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风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讲儒家的人生智慧导言:儒家是也非也?1919年的“五四运动”,就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好像只要消灭了儒家,中国就会走向光明的未来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各地祭孔大典“解围的神明”(Deusexmachina)一是如果儒家造成近代中国的困境,那么过去两千多年里的某些顺境,如汉唐盛世,是否也要归功于儒家?二是近年许多学者讨论“现代化”议题时,认为儒家对东亚现代化的助益,可以类比于基督新教的伦理观对欧美现代化的影响。礼乐安定人间秩序孔子是春秋时代(722~481B.C.)的人。“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礼坏乐崩”强调礼乐,更注重内在的“仁”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仁”是指真诚的内心情感而言。少了这一份真情,能用礼与乐做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揭示“仁”这一理念的用意,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要启发每一个人觉察自己内心合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亦即要求自己主动自发地“行善避恶”。道德价值必定出于主体的自觉,人文精神随之觉醒。“我欲仁,斯仁至矣”人性向善论《三字经》,一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性恶论无善无恶论人心向善论:首先,人的特色在于自由,自由是一种动力状态;内心仍会有“不安”或“不忍”的感受。是否每个人所不安、不忍的情况都一样?答案是“都不太一样。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许多西方学者认为:善是不能定义的。人与人之间:敬重、仁爱人与动物之间:爱护、爱惜;孔子问人不问马,君子远庖厨。人与神明:古人相信“人死为鬼”,所以对神明自有一份像对待祖先的情感,但是具体的做法则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仁”字有三义,皆与“人”有关(一)人之性以人之性而言,只要真诚(因为若不真诚,就是伪装,成为假人),就会觉察内在向善的力量是源源不绝的,好像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无论老鹰如何啄食,他的肝脏总是生生不已。《易传》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来自此一人性的自发力量。(二)人之道其次,以人之道而言,《中庸》说的“择善而固执之”,正是人生的正途。(三)人之成在人之性与人之道之后,“仁”字还指涉了人之成。人之成即是人生目的之完成。孔子声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有杀身以成仁。择善固执论若要择善,首先必须分辨善恶。分辨善恶,方法有二。一是社会舆论,一是“良知”。择善的方法:择善必须考虑三项因素:(一)内心感受;(二)对方期望;(三)社会规范。讨论:儒家的处世之道与人生智慧“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如果在考虑社会规范、对方期望与内心感受时,发现三者互相冲突,又该如何取舍?若是内心感受、对方期望、社会规范三者互相冲突,则以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为最后凭借第一,社会规范往往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我们没有理由违背,为了小的善而犯了大的恶,以致伤害群体的和谐。第二,对方的期望固然重要,但哲学与人生是没有人能够完全了解及彻底满足对方的期望,何况对方也可能因时、因地而改变期望,结果则是我们自己疲于奔命,甚至忽略了生命中其他方面的责任。第三,真正不可避免的是内心感受。“求其心安”之意在此。若不能忠于自己的良知,其他一切都是空话。从择善到固执(一)经常反省自己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曾子所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二)经常以行动保持人我之间的适当关系“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努力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既考虑自己的感受,又注意对方的期望,然后选择的行为方式,虽不中亦不远矣。儒家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在自由抉择时所呈现的,环绕着“自我”的生命而展开。自我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会选择不同的价值。所谓不同阶段,大致有三:一是以自我为中心,顺着本能的需要,表现为生存与发展;二是注意自我与他人的互动,讲究礼法与情义;三是超越自我,走向无私与至善。自我中心阶段:生存与发展本能的过度扩张固然不好,但是本能的适度满足却是不可或缺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义与利的关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君子怀德,小人怀工;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人我互动阶段:礼法与情义“徒善不是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从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超越自我阶段:无私与至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结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孔子的一生:指向无限而圆满的上升弧线。首先,人生的“横向”,是指人生一路随着年龄而经历之生老病死的过程。所谓“纵向”,是指生命可以摆脱时代与环境的局限,朝着信仰的对象(超越界)做无限的提升,即使为此而牺牲生命,亦在所不惜。孔子生命的上升弧线,就是横向与纵向搭配得宜的成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难免有些无可奈何的命定条件,但是只要立定志向就可以从自我认识,走向自我成长的路途,亦即随着岁月而登上人生的更高境界。外在的成就也许属于命运,但是人格的修养则是个人的使命所在。体认了人性向善之后,就能择善固执,以求止于至善。在此一横向发展的过程中,不可忽略个人信念在纵向上的终极关系,意即孔子对天(超越界)的深刻信仰。惟其如此,人可以化解穷达顺逆的困扰,并且无惧于死亡的威胁,然后怀着希望继续走在人生正途上。孔子的人文主义曾经启发了历代千千万万的读书人与平民百姓,今后也将一直对全体人类提供珍贵的启示。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