前无能为力,对自身的生理现象和梦境不能理解,从而把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然力人格化,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神灵,形成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的观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宗教不断演变: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继而由多神教发展为一神教,由部落宗教演化为民族宗教(犹太教、神道教、印度教)乃至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须从犹太教说起,因为基督教起初是犹太教的一个支派。《文学史论》P21.3.基督教定为国教:《文学史论》P22.4.基督耶稣:耶稣诞生耶稣是基督教信奉的救世主,称之为基督。据《新约全书》“福音书”记载,耶稣出生耶路撒冷,他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给约瑟,还没迎娶,就从圣灵怀孕。耶稣给人间传播真理,搭救凡人,被认为是上帝的儿子及救世主。美术作品《受胎告知》:15世纪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作品。波提切利擅长画充满动感的线条,画面上突然闯入室内的天使半蹲着身子向玛利亚报告她已受孕。玛利亚弯身向着天使,听着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两个身体的曲线互相吸引,背景门框的直线支撑着她们站立不稳的身躯和戏剧性场面所带来的紧张感。美术作品《基督诞生》:17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作品。画面上,玛利亚的母亲圣安娜用右手挡住烛光,使多余的细节隐蔽在背景的黑暗中,突出了前景中的圣母和圣子。圣子头部映着白光,圣母全身一片红光,显示出整个场面的凝重气氛和宗教内涵。感生神话:感生神话是指女子并未与男性有性行为,有感于动物、植物、无生物等,怀孕生子的神话。圣母玛利亚是童贞女,未嫁而受圣灵怀孕生下耶稣,这也是一则感生神话。《新约·路加福音》写:“玛利亚对天使说:‘我没有出嫁,怎么有这事呢?’天使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蔽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美术作品《圣母崇拜圣子》:16世纪意大利画家科雷焦的《礼拜婴儿基督的圣母玛利亚》,以明暗对比和短缩法描绘圣母子。色彩柔和,颤光温暖,表现出圣洁和纯粹的美感。圣母生耶稣反映了父权神话。上帝是人类之父,主宰人类的生育,女性只是上帝旨意的领受者,完成生育任务的工具。玛利亚感谢上帝,崇拜圣子——自己的儿子。她说:“我心尊主为大,我灵以神我的救主为乐。”“那有权能的,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为圣。”(《路加福音》)3父权文化歌颂圣母亲,而不歌颂女性,其实质是维护男权文化。是男人让女人怀孕生儿子传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置于男性的掌控下。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源于此。中国感生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大量关于感生神话的传说。如华胥履大人迹而生伏羲;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姜嫄见巨人迹而生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等。伏羲:人类始祖,发明渔具;神农炎帝:发明农业、医药。这些感生神话同样是父权文化的产物,女性感天之灵而生的孩子都是男性,他们是民族的始祖、英雄和圣人。中外感生神话所有的始祖、英雄和圣人都是男性,说明了父权文化的性别意识,尊男性,轻女性。十二门徒耶稣带12门徒,在犹太各地传教。《新约全书》的内容主要讲述耶稣和12门徒的故事。耶酥30岁时在巴勒斯坦一带传教,宣称天国将至,人们应当悔改;信他者得救,不信者将被定罪。他抨击犹太教当权者,反对默守犹太教的某些成规。教人“爱人如己”和“要爱仇敌”。传教中,他显现神迹,治病救人。耶稣赢得不少信徒,从中挑选出彼得、雅各、约翰等12人为门徒。美术作品《耶稣为瘫子治病》:17世纪西班牙画家穆里略作品。表现了写实风格与古典主义理想的结合。画家以风俗画的手法刻画人物,每个人物都洋溢着崇高与圣洁。表现了虔敬的宗教情感。美术作品《拉撒路的复活》: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作品。画面上耶稣高举右手向死去四天的拉撒路发出复活的呼唤。所有的旁观者都屏住呼吸,死死盯住坟墓中的尸体,等待奇迹的发生。画家表现的是一个静止的瞬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犹大卖主耶稣传教,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嫉恨,在逾越节前夕,门徒犹大以30块银币将耶稣出卖给犹太教当权者。耶稣在受难前夕逾越节(犹太历7月13日)与门徒最后晚餐,他在吃饭前告诉门徒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他将面饼和葡萄酒分给门徒们吃,称这是我的身体和血。这是圣餐的来历,成为宗教仪式。犹大为拘捕耶稣的官兵带路,事先约定,他上前亲吻谁,谁就是耶稣。在他的一吻之下,耶稣被捕了。美术作品《最后的晚餐》:16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最为著名。这幅画是画家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食堂所画的壁画。当耶稣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这句话时,在他左右的12门徒表情各异。有的惊讶,有的愤怒,有的表白,犹大紧紧捏住钱袋。心理活动跃然画面。12个门徒形成3人一组的构图,对称性地分布在耶稣左右,显示了多样统一的构图。在西方一直忌讳“13”这个数字,源于“最后的晚餐”。美术作品《犹大之吻》: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为阿雷纳礼拜堂绘制的壁画。他在构图上利用集中统一的规律,在画面杂多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犹大抱着耶稣亲吻,位于画面的中央,也是全画光亮集中的地方。突出叛徒犹大黄色泛着白光的衣服。4耶稣受难:耶稣被犹太教大祭司拘捕后,以“谋叛罗马”罪送交罗马驻耶路撒冷的总督彼拉多。在审讯中,耶稣承认自己是“犹太人的王”,但说:“我的国不辱这个世界;我的国若辱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彼拉多不愿处死耶稣,当时正值犹太人的逾越节,按照逾越节的规定,彼拉多可以释放一名囚犯。他请犹太人选择,是释放耶稣还是一个真正的罪犯巴拉巴,盲目的犹太教众选择释放巴拉巴,而要钉死耶稣。耶稣第二次被出卖。确信耶稣无罪的彼拉多只得判耶稣极刑,他洗净双手,以示自己与耶稣的断罪无关。耶稣背负十字架,钉死在十字架上。美术作品《你们看这个人》:15世纪尼德兰画家博斯作品。这幅画是总督彼拉多将耶稣带到民众前。“你们看这个人”是圣经中彼拉多的原话,询问众人如何对待耶稣。暴民狂呼“钉他上十字架!”邪恶的眼神和满足的奸笑与耶稣平静略带哀伤的神情形成对比,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美术作品《总督彼拉多面前的基督》:16世纪意大利画家丁托内托作品。画面右上方圆柱间射入的光线,投射在画面中央的耶稣身上,使他的白色长袍更加醒目,突出了他的高贵和孤独感。彼拉多扭转脸正在洗净手,为自己判处耶稣感到歉疚和无可奈何。画面揭示了人物的紧张关系。美术作品《背负十字架的基督》:15世纪尼德兰画家博斯作品。画面上耶稣背负十字架,安详平静,他被丧失理性的众人包围。人们的脸相变形,暴露了内心的丑陋与疯狂。耶稣复活耶稣被钉十字架三天后复活,显现于诸门徒,第四十日升天。他被信徒认为是不死不灭的永远存在。他的传教成为基督教新约的基础。美术作品《十字架上的基督》:16世纪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作品。毫不掩饰地表现耶稣受难的肉体痛苦,将它升华为一幕崇高的悲剧。美术作品《复活》:16世纪德国画家格吕内瓦尔德作品。这幅画形成轻与重的对比。轻灵飘浮的耶稣笼罩在圣洁的光环中,正在向上腾飞。匍匐在地的官兵身体像石头棺材一样沉重,更加突出了耶稣的灵性。围绕耶稣的节日圣诞节:纪念耶稣诞生的节日。多数教会定为12月25日。受难节:耶稣被钉十字架是星期五,以后基督教将每年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定为受难节复活节:耶稣被钉死十字架的第三天复活,基督教将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复活节。约在3-4月间。降临节:耶稣复活后第四十天升天,第五十天差遣圣灵降临,门徒领受圣灵,开始传教。每年复活节后第五十天为圣灵降临节。5.基督教神学的内容神学源于希腊文Theologia,意为“论述神的学科”。基督教沿用此词,作为对所信上帝(天5主)之存在、本体、本性,及其同世界、人类的关系进行研究、论述的理论体系。13世纪末以来,神学的范围逐渐发展到论证基督教全部教义的各个方面,上帝、基督、人性、伦理、虔修、教会等,都成为神学的论题。原罪观在《圣经》的《旧约》里,讲到人是充满了各种罪恶感的,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观念是原罪观。即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偷吃了禁果,这一罪过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都在于原罪。即使是刚出世便死亡的婴儿,也有与生俱来的原罪,是上帝的罪人,需要基督的救赎。原罪观使民众的注意力脱离现实,转向天国,希望得到救赎。救赎观与原罪观同生的基督教的重要教义。人类犯了原罪,无法自救,整个俗世都沉沦在罪愆中。因而上帝派耶酥基督为人类的罪代受死亡,流出宝血以赎相信者的罪。人们希望得到拯救,希望拯救人类的救世主降临世间。救世主基督教对耶酥基督的称谓。救世主观念指的是耶酥降生世间,为拯救人类脱离罪恶,得到永生。原罪观念、救赎观念、救世主观念是基督教中至关重要的观念,它们是基督教神学所研究的课题。罪恶感文化与耻辱感文化:鉴于基督教的原罪说,有西方学者提出欧美文化属于罪恶感文化,与日本的耻辱感文化相对。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在《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一书中指出,欧美文化是以罪恶感为基调的文化,罪恶感文化靠内心的服罪来行善。“在一个荣誉意味着无愧于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民族中,一个人即使在无人知晓自己的不端行为的情况下,也会为罪恶感岁烦恼,而且他的罪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